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陈建立
2023-05-05 15:59
  • 陈建立
  • 陈建立 - 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性别 : 男
职称 : 教授
学历 : 博士
任职简历 :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士(1995年7月)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硕士(1998年3月)、博士(2001年6月)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2001年11月-2003年10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讲师(2003年12月)、副教授(2005年8月)、博士生导师(2012年8月)、教授(2014年8月)。
学术活动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科委等资助的各类课题10余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研究骨干参加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教育部、日本学术振兴会等资助多个项目。完成国内20余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处矿冶遗址调查和冶金遗物的检测工作,致力于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的应用研究。出版专著《冶金考古III: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1部,合著《汉晋中原及北方地区钢铁技术研究》、《冶金考古II:马家塬墓地出土金属文物的技术研究——兼论战国史前西北地区文化交流》、《Archaeometallurgy IV:Gold in Ancient China 2000-200BCE》、《冶金考古V:邰城铸铁》和《定量考古学》6部;主编《冶金考古I:商周青铜器的陶范铸造技术研究》1部,参与译著《古代和历史时期金属制品金相学与显微机构》1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文物局行业标准2部,获国家专利1项,组织策划《模范中国——商周青铜器的形制、技法与纹样》、《钢铁铸文明——中国(舞钢)冶铁文化展》等展览活动多项。参与发掘的4项冶金考古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曾获北京大学实验技术先进个人和北京大学杰出人文青年奖,2014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兼任国际冶金史大会执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韩国《Journal of Conservation Science》编委会委员。
研究课题 :
1. 日本学术振兴会(2002-2003):日中古代金属材料的分析科学和年代科学的比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青年项目(2005-2007):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的年代学研究(批准号:10405003)
3. 国家文物局(2006-2008):重庆丰都炼锌遗址群的综合研究(20050102)
4. 国家重大文化专项“指南针计划”研究试点(2008-2009):古代冶金与铸造发明创造文化遗产科学价值研究试点——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研究
5. 国家文物局(2009-2010):考古领域的科技问题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
6. 国家重大文化专项“指南针计划”研究试点(2010-2011):商周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标本数据库研究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3):《中原地区早期铁器及冶铁遗址的新探索》(批准号:51074010)
8.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2014-2017):《田野考古与文物保护信息提取和定量处理技术研究》(批准号:2014226)
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6-2019):《东北亚地区古代铁器传播的技术观察》,(批准号:16BKG022)
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7-2022)《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7ZDA219)
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2022):《无机质文物的技术发展及其与文明关系研究 (批准号:2019YFC1520205)
开设课程 :
定量考古、冶金考古
学术论著 :
专著:
1. 陈建立、韩汝玢:《汉晋中原及北方地区钢铁技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陈建立、刘煜:《冶金考古I:商周青铜器的陶范铸造技术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7月。
3. David. A. Scott(著)、田兴玲、马清林、陈铁梅、陈建立、雷英(译):《古代和历史时期金属制品金相学与显微结构》,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
4. 黄维、陈建立、王辉、吴小红:《冶金考古II:马家塬墓地出土金属制品的技术研究——兼论战国时期西北地区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5. 陈铁梅、陈建立:《简明考古统计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
6. 吴小红、陈建立、潘岩、杨颖亮:《碳十四年代测定考古样品采集规范》,文物出版社,2012年。
7. 吴小红、陈建立、潘岩、杨颖亮、高世君:《碳十四年代测定骨质样品的处理方法》,文物出版社,2012年。
8. 陈建立:《冶金考古III: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
9. Yang Junchang, Pull Jett, Chen Jianli. Archaeometallurgy IV: Gold in Ancient China 2000-200BCE.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ress, 2017.
