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杜晓勤
2023-05-05 16:01
  • 杜晓勤
  • 杜晓勤 - 教授 博导-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人物简介:
杜晓勤,男,1967年8月生,江苏如皋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出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卷)、《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70余篇。主持开发“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隋唐五代卷”、“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等电子数据库软件多种。曾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社会科学)三等奖”、“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A组一等奖”、 “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奖”、“第十届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慈竹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荣誉。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人物专访:
【中文·师说】杜晓勤:古文史研究之路
【中文·男生节】别样的“少年时代” ——杜晓勤老师采访录

个人简历:
1985年9月—1989年7月,于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南通班,学习中国语言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柳宗元音乐审美观试探》,指导教师:姜光斗教授。

1989年9月—1992年7月,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方向唐宋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论杜甫的文化心态》,指导教师:霍松林教授、杨恩成副教授。

1992年9月—1995年7月,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指导教师:陈贻焮教授、葛晓音教授。

1995年9月—2005年8月,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从事中国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任讲师、副教授。

2005年9月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著目录: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7月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台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8月

编著目录:
《陈贻焮集》(与陈瑜合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1月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与沈文凡合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年12月
《陈贻焮文选》(与钱志熙合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我们的五院》(与邵燕君、柳春蕊合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与余恕诚合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谢朓·庾信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6月
《千古传世美文·元明卷》(与陈瑜合编),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5月
《禅林象器笺》,高雄: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4月
《游侠刺客故事》(与王元军、董理合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年3月

计算机软件与电子文献: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4.0》(计算机辅助研究程序),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2011年8月完成,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隋唐五代卷》(电子文献数据库),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年10月版

参编著作要目:
《简明中国文学史》,方铭主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015年6月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隋唐五代卷》,傅璇琮、蒋寅主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隋唐五代分册》,傅璇琮主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3月起陆续出版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傅璇琮主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增订编年注释全唐诗》,陈贻焮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公司,2001年5月
《魏晋南北朝文选》,陈贻焮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唐诗观止》,尚永亮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
《戴望舒名作欣赏》,孙玉石主编,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6月
《隋唐文化史》,赵文润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国禅诗鉴赏辞典》,王洪、方广锠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


散文要目:
《十驾楼词稿·序》,《十驾楼词稿》,程极悦著,北京:西苑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2月
《我在燕园住过的那些地儿》,《筒子楼的故事》,陈平原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宅心仁厚 守正创新——我所认识的孟二冬老师》,《品格——北大教授孟二冬》,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十年师生缘——纪念给我学问和快乐的一新师》,《陈贻焮先生纪念文集》,葛晓音、钱志熙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桑榆未晚 彩霞满天——记著名国学专家陈贻焮教授》,北京:《博览群书》,1996年第3期


研究生指导方向: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诗学与诗史研究

主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主干课,国家级精品课程
齐梁诗歌研究专题,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选修课
隋唐五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选修课
隋唐五代文学文献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选修课,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15年度课程建设资助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史专题,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选修课,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07年度课程建设资助
唐诗体格律专题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选修课,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13年度课程建设资助
唐诗研究专题,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选修课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新生选修课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读,全校本科生通选课

校外访问讲学:
2016年2月至2016年3月,意大利罗马大学东方学院,高级访问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研究工作
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承担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9年12月,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讲授古代文学研究生课程
2008年1月,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讲授古代文学研究生课程
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日本北陆大学外国语学部,客座教授,承担中国语言与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

