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震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1977.02--1979.09学士长春地质学院1979.09--1982.06硕士中国科技大学1982.09--1987.11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工作经历1987.12--1991.03美国内华达大学 博士后1991.04--1994.1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副研究员1994.12--至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院2014.05--至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双聘院士承担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动力过程与强震预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首席科学家助理和总工程师助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构造演化与大陆内部构造变形;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形成过程,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祁连山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貌演化,负责人。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重点项目:断裂活动习性,古地震活动与大地震复发间隔的精细研究;负责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抗震设防区划图;副主编。国家行业科研专项:南北地震带中北段中长期强震危险性评价,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先导项目:高原北缘新生代陆内变形与远程效应,负责人。学术成果199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并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5年获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2、2003和2006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等。先后发表论文135篇,其中SCI收录73篇。2001年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一篇,并被列为该期的“亮点”(high light)论文,同年还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一篇,2010和2013年又分别以第三和第一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上各发表论文一篇。SCI检索表明,截至2012年底,论文被他人引用2219次。在ESI公布的2001-2011十年间国际地球科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前3096篇论文中他有6篇入选,排名分别为第131、218、466、1537、1829和2231位。获奖情况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2003年被中组部等六部委授予“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得“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0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2004年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奖。2011 年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学术及社会任职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副主任。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