10. 种建荣,林永昌,陈建立,雷兴山:《邰城铸铁——陕西杨凌汉代铸铁遗址发掘与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
主要从事冶金考古和定量考古学研究

近期论文


中文论文:
1. 陈建立、韩汝玢:《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铁器金相实验研究》,《文物》,1999年7期,84-91页。
2. 陈建立、韩汝玢:《汉诸侯王陵墓出土铁器的比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0年1期,1-8页。
3. 陈建立:《数学分析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中原文物》,2000年1期,48-52页。
4. 韩占明、陈建立、李延祥等:《大钟寺馆藏铁钟分析报告》,《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建馆20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0年10月,230-252页。
5. 陈建立、孙淑云、韩汝玢等:《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铜器的微量元素分析报告》,见《盘龙城—1963至1990年度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559-573页。
6. 陈建立、韩汝玢、李延祥等:《辽宁北票喇嘛洞鲜卑墓地出土铁器的鉴定》,《文物》,2001年12期,71-79页。
7. 陈建立、韩汝玢、今村峰雄:《古代钢铁制品中的浮凸组织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年4期,11-17页。
8. 吴小红、陈建立、刘伟等:《中国科技考古:从起步到前沿》,《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秋季号,12-14页。
9. 陈建立、韩汝玢、斋藤努、今村峰雄:《从铁器的金属学研究看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北方文物》,2005年1期,17-28页。
10. 李清临、朱君孝、秦颍、毛振伟、王昌燧、陈建立:《微量元素示踪法在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第10期,1700-1702。
11. 李延祥、陈建立、朱延平:《2005年度辽西地区古代矿冶遗址考察报告》,《文物科技研究》,2006年第3辑,86-96页。
12. 吴小红、陈建立、胡钢,等:加速器质谱测年制样装置,专利号:ZL2007 1 0178121.5。
13. 陈建立:《临淄出土战国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临淄齐墓•第一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7年,489-491页,图版117-118。
14. 陈建立:《河北徐水西黑山遗址出土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徐水西黑山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242-428页。
15. 陈建立、杨琮、张焕新等:《福建武夷山城村汉城出土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文物》,2008年第3期,99-96页。
16. 陈建立、黄全胜、李延祥等:《赫章可乐遗址出土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赫章可乐2000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6月。
17. 陈建立、李延祥:《古代冶金遗址的研究与保护》,《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18. 陈建立、王建平、韩汝玢等:《山西永济蒲津渡铁器的AMS-14C的年代测定》,《全球化背景下考古学新前沿——解读中国古代传统》,美国AMS基金会,2008年。
19. 黄维、陈建立:《擂鼓敦2号墓出土铜器的金相组织分析》,《擂鼓敦2号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11月。
20. 陈建立、孙秉君、杨军昌等:《韩城梁带村M27出土铜铁复合器的制作技术研究》,《中国科学E辑》(中文版)2009年第9期,1574—1581页。
21. 周文丽、陈建立、杨军昌、韩汝玢、徐良高、种建荣:《云塘、齐镇西周建筑基址出土残铜块和炉渣的分析》,《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6期,98-105页。
22. 胡晓伟、陈建立:《一门馆藏明天启四年红夷大炮的探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8月第21卷第3期,48-52.
