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乐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教学工作1. 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建设的探索》; 2. 主持并完成研究生教改项目:《工程硕士(含工程领域工学硕士)培养质量控制与论文标准化的研究》,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 3. 累计指导完成研究生论文28篇,在校研究生12名。已毕业学生80%工作在知名科研院所,包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车集团相关大型企业等; 4. 累计指导本科毕业设计58人,成绩优良率在70%以上; 5. 自2012年至今,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联合举办中德短期讲习班4次。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中德科学中心批复并全额资助(每次的资助强度约为70万人民币),惠及国内外知名大学十余所、学生百余人,创立的“中德暑期学校”品牌效应显著。 6. 每年指导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1~2人。其中,2人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6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国际一流大学交换学习。教育背景1994/09-2001/06,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硕博连读);获机械设计与理论 工学博士学位; 1990/09-1994/07,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工程一系,本科;获冶金机械 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2/12-至今,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12-2012/11,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系,副教授; 2010/11-2011/01,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一般力学所,高级访问学者(德国政府DFG基金会资助); 2008/02-2009/02,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一般力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教育部“德国克虏伯基金会中国青年学者奖学金(全国10名)”资助) 2003/08-2004/11,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系,讲师; 2001/09-2003/08,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领域
载运工具运用安全 汽车节能与控制 载运工具安全检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行安全理论与技术载运工具及基础设施检测与控制 载运工具运行环境及先进动力技术载运工具新材料科学与技术 先进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位)"专利(1) 一种列车耐撞性车体设计方法(201710835973.0); (2) 一种测试焊接热影响区残余应力的方法(201710846602.2) (3) 一种轨道车辆防爬器(201710847450.8) (4) 一种基于显式-隐式连续求解的焊接结构耐撞性评估方法(201711180793.X)实质审查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高速列车车体可靠性的复杂结构安定域内双尺度优化研究,51475036,2015.1.1-2018.12.31,主持; 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可控应力场的高速列车被动安全预测技术与应用研究,2016YFB1200403-A-02,2016.7.1-2020.6.30,主持; 3.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速列车客室设施被动安全性能评估及设计技术研究,2016YFB1200505-015,2016.7.1-2020.6.30,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瑞交流基金,基于轮轨动力传递机理的高速列车车体动载荷谱识别与建立,51711530034,2017.1.1-2019.12.31,主持; 5. 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面向高速列车金属部件智能修复的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基础问题研究,2019JBZ106,2019.4.1-2022.3.30,主持; 6. 红果园国家级“四总部”,球形机器人总成研究,无批准号,2014.1.1-2016.12.31,主持; 7. 红果园国家级“四总部”,轻量化活齿传动结构及扰动控制研究,9140A20020414JW33,2015.1.1-2016.12.31,主持; 8. 红果园省部级“企事业”,多功能金属结构力学性能优化与耦合分析,无批准号,2016.12.7-2017.12.31,主持; 9. 红果园省部级“企事业”,新型传动结构设计,2014.1.1-2015.12.31,25万,主持;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于主动导控散能的轨道车辆被动安全结构研究,2011-01-01--2013-12-31,主持 11. 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高速列车碰撞事故幸存性分析与车体耐撞性优化研究,2012-01-01--2014-12-31,主持 12. 基本科研业务费:结构复杂承载安定性的多尺度仿真研究,2009-12-01--2011-12-31,主持"近期论文
论文/期刊(1) Chen G, Bezold A, Broeckmann C, Weichert D, Zhang L*.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grain size's influence on effective strengths of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RMMC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4.72) (2) Dou W, Zhang L, Chen G*, Zhu W. A Combin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Based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High-speed Trains.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Vol.131/P143-152/2019.(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SCI,影响因子4.194) (3) Li T, Zhang L*, Chang C, Wei L. A Uniform-Gaussian distributed heat source model for analysis of residual stress field of S355 steel T welding.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Vol.126/P1-8/2018.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SCI,影响因子4.194) (4) Chen G, Bezold A, Broeckmann C, Weichert D, Zhang L*. A Bayesian statistics based investigation of binder hardening's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 strength of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RMM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4.134) (5) Chen G, Wang H, Bezold A, Broeckmann C, Weichert D, Zhang L*. Strengths prediction of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RMMCs) using direct method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omposite Structures.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4.101) (6) Li.T, Zhang L, Gregor Gilles Pierre Bultel, Thomas Schopphoven*, Andres Gasser, Johannes Henrich Schleifenbaum, Reinhart Poprawe, Extreme High-Speed Laser Material Deposition (EHLA) of AISI 4340 Steel, Coatings, Vol.9/No.12/P778/2019.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SCI,影响因子2.33) (7) Wei L, Zhang L*.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rashworthiness for high-speed train sea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ashworthiness, 2017, 23(5): 561-568.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SCI,影响因子1.317) (8) Huang S, Xu Y, Zhang L*, Zhu W. A Data Exchange Algorithm for One 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High-Speed Train Coupling Interface. Journal of Applied Fluid Mechanics, Vol.11/No.2/P519-526/2018. (通讯作者,SCI,影响因子1.090) (9) 窦伟元, 张乐乐*, 张海峰, 刘长青. 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高速列车铸铝横梁应力状态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EI) (10) 秦方, 张乐乐*, 陈敏, 陈耕.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塑性极限与安定的下限分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版), 2018, 58(11):966-971.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EI) (11) 卫亮, 张乐乐*, 崔进 等. 地铁碰撞事故中站姿假人的响应仿真与损伤预测. 铁道学报, 2015,37(01):16-23.(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EI) (12) 王存义, 张乐乐*, 卫亮, 等. 基于坐姿假人的地铁乘员二次碰撞损伤影响分析. 铁道学报, 2015(3): 14-22.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硕士生,EI) (13) 卫亮, 张乐乐*, 王鹏. 高速列车框架焊接的双椭圆柱高斯分布热源模型. 焊接学报, 2016, 37(12):95-100.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EI) (14) 佟鑫, 张乐乐*, 刘文, 等. 新型纵向卧铺结构被动安全性仿真分析与评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EI) (15) 张乐乐, 佟鑫, 卫亮. 基于拟人仿真试验的列车事故乘员损伤预测方法及应用. 中国铁道科学, 2018, 39(3): 117-124. (16) 窦伟元,张乐乐*,周挺,刘长青,张海峰. 基于仿真分析和疲劳试验的服役铸铝横梁剩余寿命预测. 中国铁道科学, 2019,40(04):103-111. (第一作者为指导的博士生,EI) (17) 张乐乐,张啸雨,崔进.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仿真分析[J]。铁道学报,2012-03,34(3),22:27 (18) 张乐乐,李培,崔进.基于整体-局部方法的焊接构架承载能力的分析[J]。铁道学报,2011-08,33(8),33:38 (19) 张乐乐,杨强,谭南林,李卫京.基于摩擦功率法的列车制动盘瞬态温度场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0-12,31(1) (20) 张乐乐,李培,刘晨.焊接缺陷对转向架强度的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10-12,31(2), 专著/译著宋守信,谭南林,张乐乐,肖贵平,李森,陈明利,吴声声.交通运输安全技术[M]。国内: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05 张乐乐,苏树强,谭南林.ANSYS辅助分析应用基础教程上机指导[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 张乐乐,郭北苑.SolidWorks 应用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0 张乐乐,谭南林,焦风川.ANSYS辅助分析应用基础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2标签: 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