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杭侃
2023-05-05 16:06
  • 杭侃
  • 杭侃 - 教授 博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性别 : 男
职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 : 院长、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秘书长,“源流运动”发起人与主要负责人
学历 :
1982.09-1986.07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
1992.09-1998.07,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文博学院),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历史时期考古学,获博士学位。
任职简历 :
1986.07-1992.08 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馆员。
1998.09-2003.10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
2003.10-2007.09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任副馆长、法人代表。
2007.8至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副院长、院长。
研究课题 :
研究项目: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方地区宋代新建城市的考古研究》,已结项;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云冈石窟补凿遗迹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已结项;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元时期民间信仰的考古学观察——以晋东南的遗迹遗物为中心》,在研。
展览与规划项目:
2009年,《秦汉——罗马文明展》主要策展人;
2013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主要策展人;
2009年,《茂县羌族博物馆展览大纲》策展人;
2010年,《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闽西)》项目主持人;
2012年,《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项目主持人;
2015年,《青龙山慈云寺景区佛教实验考古专项规划》项目主持人
开设课程 :
宋元明考古研究
宋元明考古研究专题
汉唐宋元文献研读
《洛阳伽蓝记》研读
博物馆展览策划与推广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专著
《中华文明传真•辽金元卷》,上海辞书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2001年。
《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联合出版,2001年。
《永远的三峡》,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佛教文物选粹》,震旦艺术博物馆,2003年(郑安芬;杭侃)。
《东京梦清明上河图》,香港商务印书馆,2007年(杭侃;宋峰)。
《马的中国历史》,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年(杨泓;杭侃;郑岩;等)。
《佛教文物选粹2》,震旦艺术博物馆,2014年。

编著
《收藏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杭侃主编)。

源流运动
源流运动是杭侃教授发起的考古、艺术、设计交流平台,该平台建设的初衷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研究为依托,以故为新、联结过去与未来,分享那些永不过时的美好,探寻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解放古物,唤醒创造力,让传统美重归日常。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
主要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宋元考古、佛教艺术、古代建筑、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近期论文


学术论著 :
已经发表的论文和调查报告
《荥阳千尺塔勘测简报》,《文物》,1990年第3期(杜启明;杭侃;高振岭;陈万卿;丁永林)。
《布袋和尚画像碑》,《中州今古》,1990年第2期。
《博爱石佛滩摩崖造像应为隋代开凿》,《中国文物报》,1991年10月6日第1版(牛宁;杭侃)。
《浚县千佛洞石窟调查》,《文物》,1992年第1期(陈平;杭侃;田凯;刘家任;王东)。
《博爱县石佛滩隋代摩崖造像调查简报》,《中原文物》,1992年第1期(陈平;牛宁;杭侃;张英钊)。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西壁的坍塌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文物》,1994年第10期。
《三峡工程淹没区古代域址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
《夏县东下冯的圆形建筑浅析》,《中国文物报》,1996年6月2日。
《中原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地方城址》,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河南浚县大伾山龙洞摩崖》,《文物》,1998年第6期。
《中国古代城墙的用砖问题》,《文物世界》,1998年第1期。
《湖北秭归归州城址调查》,《江汉考古》,1998年第2期(杭侃;吴晓)。
《大理国大日如来鎏金铜佛像》,《文物》,1999年第7期。