23. 黄维、吴小红、陈建立、王辉:《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出土金管饰的研究》,《文物》,2009年第10期,7-83,87页。
24. 陈建立、马清林:《甘肃出土早期铁器的金相组织及AMS-14C年代测定》,《文物科技研究》2009年,第六辑,科学出版社,1-13页。
25. 陈建立、周志清、杨颖东等:《四川蒲江铁牛村冶铁遗址出土冶炼遗物的初步分析》,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2007成都考古发现》,科学出版社,2009年,260-270页。
26. 陈建立、张海、梁宏刚:《有关考古领域科技发展的几点思考》,《南方文物》2010年第2期,118-131页。
27. 陈建立:《中国冶铁技术起源与发展的新探索》,《文物科技研究》2011年,第七辑,科学出版社,118-131页。
28. 韩汝玢、陈建立:《铿锵玫瑰 钢铁情缘——韩汝玢先生访谈录》,《南方文物》,2011年第2期。
29. 周文丽、陈建立、徐天进,等:《李家铸铜遗址冶铸遗物的分析》,《冶金考古I——商周青铜器的陶范铸造技术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
30. 陈建立、刘煜、华觉明、刘建宇:《先秦超高锡青铜器的初步研究》,《冶金考古I——商周青铜器的陶范铸造技术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
31. 黄维、陈建立、吴小红,等:《马家塬墓地出土表面富锡铜器的初步研究》,《冶金考古I——商周青铜器的陶范铸造技术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
32. 李建西、李延祥、陈建立,等:《山西省翼城县古暑村安坡冶炼遗址考察及初步研究》,《冶金考古I——商周青铜器的陶范铸造技术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
33. 胡东波、王寅娟、胡钢、陈建立、黄建勋:《随州博物馆藏西汉铁刀的缓蚀保护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2期,138-148页。
34. 陈建立、洪启燕、秦臻、刘海旺、韩汝玢:《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的冶炼技术初步研究》,《华夏考古》,2011年第3期,101-100页。
35. 陈建立:《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鹤鸣濠江》,澳门民政总署,2011年12月。
36. 陈建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古代钢铁技术体系》,《鹤鸣濠江》,澳门民政总署,2011年12月。
37. 郭桂香、陈建立:《青铜文化的学术展示——“全球视野下的青铜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中国文物报》, 2011年11月25日。
38. 陈建立:《山河知岁月——现代科学在考古领域的应用》,《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文物出版社,2011年。
39. 陈建立:《戎狄之旅———内蒙、陕北、宁夏、陇东考古考察笔谈:四省考察有关冶金考古的一点认识》,《考古与文物》,2012年1期,104-105页。
40. 常怀颖、陈建立、胡东波等:《牟托一号墓出土部分青铜器的器表铸造痕迹观察》,《牟托一号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41. 黄维、陈建立、吴小红、王辉、周广济:《先秦时期金珠颗粒制品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文物科技研究》第八辑,70-77页,科学出版社,2012年。
42. 陈建立、毛瑞林、王辉、陈洪海、钱耀鹏:《甘肃临潭陈旗陈旗磨沟寺洼文化出土铁器及中国冶铁技术起源》,《文物》,2012年第8期,45-53页。
43. 铁付德、陈建立、张海:《可控考古试验场理念与设计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7期,134-146页。
44. 黄维、陈建立、吴小红、王辉:《马家塬墓地金制品的成分与制作技术初步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第11辑,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5. 刘海峰、陈建立、潜伟、铁付德:《冶金实验考古初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128-141页。
46. 郁永彬、陈建立、梅建军、铁付德:《陶瓷实验考古研究概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0期,119-130页。
47. 李延祥、董利军、陈建立、朱延平:《塔布敖包冶铜遗址再探》,《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12月。
48. 张海、陈建立:《史前青铜冶铸业与中原早期国家形成》,《中原文物》,2013年第1期,52-59,90页。
49. 刘海峰、陈建立、梅建军、石磊、贾金标:《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铁器的实验研究》,《南方文物》,2013年第1期,133-139页。
50. 陈建立、陈铁梅、贾昌明:《从随葬工具的性别关联探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性别分工》,《南方文物》,2013年第2期,52-59页。
51. 王开、陈建立、朔知:《安徽省铜陵县师姑墩遗址出土冶铸遗物的相关问题》,《考古》,2013年第7期,91-104页。
