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河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学工作主讲土木工程本科生专业主干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主讲研究生课程《结构减振与控制》教育背景徐龙河,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工程系主任、工程结构抗震研究所所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入选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第三层次。长期从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高层建筑结构地震破坏准则、倒塌机理分析与失效模式优化、自恢复耗能支撑结构体系、以及新型磁流体阻尼器等减震控制技术与高层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兼任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等。 主要教育经历:2000-2004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2000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1998 天津大学建工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1-现今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历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2011.3-2011.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访问学者2007-2010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2006-2007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2006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2001-2002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Research Assistant研究领域
建筑结构土木水利(专业学位)"专利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201310415499.8):预压弹簧自恢复耗能支撑,2015-8-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201210401039.5):阀控恒磁磁流变阻尼器,2014-6-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201110393973.2):一种建筑结构基于抗震性能的优化方法和系统,2014-1-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201210326629.6):自适应压磁磁流变阻尼器,2014-10-8. 科研项目在研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701101). 可恢复功能高层结构体系与抗震性能设计方法.2016-2020.(子题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058). 高层建筑自恢复耗能支撑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2016-2019.(项目负责人) [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2038). 钢框架-自复位耗能支撑结构新体系抗震性能研究.2017-2019.(项目负责人) 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1]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51322806).结构工程.2014-2016.(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034). 超高层建筑强震非线性损伤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2012-2015.(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808013). 强震下高层建筑结构破坏倒塌机制与过程控制研究. 2009-2011.(项目负责人) [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题(2014JBZ011).强震下高层建筑自恢复分灾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2014-2016.(项目负责人)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1JBM258). 超高层建筑强震非线性损伤过程控制理论研究. 2011-2013.(项目负责人) [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5037362). 奥运场馆结构健康监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2005-2006.(项目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015005). 地震作用下长大桥梁的破坏机理与倒塌机制研究. 2010-2010.(子题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315301-03).山区高墩桥梁地震灾变过程及控制.2013-2015.(参加)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78021). 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混凝土墩柱的延性机理与耗能机制研究. 2010-2012.(参加)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1021140003). 桥梁结构地震灾害效应的精细化分析与损伤控制研究. 2010-2012.(参加) [1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8041002). 奥运场馆结构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2004-2006.(参加)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178047). 大跨度桥梁结构抗震抗风自适应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2002-2004. (参加)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08006). 半主动磁流变阻尼控制技术及理论的研究.2001-2003.(参加)"近期论文
论文/期刊代表性期刊论文: 1. Long-He Xu, Xiao-Wei Fan, Zhong-Xian Li.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a pre-pressed spring 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brac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6, 127:49-61. (SCI) 2. Xu LH, Fan XW, Li ZX. Cycl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braces with pre‐pressed combination disc spring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16. (SCI)DOI: 10.1002/eqe.2844. 3. Long-He Xu, Xiao-Wei Fan, Deng-Cheng Lu, Zhong-Xian Li. Hysteretic behavior studies of 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bracing system.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6,20(6): 1205-1219.(SCI) 4. Yang Ding, Min Wu, Long-He Xu, Hai-Tao Zhu, Zhong-Xian, Li. Seismic damage evolution of steel–concrete hybrid space-frame structur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6, 119: 1-12.