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谢立中
2023-05-05 16:36
  • 谢立中
  • 谢立中 - 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12年1月,应邀到法国里昂大学从事讲学活动;
2010年10月,应邀到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进行讲学;
2007年1月,应邀到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从事访问研究;
1999年9月—2000年7月,到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1998年10月,到香港理工大学从事访问研究;
1995年2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牛津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考察;
1992年9月—1994年7月,博士后研究工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989年10月—1992年7月,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4年9月—1986年1月,助教进修班,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1978年2月—1982年1月,本科,江西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西方社会思想史(1994—至今);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选读(合授)(1994—2007)。
研究生课程:
社会学方法论(1994—1998);
社会学理论(2000—至今);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选读(合授)(1994—2007);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选读(2007—至今);
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合授)(2000—2007)。

英文著作:
2014.Xie,Lizhong(edt.).2014.De-PoliticizationofEthnicQuestionsinChina,Singapore:WorldScientificPublishingCoPteLd.

研究课题
教育部负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项目:“《外国社会思想史》教材研究与编写”,第一首席专家(2012—至今);
北京大学守望社会学基金资助项目:“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出路”,项目负责人(2012—2014);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战略:国际比较及启示”,项目负责人(2005—2011);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社会研究中的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项目负责人(2004—2008);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八十年代以来国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社会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1998—2002);
北京市“百人工程”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城市居民自治研究”,项目负责人(1998—2000);
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研究”,子课题负责人(1997—1998);
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研究”,参与(1995—1998);
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估”,项目负责人(1993—1994)。