《云冈头像辨伪》,《上海博物馆集刊》,2000年。
《云冈石窟佛教头像辨伪》,《收藏》,2000年第2期(杭侃;黄海)。
《辽代早期贵族墓墓制所反映的汉化问题》,载《草原瑰宝——内蒙古文物考古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
《片羽吉光——亚洲协会展中的国外艺术珍品》,《文物世界》,2000年第5期(杭侃;胡江)。
《大理国金铜佛教艺术巡礼》,《文史知识》,2000年第11期。
《日本佛像艺术概论》,载《日本文物精华》,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
《雪域藏珍展中的佛教造像》,载《西藏文物精华》,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5月。
《孟州城址所反映的问题》,《中原文物》,2001年第3期。
《重庆忠州城址调查》,《四川文物》,2001年第2期。
《十年辛苦不寻常——读王仁波先生主编的〈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上海文博论丛》,2002年第1期。
《草原民族的马背生活》,《文物天地》,2002年第2期。《桃形饰物=扇子?》,《上海文博论丛》,2002年第2期。
《大黑天与十相自在——释读梁庄王墓中的藏传佛教文物》,《文物天地》,2002年第4期。
《地上地下看三峡——被历史左右的视线》,《文物天地》,2002年第7期。
《地上地下看三峡——被城镇与乡村左右的视线》,《文物天地》,2002年第7期。
《辽中京大明塔上的密宗图象》,载《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馆藏佛教文物研究二题》,《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年。
《神秘的雪域文明——上海博物馆“西藏文物精华”展》,《收藏家》,2002年第3期。
《大昌古城参观札记》,《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2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中国文物报》,2002年10月11日。
《补白之作——读〈7-14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国文物报》,2002年7月12日。
《龟卜与畲田》,《中国文物报》,2002年7月12日。
《玛雅文明:文明的另一种模式》,《文物世界》,2002年第1期。
《随便翻翻》(11篇),《文物天地》,2003年S1期。
《筑城四千年》,《文物天地》,2003年第1期。
《三峡老照片》,《文物天地》,2003年第S1期。
《马承源先生访谈》,《文物天地》,2003年第5期。
《蒙元四都记之三——争议元大都》,《文物天地》,2003年第10期。
《图文历史读物细微处尚须用功》,《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6月4日。
《图文历史书:细微之处用功夫》,《浙江日报》,2003年6月20日。
《普及读物何以不失品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10月15日。
《关于早期带有佛教因素文物的几点思考》,载《朵云第60集•中国南方佛教造像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
《三峡老照片》,载《三峡文史纵横(第三辑)》,市文史资料委员会,2004年10月。
《图以证史 物以强记》,《中国文物报》,2004年11月17日。
《法门寺地宫佛教文物研究评述》,载《周秦汉唐文明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法门寺地宫佛教文物研究评述》,载《周秦汉唐文明研究论文稿》,2004年。
《琴文剑胆三秦地》,《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27日(陈燮君;赵力光;杭侃)。
《金石传诸不朽——〈山阳石刻艺术〉介绍》,《中国文物报》,2005年5月25日。
《中国文明形成问题的一部新作》,《中国文物报》,2005年7月20日。
《河北定州两塔基出土净瓶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艺术史学与考古学方法的契合》,载《2003海峡两岸艺术史学与考古学方法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云冈第二十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载《云冈百年论文选集 1》,文物出版社,2005年。
《编写结合是图书生命力所在》,《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10月19日。
《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地方城址》,韩国《中国史研究》,2006年。
《三峡小城故事多》,《中国三峡建设》,2006年第2期。
《参评感言》,《文物世界》,2006年第3期。
《延兴二年交脚弥勒像献疑》,载《艺术史研究》(第8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三峡工程淹没区的城址类型及其所反映的问题》,载《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徐光启与焦竑》,载《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徐光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云冈石窟开凿工程相关的几个问题》,载《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目前馆际展览交流存在问题之我见》,载《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论文集》,2007年。
《是扫墓归来还是打猎归来?——〈清明上河图〉笔记之一》,《中国文物报》,2007年5月18日。
《这是哪一座虹桥——〈清明上河图〉笔记之二》,《中国文物报》,2007年5月25日。
《云冈石窟的开凿工程》,《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第5期。
《宋元时期的地方城镇——以中原北方、川东和江南地区为例》,载《燕京学报》新23期,2007年10月。
