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高丙中
2023-05-05 16:04
  • 高丙中
  • 高丙中 - 教授 博导-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10年8月—2011年7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1年2月—2002年7月,美国UCBerkeley访问学者;
1996年8月—1997年8月,美国东西方中心和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1991年10月—1993年9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
1988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
1986年9月—198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
1978年9月—1982年7月,湖北大学文学学士。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社会人类学(2016年—);
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2010年—)。
研究生课程:
宗教人类学(2000年—);
人类学方法(2011年—);
民族志方法(2003年—2010年);
文化研究(1997年—2009年)。

论文及著作
著作:
2012年,《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中国民俗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居住在文化空间里》,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年,《民间风俗志》(《中华文化通志》百卷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主编:
2001年—2006年,《文化研究》系列出版物第1-5辑,陶东风、金元浦、高丙中主编,先后由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
2006年—,《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高丙中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8年—,《人类学视野译丛》,高丙中、周大鸣、赵旭东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7年—,《媒介与社会丛书》,高丙中、杨伯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走进世界丛书·海外民族志大系》,高丙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写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丛书》,高丙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刘魁立、高丙中主编,学苑出版社;
2008年,《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2008》,高丙中、袁瑞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国家在场的社会事业》,高丙中、于慧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高丙中、龚浩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著:
2006年6月,《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克利福德、马库斯编,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7年,《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保尔·拉比诺著,高丙中、康敏译,商务印书馆;
2008年,《人类学的四大传统: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的人类学》,巴瑟等著,高丙中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7年,《满族的社会组织》,史禄国著,高丙中译,商务印书馆;
1995年,《反文化》,英格著,高丙中、张林译,桂冠出版公司。

研究课题
2016年至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批准号15AZD078;
2014年至2015年,主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乡村包容性增长的实验性发展项目研究”;
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主持陕西省文化厅课题“陕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的调查与编制;
2011年12月至2015年9月,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

近期论文


学术论文选目:
2020,高丙中、郭金华、龚浩群等,《关于中国人类学的基本陈述(2.0版)》,《西北民俗研究》网络首发;
2020,韩成艳、高丙中,《非遗社区保护的县域实践:关键概念的理论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20,高丙中,《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新生命》,《民俗研究》第3期;
2020,高丙中、熊志颖,《海外民族志的发展历程及其三个层次》,《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19,高丙中,《发现“民”的主体性与民间文学的人民性———中国民间文学发展70年》,《民俗研究》第5期;
2018,王立阳、高丙中,《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互构——以人类学的时间研究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17,高丙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构成和中国实践》,《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17,马强、高丙中,《校友会组织:单位之外的社会结合》,《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
2017,高丙中,《从文化的代表性意涵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17,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民俗研究》第1期;
2017,高丙中,《作为国家基础文献的民族文学》,《华中学术》第19辑;
2017,高丙中,《妙峰山庙会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表征》,《文化遗产》第6期;
2016,高丙中,《公共文化的概念及服务体系的建设的双元主体问题》,《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6,高丙中,《当代财神信仰复兴的文化理解》,《思想战线》第6期;
2016,高丙中、宋红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
2015,高丙中、夏循祥,《社会领域及其自主性的生成》,《北京大学学报》第5期;
2015,高丙中、梁文静,《社团合作见证社会领域的成长:怒江事件和南都基金会的案例》,《石河子大学学报》第3期;
2015,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开创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学》,《民俗研究》第1期;
2014.GaoBingzhong.\
社会兼职与服务
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2015—);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间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5—);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学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2015—);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主任(2014—);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20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2010—);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2009—2014);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2007—);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2006—2014);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
Boardmember,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angibleHeritage(2004—2006);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2002—2006)。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