社科项目:
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承担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诗体格律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中
2004年6月至2011年8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诗歌声律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近古时期诗歌律化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从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承担北京市社科九五重点项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项目总负责人:季羡林,张燕瑾,吕薇芬),本人为“隋唐五代卷”子项目承担人,已结项
从1996年6月至1998年12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北朝中后期至盛唐间诗歌艺术转型与文化转型之关系”,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主要获奖:
科研类:
“2013年度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3年9月,北京大学颁发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社会科学)三等奖”,《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个人著作),2013年5月,教育部颁发
“2011年度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1年9月,北京大学颁发
“2010年度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10年10月,北京大学颁发
2009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颁发
“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三等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集体丛书,张燕瑾、吕薇芬主编),本人撰写《隋唐五代文学研究》,2004年12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菲律宾陈延奎基金会”联合颁发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张燕瑾、吕薇芬主编,本人撰写《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2002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
“陕西省历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隋唐文化史》(集体编著,赵文润主编),本人撰写《百花齐放的隋唐文苑》,1993年,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
“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隋唐文化史》(集体编著,赵文润主编),本人撰写《百花齐放的隋唐文苑》,199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

教学类:
第十六届“我爱我师——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慈竹奖”,2011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团委学生会颁发
“2011年度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2011年12月,北京大学颁发
“北京大学第二届网络课程大赛一等奖”,2009年10月,北京大学教务部、工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联合颁发
“2007年度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8年4月,北京市总工会颁发
“2006—2007年度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7年9月,北京大学颁发
“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A组一等奖”,2007年6月,北京市教育工会颁发
“北京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演示奖”,2007年6月,北京市教育工会颁发
“2006年度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7年4月,北京市总工会颁发
“北京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演示竞赛人文社科类一等奖”,2007年1月,北京大学教务部颁发
“2003—2004年度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4年9月,北京大学颁发