《忧虑中的希冀——考古视野里的江南古镇》,《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第6期。
《重焕西部古代文明 共襄盛世文博大业——“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集锦》,《中国文物报》,2007年9月7日(陈卓;段德新;熊莺;谢沫华;沙存善;王裕昌;成建正;王兴科;常素霞;王治国;王化许;田先洪;杭侃;张立胜;陈建中;曾舸;续颜;李庆奎)。
《〈清明上河图〉再研究》,载《艺术史研究》(第9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杭侃;宋峰)。
《非物质文化与当代中国》,载《三民文化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上海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年1月。
《造纸技艺与文化传承》(访谈),《美术观察》,2009年第6期(苏荣誉;杭侃;李军;吕品田)。
《要关注生产性文化传承》,《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30日。
《三皇庙铜祭器及其相关问题》,载《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杭侃;彭明浩)。
《老北京的排水系统》,《中国文物报》,2011年7月22日。
《地方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古今重叠型城址的研究方法》,《中国文物报》,2011年11月11日。
《云冈石窟第3窟开凿遗迹所反映的问题》,载《石窟寺研究》(第2辑),文物出版社,2011年。
《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南方文物》,2011年第1期(徐苹芳;严文明;赵辉;陈星灿;许宏;朱岩石;杭侃;袁靖)。
《2010年宋元明清时期考古新发现综述》,载《中国考古新发现年度记录2010》,中国文物报社,2011年。
《宋代北方地区新建城市的考古学研究》,载《东北亚古代聚落与城市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杭侃;王子奇)。
《古今重叠型地方城址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文物报》,2012年1月20日。
《古今重叠型地方城址的考古方法刍议》,载《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辟支塔考稿》,载《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中国孝道图像的阶段性》,载《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娄东寻古》,载《南宗正脉——画坛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青山毕竟埋忠骨——作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层面的比干庙》,载《比干文化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元代的考古与艺术》,载《青花的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两宋时期的定光佛舍利与定光佛信仰》,载《齐鲁文物》(第1辑),科学出版社,2012年。
《武林旧事》,载《城市的足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历史时期考古大有可为》,《中国文物报》,2013年4月12日。
《大遗址保护中的展示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文物报》,2013年7月19日。
《加强内容创新提高展览水平》,载《回眸·创新 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14年。
《舍利、舍利容器、天地宫》,载《佛教文物选粹2》,震旦艺术博物馆,2014年。
《考古手工测绘的学与用》,《中国文物报》,2014年10月24日。
《从年度报告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问题》,《中国文物报》,2015年5月22日。
《更好的展示,更好的考古遗址公园》,《世界遗产》,2015年第7期。
《洛阳涧西七里河仿木构砖室墓测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1期(彭明浩;李若水;莫嘉靖;黄雯兰;杭侃;徐怡涛)。
《新安县石寺李村北宋宋四郎砖雕壁画墓测绘简报》,《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1期(俞莉娜;张剑葳;于浩然;朱柠;杭侃;徐怡涛)。
《石窟寺考古报告的诸问题——读〈莫高窟形〉有感》《中国文物报》2016年4月22日第5版。
《金枝玉叶的早殇——隋·李静训墓出土嵌宝石金项链》,《光明日报》,2016年6月3日 第5版。
《公众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人民日报》2016年9月20日 第20版。
《夙夜孜孜沉潜贵 朝夕默默惟苦吟——记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学习日报》2017年7月28日 第A8版。
《云冈第五窟刍议》,《石窟寺研究》,2017年。
《密檐式塔与密檐式塔补证》,《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17年。
《夙夜孜孜沉潜贵 朝夕默默惟苦吟》,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17年。
《博学而详说——从宿白未刊讲稿系列看宿白先生的治学之路》,《中国文物报》,2017年。
《激发内心的创造力》,《人民日报》,2017年。
《汝为魁》,《光明日报》,2017年。
《清风明月最关情》,《光明日报》,2017年。
《《徐苹芳北京文献整理系列:辑本析津志》跋》,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年。
《《云冈石窟开凿工程》序》,文物出版社,2017年。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