会议经历
2015年11月14-15日,应邀出席在日本横滨大学举行的第十三届东亚社会学家会议,并在会上以\

近期论文


论文及著作
中文论文:
2020,谢立中,《未来中国城镇化的理想水平与乡村治理的中国方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3期;
2020,谢立中,《从地缘多元主义走向话语多元主义》,《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01期;
2020,谢立中,《“中国本土社会学”辨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谢立中,《“群学”的归属:“社会思想”还是“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18日;
2019,谢立中,《主体性、实践意识、结构化: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再审视》,《学海》;
2019,谢立中,《再议社会研究领域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关系》,《河北学刊》第2期;
2019,《论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社会科学文摘》第1期;
2018,谢立中,《实证性量化研究和诠释性质化研究的联结:来自韦伯的启示》,《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第5期;
2018,谢立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学习与探索》第5期;
2017,谢立中,《“发展”的含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及其原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4期;
2017,谢立中,《后现代性,还是新现代性?》,《清华社会学评论》总第7辑,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17,谢立中,《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理论研究:学习、探索与争鸣》,《学习与探索》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7年第9期全文转载;
2017,谢立中,《社会工作硕士教育在中国:现状、问题与对策》,《社会治理》第3期;
2017,谢立中,《中国城镇化率发展水平测算》,《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本文同时以《未来中国城镇化率最高能达到什么水平》为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7年第1期;
2017,谢立中,《后西方社会学:是何以及为何?》,《社会学评论》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7期摘转,《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摘转,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7,谢立中,《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研究》,《地方治理研究》第2期。
2017,谢立中,《论社会科学本土化的类型:以费孝通先生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1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谢立中,“序”,载吴麟:《赋权与商议:媒体与新工人劳资关系治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谢立中,《当代中国的阶级或阶层结构:两种不同话语系统的“真实性”辨析》,《山东社会科学》第3期;
2016,谢立中,《迈向对当代中国市场化转型过程的全球化分析》,《求实》第2期;
2015,谢立中,《后社会学或多元话语分析:社会研究模式新探索》,《社会理论学报》春季号;
2015,谢立中,《超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二元对立:“社会互构论”理论意义浅析》,《社会学研究》第5期;
2015,谢立中,《当代中国的自杀率:话语之争的一个案例》,《中国社会科学》第7期;
2015,谢立中,《社会建设的含义与内容辨析》,《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
2015,谢立中,《关于不同文献中基尼系数的可比性探析》,《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第1期。
2014,谢立中,《简析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社会研究范式的区别》,《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
2014,谢立中,《哈贝马斯的“沟通有效性理论”:前提或限制》,《北京大学学报》第5期;
2014,谢立中,《“族群问题去政治化”争论之我见》,《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第3期;
2013,谢立中,《当前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到底有多严重?》,《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3,谢立中,《走向东亚共同体:东亚社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社会学评论》第5期;
2013,谢立中,《唯一“真实”的基尼系数是否可得?》,《社会学研究》第5期。另见《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4期;
2013,谢立中,《社会科学解释难有唯一性》,《中国社会科学报》3月22日;
2013,谢立中,《试析导致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值多样化的主要原因》,《山东社会科学》第8期;
2013,谢立中,《心理学派、文化学派,还是综合学派?——孙本文社会学取向刍议》,《黑龙江社会科学》第2期。另见《中国研究》,第1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谢立中,《中国社会学家对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解与分歧》,《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2,谢立中,《后社会学:探索与反思》,《社会学研究》第1期;
2012,谢立中,《实证社会学的奠基人——涂尔干与<社会分工论>》,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谢立中,《社会冲突学派代表人——达伦多夫与<工业社会的阶级与阶级冲突>》,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谢立中,《走向积极的社会冲突——科塞与<社会冲突的功能>》,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谢立中,《从权力视角洞察社会分层——伦斯基与<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2,谢立中,《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科尔曼与<社会理论的基础>》,载李培林、谢立中主编:《社会学名著导读》,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1,谢立中,《干预主义对自由放任主义:孰是孰非?》,《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0,谢立中,《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江海学刊》第1期;
2010,谢立中,《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社会》第1期;
2010,谢立中,《帕森斯的“分析的实在论”:反实证主义,还是另类的实证主义?》,《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2010,谢立中,《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10,谢立中,《中产阶级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庆30周年活动纪念册(1980-2010)》。
2009,谢立中,《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之问的矛盾》,载邴正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谢立中,《社会学的学科对象和问题领域的再认定》,《江海学刊》第3期;
2008,谢立中,《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社会学研究》第1期;
2008,谢立中,《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现代化研究为例》,《社会》第3期;
2008,谢立中,《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看》,《社会理论学报》春季号;
2008,谢立中,《“中国社会”:给定现实,抑或话语建构?》,《江海学刊》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0期转载;
2008,谢立中,《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发展战略: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广东社会科学》第5期;
2008,谢立中,《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乡村冲突:评谢建社<冲突与和谐>一书》,《广州大学学报》第3期;
2008,谢立中,《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之间的矛盾及其消解之道》,中国社会学会年会论文,获年会论文一等奖;
2007,谢立中,《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角度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4期;
2007,谢立中,《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第9期转载;
2007,谢立中,《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第9期转载;
2007,谢立中,《当前中国社会学者的理论取向》,《社会理论学报》春季号;
2007,谢立中,《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南昌大学学报》第2期;
2007,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修订版)前言》,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修订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谢立中,《福柯:<疯癫与文明>》,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修订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谢立中,《福柯:<规训与惩罚>》,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修订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6,谢立中,《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河北学刊》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
