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张成渝
2023-05-06 08:53
  • 张成渝
  • 张成渝 - 副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性别 : 女
职称 : 副教授
学历 : 2000-2003年攻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遗产学博士
任职简历 :
2010年8月至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师
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团委书记
研究课题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基于中国遗产保护实践的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批准号:40901074。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基于保护与利用协调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41171431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制度改革(项目编号:03CSH017)
执行国家文物局基金项目1项。
参与其他科研项目6项。

(四)编著经历:
1. 张乃翥、张成渝,《洛阳与丝绸之路》,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2. 谢凝高主编,《中国瑰宝》,张成渝执笔“长城”、“龙门石窟”两个部分。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7
3.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谢凝高主持,张成渝组稿、编撰,《世界遗产相关文件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五)科研项目:10项
1. 201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中国遗产保护实践的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项目批准号:40901074),项目主持人,第一执行人;
2. 2012-01至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保护与利用协调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41171431),项目参与人,60万,;
3. 2010-2011,北京市房山区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项目主要执行人;
4. 2010年7月,西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三):四川丹巴中路,项目参与人;
2008年7月,西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一):贵州文斗,项目参与人;
5. 2009年5月-7月,龙门石窟潜溪寺清洗保护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项目,子课题完成人;
6. 2008年8月,长沙铜官窑遗址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项目执行人;
7. 2003—2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制度改革(项目编号:03CSH017),项目参与人,子课题负责人;
8. 2001—2002,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003):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保护利用综合调查研究,项目执行人,成果主要撰稿人;
9. 2002,大理申报世界遗产项目,项目参与人,地质学价值评估部分撰稿人;
10. 2001,普陀山总体规划修编,项目参与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三个部分撰稿人。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
遗产保护,遗产展示,遗产管理

近期论文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篇
1. 张成渝.对中国遗产例证西方认识的再思考:基于德尔德的《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建筑学报》,2014(4):96-101.
2. 张成渝.中西遗产差异的文化背景思考:基于德尔德的《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3):34-40;
3. 张成渝.遗产解说与展示:对《艾兰姆宪章》的释读,《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3):31-42;
4. 张成渝.“真实性”和“原真性”辨析补遗,《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12(增刊1):96-100;
5. 张成渝.原真性和完整性:质疑、新知与启示,《东南文化》,2012(1):27-34
6. 张成渝.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实践——解读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35-44;
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49-57页。
7. 张成渝.“真实性”和“原真性”辨析.《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10(增刊2):55-59;
8. 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东南文化》,2010(4):30-37;
9. 张成渝.从原真性保护看圆明园遗址的功能分区展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39-45;
10. 张成渝.从圆明园三大保护工程看圆明园遗址的功能分区展示.《建筑学报》.2009(9):74~76;
11. 张成渝,评“‘不求原物长存’——从圆明园重建之争小议‘假古董’建筑”,《建筑学报》,2008(12):84~86;
12. 张成渝,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地质遗产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3月,42(2):226~230;EI检索
13. 张成渝,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地质遗产的价值,《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月,41(6):898~905;EI检索
14. 张成渝,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月,41(2):249~257;EI检索
15. 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月,40(1):129~138;本文在“龙源期刊网国内版2004年第二季度文章点击排行榜”中名列第19;EI检索。
据中国期刊网(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result.aspx?)“真实性”关键词搜索,本文在遗产类文章中,“被引频次”列第二位(截至2009年1月20日,下载352次,被引33次)。
16. 张成渝,洛阳龙门石窟水的赋存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月,39(6):829~834;
本文在“龙源期刊网国内版2004年第二季度文章点击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17.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公约保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40(2):62~68;
18. 张成渝,洛阳龙门石窟岩体振动疲劳效应分析初步,《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月,38(6):809~816;
19. 张成渝,从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看文化遗产的地质学价值——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园林》,2003年3月,No.3:22~24;
20. 张成渝、谢凝高,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人文地理》,2002年1月,17(1):4~7。
(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18~21)。
会议论文:7篇
1. 比利时学术会议HERITAGE IN THE 21ST CENTURY METROPOLIS AND THE FUTURE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 LESSONS FROM CHINA AND EUROPE.(WORKSHOP, 26 FEBRUARY 2013, RONSE (BELGIUM)),应邀做主题报告,“Heritage” “Reconstruction”in China. Based on some typical examples中国的遗产“重建”:基于若干典型例证。
2. 张成渝,《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新模式:中心村落与周边村落的协同保护与发展》,“中国·贵州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8年10月24-26日;
3. 张成渝,《论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保护原则-保护工程的层次关系》,南京世界遗产论坛,2008年7月2-4日;见: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明孝陵博物馆,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会. 《世界遗产论坛(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科学出版社》2009:
4. 张成渝,《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5年修订对中国世界遗产申报的启示,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2008年6月11-12日;
5. 赵辉、张成渝,《考古学与遗产学——北京大学的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建设》,北京大学“北京论坛”,2007年11月2-4日;
6. 张成渝,从国际宪章和中国案例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见:云冈石窟研究院编,《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保护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34~44;
7. 张成渝,环境地理学视野下的龙门文化生态,见:李振刚主编,《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79~289。
翻译论文:4篇
1. Willem Derde文,张成渝译,徐嵩龄校,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基于中国例证对西方范式的挑战。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编.文化遗产研究(第2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59-372.
2. 张成渝译,《圣安东尼奥宣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通讯》2009(2):121-132;
3. 张成渝译,《环境中的古迹遗址思路的来龙去脉》,Tomaszewski Andrzej / Poland, Intellectual context of monuments and sites in their setting,见:中国ICOMOS编译,《ICOMOS第15届大会(西安)文集》;
4. 张成渝译,《奈良原真性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风景名胜区工作手册(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336-1339;
5. 张成渝译,澳大利亚《巴拉宪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风景名胜区工作手册(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340-1352;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