(SCI) 5. Yang Lv, Zhong-Xian Li, Long-He Xu and Yang Ding. Equivalent seismic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based on nonlinear damage analysis.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5, 18(7):941-958. (SCI) 6. Long-He Xu, Zhong-Xian Li, and Yang Lv. Nonlinear seismic damage control of steel frame-steel plate shear wall structures using MR dampers. Earthquake and Structures, 2014, 7(6):937-953.(SCI) 7. Zhong-xian Li, Yang Lv, Long-he Xu, Yang Ding, Qiuhong Zhao.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nonlinear seismic control of a steel-concrete hybrid structure using MR damper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3, 49: 248-263.(SCI) 8. XU Longhe, LI Zhongxian. Semi-active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seismically excited structures using MRF-04K damper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2, 19(9): 2496-2501. (SCI) 9. Long-He XU, Zhong-Xian LI, Jia-Ru Qian. Test Analysis of Damage Detection to a Complicated Spatial Model Structure.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11, 27(3): 399-405. (SCI) 10.Long-He XU, Zhong-Xian LI.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during earthquak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1, 40(2): 233-243. (SCI) 11.Long-He Xu, Zhong-Xian Li. Semi-active Multi-step Predictive Control of Structures using MR Damper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8, 37(12): 1435-1448.(SCI) 12.Zhong-Xian LI, Long-He XU. Performance Tests and Hysteresis Model of MRF-04K Damper,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05, 131(8): 1303-1306. (SCI) 13.徐龙河, 樊晓伟, 逯登成, 李忠献. 预压弹簧自恢复耗能支撑恢复力模型与滞回特性研究. 工程力学, 2016, 33(10):116-122.(EI) 14.徐龙河, 樊晓伟, 代长顺, 李忠献. 预压弹簧自恢复耗能支撑受力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6, 37(9): 142-148.(EI) 15.徐龙河, 代长顺, 逯登成, 樊晓伟.自恢复耗能支撑框架结构滞回特性模拟分析. 天津大学学报, 2016, 49(10): 1049-1054.(EI) 16.徐龙河, 王苏. 钢-混凝土试验模型结构地震损伤演化分析. 天津大学学报, 2016, 49(1): 80-85.(EI) 17.徐龙河, 吴耀伟, 李忠献. 基于概率的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识别方法. 工程力学, 2016, 33(5): 66-73.(EI) 18.樊晓伟,徐龙河, 逯登成. 新型自恢复耗能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天津大学学报, 2016, 49(4): 385-391.(EI) 19.徐龙河, 吴耀伟, 李忠献,滕军. 基于性能的钢框架结构失效模式识别及优化. 工程力学, 2015, 32(10): 44-51.(EI) 20.李忠献, 吕杨, 徐龙河, 丁阳. 强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损伤分析. 天津大学学报, 2014,47(2): 101-107.(EI) 21.徐龙河, 李佩芬, 李忠献.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混凝土试验模型结构地震损伤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14, 35(9): 20-26.(EI) 22.李忠献, 吕杨, 徐龙河, 丁阳. 应用MR阻尼器的混合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控制. 土木工程学报, 2013,46(9): 38-45.(EI) 23.徐龙河,单旭,吕杨,李忠献. 钢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损伤分析. 天津大学学报,2013,46(12): 1127-1132.(EI) 24.徐龙河,单旭,李忠献. 强震下钢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工程力学, 2013, 30(1): 175-179.(EI) 25.李忠献, 吕杨, 徐龙河, 丁阳.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振动台试验弹塑性损伤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10): 15-21.(EI) 26.徐龙河,单旭,杨冬玲,李忠献.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钢框架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天津大学学报, 2012, 45(6): 493-498.(EI) 27.吕杨, 徐龙河, 李忠献, 丁阳. 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及结构地震损伤控制. 工程力学, 2012, 29(8): 94-100. (EI) 28.丁阳,伍敏,徐龙河,李忠献. 钢筋混凝土柱基于易损性分析的地震损伤评估. 工程力学,2012, 29(1): 81-86.(EI) 29.丁阳,伍敏,徐龙河,李忠献. 高层钢框架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地震倒塌分析方法. 土木工程学报,2012, 45(9): 84-90.(EI) 30.徐龙河,李忠献,钱稼茹.半主动预测控制系统的时滞与补偿. 工程力学, 2011, 28(9): 79-83. (EI) 31.徐龙河,杨冬玲,李忠献,钱稼茹.空间钢框架支撑结构损伤定位分析.天津大学学报,2011, 44(7): 577-581(EI) 32.徐龙河,杨冬玲,李忠献.基于应变和比能双控的钢结构损伤模型.振动与冲击, 2011, 30(7): 218-222.(EI)(EI) 33.李忠献, 吕杨, 徐龙河, 丁阳. 高层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及损伤控制的研究进展.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12): 62-70.(EI) 34.吕杨, 徐龙河, 李忠献, 丁阳. 钢筋混凝土柱基于能量阈值的损伤准则. 工程力学, 2011, 28(5): 84-89.(EI) 35.吕杨, 徐龙河, 李忠献, 丁阳. 应用纤维单元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与失效分析.天津大学学报, 2011, 44 (10): 925-929.(EI) 36.丁阳,伍敏,徐龙河,李忠献. 钢柱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地震损伤演化规律. 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7): 112-117.(EI) 专著/译著1.李忠献,徐龙河著.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半主动控制设计理论[M]. 科学出版社,2012-03[1] 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理事.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青年专家委员. [3] 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4] 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