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纲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本科 北京大学地理系工学硕士 莫斯科测绘学院摄影测量系理学博士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国际合作交流经历1989.10–1995.07 莫斯科测绘学院公派学习1998.01–1998.07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Research Associate) 合作研究2002.09 – 2002.10 日本国际环境技术移转研究所(ICETT) “循环性社会”国际培训2005.08 – 2006.08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校际交流工作经历 1995.8 – 1997.8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助教1997.8 – 2002.8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讲师2002.8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书籍编撰 学术专著王学军, 李本纲, 陶澍. 土壤微量金属含量的空间分析. 科学出版社, 2005.荣誉与奖励 1999 ~ 2000年度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2000 ~ 2001年度“正大”奖教金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六完成人)200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6A87) 200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主持与参加的科研项目1995-1996 天津市环保局项目 天津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主要成员1996-1997 香港研究资助局(RGC)项目 香港荃湾区交通噪声模拟与预测 合作研究1997-1998 香港研究资助局(RGC)项目 多媒体噪声预测与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合作研究1998-1999 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基于GIS的流域水资源管理 主持1998-1999 国家“九五”攻关重点项目子专题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96-750-01 第二负责人1999-2002 中国-加拿大CIDA高校3x3合作项目 京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 GIS子项目中方负责人200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与评价的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项目编号: 49901016 主持2001-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 典型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项目编号:40031010 成员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DDT在天津水和沉积物中的迁移行为与空间分异。项目编号:40372132 主持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环渤海西部地区多环芳烃的区域环境过程。项目编号:40332015 参加人员2007- 973计划项目子课题 京津渤区域主要污染物的源解析与时空分布规律。项目编号:2007CB407303 参加人员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北方多环芳烃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环境过程的经向变异。项目编号:40730737 参加人员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环境遥感、环境模型、环境空间分析、气候变化"专业方向与研究领域环境遥感(植被遥感、气溶胶遥感)环境模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模型、水环境模型)环境空间分析(环境空间分析与制图、环境信息系统)"近期论文
科研论文与专著1. 李本纲, 邬伦. 航摄像片按外方位元素解析法纠正的算法和实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997, 5(2)2. 李本纲, 陶澍. GIS在环境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 1998, 19(3)3. 李本纲, 陶澍. 城市居住小区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12(2)4. 李本纲, 陶澍. 应用英国CRTN88模式与GIS进行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 环境工程. 1999, 17(5)5. 李本纲, 陶澍. GIS支持下的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系统.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20(1)6. 李本纲, 陶澍. 北京市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监测与分析.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13(2)7. 李本纲, 陶澍. 用DEM进行地表径流模拟中的几个问题.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20(3)8. 李本纲, 陶澍. AVHRR NDVI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生态学报. 2000, 20(5)9. 李本纲, 陶澍. GIS与PCA分析在多年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15(5)10.李本纲, 陶澍. 一种利用多时相TM影象分析地表植被变化的新方法. 遥感学报. 2000, 4(4)11.李本纲, 陶澍.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理论-统计模型. 环境科学. 2000, 21(6)12.李本纲, 陶澍. 北京市早市噪声污染特点.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3)13.李本纲, 陶澍. 道路交通噪声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交通环保. 2001, 22(5)14.李本纲, 陶澍. 小区道路交通噪声空间分布特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 14(6)15.李本纲, 陶澍. 水环境模型与水环境模型库管理. 水科学进展. 2002, 13(1)16.李本纲, 陶澍. 小区交通噪声总体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22(3)17.李本纲, 陶澍.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15(2)18.李本纲, 陶澍. 小区道路交通噪声概率分布特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16(1)19.李本纲, 陶澍. 土壤DDT残留时间的定量表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7, 20(1)20.李本纲, 陶澍. 土壤DDT空间插值与制图方法比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5)21.李本纲, 冉阳, 陶澍. 北京市气溶胶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8(7)22.曹军, 李本纲, 徐福留, 陶澍, 林健枝. 水体与土壤中天然有机物与铜的络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21(6)23.曹军, 李本纲, 徐福留, 陶澍, 林健枝.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与铜的相互影响. 环境化学. 2001, 20(6)24.段永红, 李本纲, 陶澍. 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3)25.王凌, 李本纲, 陶澍.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噪声冲击评价.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4年6期26.王凌, 李本纲, 陶澍. 以摩托车为主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中国环境科学.2004, 24(6)27.王凌, 李本纲, 陶澍.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能量宏观测算方法(以海口市为例).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5年3期28.段永红, 李本纲, 陶澍, 王学军, 徐福留, 曹军, 刘文新. 天津地区表土中蒽和芘的频率分布特征. 地理研究. 2005, 24(4)29.李新荣, 李本纲, 陶澍,郭 淼, 曹 军, 王学军, 刘文新, 徐福留, 吴永宁. 天津地区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暴露.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5(7)30. B. G. Li and S. Tao. Relations between AVHRR NDVI and ecoclimatic parameter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2, 23:889-899.31. B. G. Li, S. Tao, J. Cao and R. Dawson. A GIS based road traffic noise prediction model. Applied Acoustics. 2002. Vol.63:679-691.32. B. G. Li, S. Tao, J. Cao and R. Dawso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ffic noise from main road in Beijing city. Applied Acoustics. 2002. Vol.63:1137-1142.33. B. G. Li, S. Tao, J. Cao and R. Dawson. Influence of expanding ring roads on traffic noise in Beijing City. Applied Acoustics, 2004, 65 (3): 243-249.34. B.G. Li, J. Cao, W.X. Liu, W.R. Shen, X.J. Wang and S. Tao.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kriging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 residues in topsoil from Tianji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6, 142(3):567-575.35. B.G. Li, J. Cao, W.X. Liu, W.R. Shen, X.J. Wang and S. Tao. Spati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DDT in topsoil of Tianjin, China. Geoderma, 2007, 141:71-77.36. S. Tao, B.G. Li, X.C. He, W.X. Liu, Z. Shi.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 and its metabolites in rivers in Tianjin, China. Chemosphere. 2007, 68:10–1637. B.G. Li, N. Feng, H.S. Yuan and S. Tao, Comparing MODIS and AERONET aerosol optical depth over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forthcoming) 38. B.G. Li, H.S. Yuan, N. Feng and S. Tao,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 in China during a period from 2003 to 200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forthcoming)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