近期论文


论文要目: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制过程与学术价值》,石河子:《石河子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从“盛唐之音”到“盛世悲鸣”——开天诗坛风貌的另一考察维度》,北京:《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
《大同句律形成过程及与五言诗单句韵律结构变化之关系》,蔡宗齐主编《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香港:《岭南学报》复刊第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版
《五言诗律化进程与唐诗体式研究的思考与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五言诗律化进程及唐诗体格律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学术思考》,全稿32000字,桂林:《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Formation of the Tonal Pattern and Prosod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Pentasyllabic Line in the Datong Reign(535-46) of the Liang,Journal of CHINESE LITERRATURE and CULTURE,Volume 2.Issue 2.November 2015,2016 by Duke University Press.
《周弼〈唐贤三体家法〉中日版本流传考述——以元刊本和日本“五山版”为中心》,《日本古抄本与五山版汉籍研究论丛》,刘玉才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
《〈秦中吟〉非“新乐府”考论——兼论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体式特征及后人之误解》,北京:《文学遗产》2015年第1期
《日藏旧抄本〈白氏文集·前集〉编撰体例论考》,《唐代文学研究》第15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
《“白氏文集”前集の編纂体裁と詩体分類について:日本現存の旧鈔本を中心に》,《白居易研究年報》第14辑,白居易研究会編,日本东京:勉诚社,2013年12月版。
《国学“大数据”时代来了》(学术访谈主持人),北京:《光明日报》2013年9月16日第15版“国学版”
《〈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盛唐气象与诗仙李白》(演讲稿),《北大讲座》第二十五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周颙行年略考》,北京:《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2期
《〈詩經〉“商頌”、“周頌”韻律形態及其與樂舞之關係》,日本福冈:《文学研究》第110辑,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2013年3月版
《唐开成试诗变体与文宗朝党争之关系》,北京:《文学遗产》2013年第1期
《唐开成年间齐梁格诗考论》,桂林:《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王斌首创四声说”辨误》,北京:《文学遗产》,2012年第3期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沈约所评魏晋五言诗的声律分析》,北京:《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近古时期诗歌律化过程研究》(成果介绍),北京:《北京大学文科通讯》,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办,2012年第1期。
《论晚唐五代“齐梁体”诗歌的体格特征》,《纪念杨公骥教授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论文集》,赵敏俐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年8月
《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考论》,北京:《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奠基工程——〈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读后》(学术评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24日第18版
《读傅璇琮主编〈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学术评论),北京:《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
《试论网络平台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北京:《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网络版),2009年第9期
《二十世纪张九龄研究历程回顾》,《张九龄学术研究论文集》(下册),珠海:珠海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北齐文学传统与初唐文学革新关系考论》,北京:《文学评论》, 2008年第4期
《博通文史 考论并擅——著名文史学家傅璇琮先生学术贡献述论》(学术评论),武汉:《长江学术》,2008年第2辑
《从阿史那忠墓志考骆宾王从军西域史实》(与陈瑜合撰),北京:《文献》,2008年第3期
《汉大赋·都邑赋·“百城赋”——浅谈赋体文学源流和艺术魅力》,北京:《光明日报》,2008年1月12日第7版
《唐宋文人茶的文化意蕴及其形成过程》(与陈瑜合撰),北京:《清华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
《王绩诗歌与河汾文化精神》(与陈瑜合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精深博通 垂范学界——评傅璇琮先生新著〈唐宋文史论丛及其他〉兼论其学术贡献》(学术评论),《新文学》第六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8月
《一部方法科学新见迭出的诗律史著作——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评介》(学术评论),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诗歌·音乐·音乐文学史——先秦两汉诗歌史的音乐文学研究法》,《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问题》,《“文学与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合办,2005年11月
《走向盛唐:隋和初唐诗歌的艺术嬗变》,韩国汉城:《东北亚文化研究》第8辑,2005年4月
《诗人型学者 性灵派诗人——论陈贻焮先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创作》(学术评论),西安:《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1期
《二十世纪唐代文学研究历程回顾》,北京:《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二十世纪的李白研究述评》,《二十世纪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编,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12月
《二十世纪孟浩然研究》,《唐代文学研究》第8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唐代歌诗与诗歌》(学术评论),北京:《中华读书报》,2000年7月19日
《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些思考》(学术评论),《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年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吴相洲、王志远编〈历代词人品鉴辞典〉》(学术评论),《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年辑),刘扬忠等主编,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
《试论隋炀帝在南北文化艺术交融过程中的作用》,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地域文化的整合和盛唐诗歌的艺术精神》,北京:《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
《齐梁诗风与士风之关系考论》,《原学》第六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4月
《唐初宫廷诗风与士风之关系》,《唐代文学研究》第7辑,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10月
《学者之识 诗人之心——评钱志熙〈活法为诗——江西诗派精品赏析〉》(学术评论),北京:《文史知识》,1997年第10期
《“吏治与文学之争”对盛唐前期诗坛之影响》,济南:《文史哲》,1997年第4期
《1994—1995年度中唐文学研究情况综述》,《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5、1996年合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唐开元中前期士风之变》,北京:《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
《从永明体到沈宋体——五言律体形成过程之考察》,《唐研究》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从家学渊源看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北京:《文学遗产》, 1996年第6期
《庾信、杜甫诗歌集大成之比较》,西安:《陕西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初唐四杰与儒道思想》,北京:《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论中唐诗人对杜诗的接受问题》,沈阳:《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1期
《试论杜甫的个体生命意识》,贵阳:《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2期
《论龙朔初载的诗文新变》,北京:《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
《论杜甫的文化心态结构》,成都:《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
《论杜甫后期的悲剧心态》,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开天诗人对杜诗接受问题考论》,北京:《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
《杜诗在至德、大历间的流传和影响》,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1年第3期
《柳宗元音乐审美观试探》,西安:《陕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
《一场知“时节”的“春雨”——评徐景熙先生的〈美学拾趣〉》(学术评论),南通:《南通日报》1988年10月21日
《“天山”、“海风”考释》,南宁:《阅读与写作》,1988年7、8期合刊
《柳宗元山水审美观探微》,南通:《南通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
《神曲·神用·神韵——谈电影〈红高粱〉中〈酒神曲〉的两次妙用》,南通: 《电影介绍》,1987年10月号
《关于古典诗词解说多义性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郑州:《大学文科园地》,1987年第6期
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孟浩然学会副会长,《中国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办)、《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主办)等刊物编委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