2006,谢立中,《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05,谢立中,《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载杨善华、谢立中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谢立中,《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载杨善华、谢立中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谢立中,《和谐社会:发达国家的启示》,《解放日报》3月20日;
2005,谢立中,《<社会学经典教材译丛>总序》,载瑞泽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谢立中,《社会运行学派:理解和评论》,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特色社会学——历史、现状、未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谢立中,《在组织化与个体化之间: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抉择》,《北大讲座》第8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谢立中,《<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导言》,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谢立中,《德里达的解钩主义理论述评》,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谢立中,《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理论述评》,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谢立中,《吉登斯、贝克和拉什:“反思性”或者“自反性”现代化》,载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谢立中,《职能关系与财产关系: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理论学报》秋季号;
2004,谢立中,《序言》,载瑞泽尔:《古典社会学理论》等(影印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谢立中,《寻找发展的黄金关联点》,《中国社会报》4月6日;
2004,谢立中,《完善社会协商制度迫在眉捷》,《中国社会报》11月11日;
2004,谢立中,《论风险社会时代的环境问题》,与谢立安等合作,北京国际环境研讨会会议文集;
2003,谢立中,《现代性的问题与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社会学研究》第5期;
2003,谢立中,《关于所谓“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讨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2003,谢立中,《冲突与均衡: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2003,谢立中,《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复杂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2003,谢立中,《社会的现代化》,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谢立中,《价值冲突情景下的行动抉择: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谢立中,《提高社区文明建设小康社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中国社会报》11月23日;
2002,谢立中,《“英格尔斯指标体系”是工业时代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吗?》,《光明日报》7月25日;
2002,谢立中,《城市居民自治:实际涵义、分析模式和历史轨迹》,《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02,谢立中,《均衡发展:城市基层社区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求实》第7期;
2002,谢立中,《走出结构-行动困境:现代人的难圆之梦》,《社会理论学报》(香港)春季号;
2001,谢立中,《“后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含义辨析》,《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
2001,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含义辨析》,《北京大学学报》第5期;
2001,谢立中,《灰社会理论:一个初步的探讨》,《社会学研究》第1期;
2001,谢立中,《困境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的再诠释》,《南昌大学学报》第2期;
2001,谢立中,《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发展指标的综合评估》,《光明日报》8月2日;
2001,谢立中,《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学家的观点》,《系统辨证学学报》第4期;
2001,谢立中,《社会工作的本质:“维护为本”还是“助人为本”》,王思斌、阮曾媛琪主编:《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初探》,新加坡:八方文化公司出版。
2001,谢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困境与冲突》,马戎主编:《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谢立中,《改革以来北京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的变迁》,《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谢立中,《后现代主义方法论:启示与局限》,《中国社会学年鉴(1995-199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谢立中,《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载杨善华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台北:联经出版社;
1999,谢立中,《社会工作理论》,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谢立中,《理解当代中国: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
1999,谢立中,《行动与系统的联结:哈贝马斯论帕森斯的理论失误》,《社会研究》第10期;
1998,谢立中,《现代化理论的过去和现在》,《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1998,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发展的过程与态势》,《南昌大学学报》第1期;
1998,谢立中,《行动的意义:三种理论模式的比较》,《社会理论学报》第1期;
1998,谢立中,《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谢立中,《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谢立中,《伦斯基:<权利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谢立中,《柯林斯:<冲突社会学一门解释的科学>》,载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7,谢立中,《投入和效率因素对我国各地区社会发展影响的比较分析》,《社会学研究》第2期;
1996,谢立中,《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南昌大学学报》第2期;
1996,谢立中,《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二)》,《南昌大学学报》第3期;
1996,王思斌、谢立中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续)《中国社会工作》第2-3期连载;
1995,谢立中,《1952-199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2期;
1995,谢立中,《改革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分析》,《南昌大学学报》第2期;
1995,谢立中,《新的综合:社会学理论的当前趋势》,《国外社会学》第1期;
1994,谢立中,《论制度分析的计量模型》,《科技与发展》第5期;
1994,谢立中,《社会核算: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学研究》第1期;
1994,谢立中,《我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再探讨》,《南昌大学学报》第1期;
1993,袁方、谢立中,《社会学认识论的初步探讨》,《社会学研究》第3期;
1993,谢立中,《1952-199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分析》,《科技与发展》第1期;
1992,谢立中,《辩证法的一个特殊形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张家口师专学院学报》第2期;
1992,谢立中,《昔日革命根据地,如今滞后小社区》,载陆学艺主编:《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谢立中,《稳定与发展: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载龚鹏程主编:《1991文化评论》,台北:三民书局;
1988,谢立中,《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形态的双重构造》,《江西大学学报》第4期;
1987,谢立中,《评托夫勒的‘平行作用论’历史观》,《南昌陆军学院学报》第4期;
1987,谢立中,《西方社会的新变革与社会形态的双重构造》,《江西大学学报》第2期;
1987,谢立中,《简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江西大学学报》第1期;
1983,谢立中,《物质文明不包括生产关系》,《江西大学学报》第1期;
1983,谢立中,《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讨论综述》,《江西社联通讯》第2期。
英文论文:
2018,Xie,Lizhong,“ConstructionofChina’ssociologicaltheory”,inLaurenceRoulleau-BergerandLiPeilin[eds],Post-westernSociology-FromChinatoEurope,Routledge.
2014,Xie,Lizhong,\
社会兼职与服务

2016—至今,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分会会长;
2014—至今,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2011—至今,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2009—至今,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2009—至今,北京市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2008—2015,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分会副会长;
2007—2015,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2002—至今,北京大学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