52. 陈建立、梅建军、王建新、亚合浦江:《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出土铁器研究》,《文物》,2013年第10期,81-88页。
53. 黄全胜、陈建立:《巾帼豪杰 钢铁战士---韩汝玢教授学术成就简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5-8页。
54. 韩汝玢、陈建立:《中国古代冶铁替代冶铜制品的探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9-16页。
55. 陈建立:《战国两汉中原及北方地区钢铁技术研究》,《2013东亚古代铁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2013年6月,101-120页。
56. 陈建立:《从铸铜到铸铁:陶范技术的传承及发展》,《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研究发表资料集》7号,2013年8月,231-251页。
57. 刘文兵、隽成军、张周瑜、刘海峰、陈建立:《吉林梨树二龙湖遗址出土的战国铸铁制品及其意义》,《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研究发表资料集》7号,2013年8月,251-269页。
58. 陈铁梅、陈建立:《老当益壮 愈久弥坚——陈铁梅先生访谈录》,《南方文物》,2013年3期,17-21页。
59. 种建荣、陈建立、林永昌:《试谈铁作坊中废弃冶铸遗物整理的理念于实践》,《南方文物》,2013年3期,117-124页。
60. 陈建立、李延祥:《再论矿冶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展示》,《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61. 陈建立、张周瑜、杨军昌、侯宏伟、王辉:《金银和镀锡铜器的制作工艺研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水县博物馆:《清水刘坪》,文物出版社,2014年11月。
62. 刘舜强、袁凯铮、崔剑峰、陈建立:《吴三桂政权时期铸钱工艺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1期,116-123页。
63. 周文丽、刘思然、刘海峰、陈建立:《中国传统坩埚炼铅技术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年第2期,213-226页.
64. 杨军昌、陈建立、田亚岐:《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金制品之技术研究》,任天洛(Thilo Rehren),曹玮:《秦时期冶金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
65. 郁永彬、常怀颖、黄凤春、李玲、梅建军、陈建立:《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M65 出土铜器的金相实验研究》,《江汉考古》 2014年第5期,100-109页。
66. 陈建立:《先秦两汉钢铁技术发展与传播研究新进展》,《南方民族考古(第十辑)》,251-262页, 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67. 黄全胜、李延祥、陈建立、龚海:《广西贵港六穴岭汉代冶铁遗址初步研究》,《南方民族考古(第十辑)》,231-238页, 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68. 陈建立:《传承与发展——冶铸技术的中国特质》,《中国文物报》,2015 年1 月23 日。
69. 陈建立:《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发展》,《南方文物》,2015年第1期,45-47页。
70. 刘乃涛、郭京宁、李延祥、潜伟、陈建立:《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中国文物报》2015年3月27日。
71. 郁永彬,王开,陈建立,梅建军,宫希成,朔知,徐天进:《皖南地区早期冶铜技术研究的新收获》,《考古》,2015年第5期,103-113页。
72. 陈建立:《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资源、技术与生业研究——冶金技术研究》,《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日。
73. 李潘、刘海峰、潜伟、陈建立:《GIS在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冶铁遗址群景观考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年第3期,86-92页。
74. 陈建立:《蓬勃发展的冶金考古研究》,《南方文物》2016年第1期,78-83页。
75. 陈建立、张周瑜、种建荣、雷兴山:《西周时期周原地区出土镀锡技术及文化意义》,《南方文物》2016年第1期,103-108,114页。
76. 陈建立、张周瑜:《基于炉渣分析的古代炒钢技术判定问题》,《南方文物》2016年第1期,115-121页。
77. 刘思然、陈建立、徐长青、Thilo Rehren:《江西上饶包家金银冶炼遗址的冶金考古调查与研究》,《南方文物》2016年第1期,122-131页。
78. 郁永彬、陈建立、梅建军、陈坤龙、常怀颖、黄凤春:《关于叶家山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的几个问题》,《南方文物》2016年第1期,94-102页。
79. 肖梦娅、楚小龙、郁永彬、孙明、梅建军、陈坤龙、陈建立:《信阳罗山天湖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初探》,《华夏考古》2016年第2期,135-145页。
