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布宁(俄文全名:Станислав Станиславович Бунин,英文全名:Stanislav·Stanislavovich·Bunin ,1966年9月25日—),俄罗斯钢琴家,出生于莫斯科的音乐世家,早年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85年荣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他以完美的技巧、率直流畅的演奏风格跻身于当今国际乐坛最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之列;布宁对肖邦的音乐作品理解新颖独到,充分挖掘了其中的音乐表现力;与世界多个知名乐团及指挥家有过合作,在DG、EMI等唱片公司留有精彩录音,目前在日本居住。
人物简介
斯坦尼斯拉夫·布宁(Stanislav·Bunin),1966年9月25日出生在原苏联莫斯科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辈中有“俄罗斯钢琴学校”的创办人海因里希·涅高兹及波兰作曲家卡罗尔·齐曼诺夫斯基。
1973年至1988年期间,布宁曾分别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和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1983年,年仅17岁的布宁在“玛格丽特·隆-蒂博钢琴比赛”上夺得最高奖;1985年,布宁在波兰华沙第十一届国际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独占鳖头;1988年,布宁成为华沙国际肖邦音乐协会成员。
1988年,布宁离开苏联,旅居德国和日本,并一直活跃在这两个国家的音乐和学术舞台上:1986年至1996年间,布宁在日本100多个城市举行了三百多场音乐会和独奏会;1990年,他在位于川崎的日本最大的私立音乐学院——洗足学院创建了“钢琴艺术中心”,并从1991年到1997年期间一直在该学院执教。
除了在日本的活动外,布宁还定期出访维也纳、萨尔茨堡、慕尼黑、法兰克福、米兰、罗马、巴黎、苏黎世、伦敦、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等众多城市和国家。
作为一名独奏家,他曾先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NHK交响乐团、华沙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等国际知名乐团同台演出;他还和许多著名指挥家如津曼、克伦茨、科德、维尔瑟一莫斯特、西诺波里等合作演出;1996年6月,他与著名指挥家蒂勒曼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在柏林爱乐大厅携手演绎了肖邦的第2钢琴协奏曲;布宁还与众多室内乐团联手合作过,1990年,他与维奈蒂独奏家乐团及克劳迪奥·西蒙尼一起合作,共同在EMI公司录制了唱片(莫扎特第12、13钢琴协奏曲),并获得日本金唱片奖。
1986年以后,布宁灌制了大量的唱片和录像制品,其中包括为DG、CBS-Sony和东芝EMI公司录制的高清晰电视录像;1987年,他在RCA-Victor录音公司录制的肖邦钢琴作品演奏会唱片获得日本金唱片奖;1990年,布宁在东芝EMI录制的巴赫独奏作品现场音乐会获得当年的最佳专辑提名,并荣获金唱片奖;1999年,布宁开始专心致力于肖邦音乐的演绎工作,分别在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和波兰等多个国家举办了肖邦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1992年,他因在意大利的出色表演被授予维奥蒂金奖;2000年,布宁在英国、日本、阿根廷、巴西、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国家举行自己的肖邦作品的音乐会巡演。
布宁的崇高信仰之一就是:艺术应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他曾多次为残疾儿童进行过世界巡回慈善演出。
1999年,他的公司“布宁集团”成功发起了为孤儿举办的名为“二十一世纪艺术家”的慈善运动,旨在为这些孩子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
人物评价
斯坦尼斯拉夫·布宁出身钢琴“贵族”,他的祖父海因里希·涅高兹是钢琴界的一位“教父级”人物,里赫特、吉列尔斯等前苏联大师级钢琴家都得益于他的真传。
布宁是一位深具想象力和诗意的钢琴家,他富有表情的音色表达了他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其音乐感最早来自莫扎特作品对他的启迪;他说:“我初次听到的音乐就是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并被深深地打动了,那种体验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之比拟。所以莫扎特是我第一和永远的爱。”
然而作为涅高兹的后人,人们对布宁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他数量有限的唱片。
有趣的是,不同的人对布宁风格的描述总是千差万别,他给人的印象似乎极为多变,飘忽不定,让人无比好奇。布宁手中的肖邦到底是什么样子,似乎也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刘小龙博士认为布宁演奏的肖邦“如水般柔情、如晨光般温暖”,他称:“布宁对音乐处理的精确堪比伟大的意大利钢琴家米开朗杰利,他身上融合了俄国钢琴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法国钢琴艺术的细腻纤巧,在同年龄段的钢琴家中几乎无出其右。”
资深乐评人刘雪枫对布宁演奏的肖邦则评价为“具有学术高度的解读,虽然录音产量不高,但每一张唱片都被推为经典中的经典。”
钢琴家盛原对布宁的评价却是“极赋个性,有钢琴狂人李斯特的影子,他弹奏的肖邦甚至也是张扬而炫技的。”
标签: 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