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99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生物物理及计算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 齐志试验室从事单分子生物物理学及生物化学研究。单分子生物物理技术具有高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以及单个分子的探测灵敏度。与传统的生物化学测量相比,它的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消除时间和空间上的平均化效应,从而揭示出生物化学反应中潜在的随机性,并让小概率及过渡中间态化学反应的观测成为可能。正因为如此,这项技术一经问世,就在十几年间迅速成长为现代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 工作经历:2013年6月-2016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6年1月至今,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助理教授 获奖情况:1. 2011年获得度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的鲁伯斯研究生奖(Lebus graduate scholar award Fellowship),该奖项用以表彰在生物物理学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并包含2011年秋季整学期奖学金。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双链DNA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 DSBs)修复路径的早期研究。太阳光线、离子辐射与化学有毒物等原因以各种形式大量地损伤人类的DNA,破坏人类基因组的完整性,从而引发癌症和其他遗传疾病。其中双链DNA断裂是危害最大的一种DNA损伤,如果不加以及时修复,就会导致大量的染色体重排,引发各种类型的癌症。幸运的是,人体细胞针对不同的DNA损伤有各种不同的修复策略。对于双链DNA断裂,主要有两种修复路径:(1)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主要应用于细胞周期的G1阶段;(2)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主要应用于细胞周期的S和G2阶段。实验显示,NHEJ和HR的失效预示着癌症向人体发动攻击的开始,所以清晰阐释双链DNA断裂的修复机理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齐志博士将利用最新发展的单分子生物物理技术理解双链DNA断裂的早期工作机理,为相关的癌症治疗提供基础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之二是RNA生物学中关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的工作机理研究。人类基因组中包含上千种lncRNA,它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然而对于lncRNA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齐志实验室将利用双链DNA窗帘技术,以及将要发展的RNA窗帘技术研究lncRNA的工作机理,为相关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帮助。近期论文
1. Lee, J.Y., Terakawa, T.*, Qi, Z.*, Steinfeld, J.B., Redding, S., Kwon, Y.H., Gains, W.A., Zhao, W.X., Sung, P., and Greene, E.C. (2015). Base triplet stepping during DNA strand exchange by the Rad51/RecA family of recombinases. Science 349 (6251), 977-981.2. Qi, Z., Redding, S., Lee, J.Y., Gibb, B., Kwon, Y., Niu, H.Y., Gaines, W.A., Sung, P., and Greene, E.C. (2015). DNA Sequence Alignment by Microhomology Sampling dur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Cell 160, 856-869.3. Qi, Z., Pugh, R.A., Spies, M., and Chemla, Y.R. (2013). Sequence-dependent base pair stepping dynamics in XPD helicase unwinding. Elife 2.4. Landry, M.P., McCall, P.M., Qi, Z., and Chemla, Y.R. (2009).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activated Singlet Oxygen Damage in Single-Molecule Optical Trap Experiments. Biophys. J. 97, 2128-2136.担任职务: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标签: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