80. 秦臻、陈建立、张海:《河南舞钢、西平地区战国秦汉冶铁遗址群的钢铁生产体系研究》,《中原文物》2016年第1期,109-117页。
81. 刘群、肖梦娅、梅建军、陈坤龙、张华、陈建立:《正阳闰楼墓地出土商代铜器的检测及相关问题研究》,《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6年第5期,66-72页。
82. 陈建立、张周瑜:《刍议东北亚地区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
83. 陈建立:《先秦时期冶金术中西交流的两次浪潮 》,载朱乃诚主编:《广河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2016年,156-160页。
84. 周文丽、刘思然、陈建立:《中国古代冶金用坩埚的发现和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16年第3期,358-370页。
85. 郁永彬、陈建立、常怀颖、陈坤龙、黄凤春、李玲、梅建军:《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M28出土铜锭相关问题研究》,《江汉考古》2016年第5期,100-107页。
86. 迟鹏、李秀辉、陈建立、王恺:《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2016年第4期,62-69页。
87. 郁永彬、黄建勋、包洪波、梅建军、陈坤龙、陈建立:《随州羊子山M4出土噩国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文物》2016年第12期,76-86页。
88. 张天宇、郭士嘉、陈建立、陈丽新:《“长江中游文明进程”工作会议纪要》,《江汉考古》,2017年第1期,127-128页。
89. 郁永彬、王开、崔剑锋、朔知、陈建立:《安徽铜陵师姑墩遗址出土原始瓷的初步分析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年第1期,57-63页。
90. 张吉、 陈建立:《东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初步研究》,《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94-102页。
91. 陈建立:《中国中原地区制铁技术向周边地区的传播》,The trend of ir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Northeast Asia,2017年10月。
92. 周文丽、刘思然、陈建立:《河南桐柏围山遗址坩埚炼铅技术初步研究》,《南方文物》,2017第2期,131-140页。
93. 林永昌、陈建立、种建荣、雷兴山:《论秦国铁器普及化与关中地区战国时期铁器流通模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3期,36-51页。
94. 陈建立:《略论田野考古与文物保护的信息提取问题——以冶金考古为例》,《中国文物报》,2017年3月10日。
95. 陈建立:《区域交互铸就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辉煌》,《中国文物报》,2017年4月18日。
96. 刘薇、刘思然、陈建立:《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冶金实验考古纪实》,《中国文物报》,2017年10月10日。
97. 林永昌、郑婧、陈建立、种建荣、雷兴山:《西汉地方铸铁作坊的技术选择:以关中邰城作坊冶金陶瓷科技分析为例》,《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121-130页。
98. 刘海峰、陈建立:《燕国铁质农具探微》,《中国农史》2017年第5期,49-56页。
99. 刘海峰、潜伟、陈建立:《中国古代生铁冶炼炉壁材料体系刍议》,《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4期,81-85页。
100. 刘思然、陈建立、种建荣、雷兴山:《周原孔头沟遗址宋家墓地铜器的科学分析与研究》,《南方文物》, 2017年第2期,86-93页。
101. 陈建立:《生业与社会 本期导读》,《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75-76页。
102. 刘薇、刘思然、陈建立:《我们穿越吧,回到青铜时代!》,《大众考古》2017年第12期,64-70页。
103. 陈建立:《中国铁器的起源与早期丝绸之路》,载《北京论坛(201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论文与摘要集》,北京大学北京论坛办公室,2017年。
104. 陈建立:《世界体系下中国青铜冶铸业的特质》,载田长浒主编《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一卷》,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105. 李延祥、陈国科、潜伟、陈建立、王辉:《敦煌西土沟遗址冶金遗物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第4期,131-140页。
106. 李延祥、王荣耕、潜伟、陈建立:《邯郸西炉上冶铁遗址初步考察研究》,《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8年第9期,79-86页。。
107. 郁永彬、常怀颖、陈坤龙、黄凤春、李玲、梅建军、陈建立:《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28出土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考古》2018年第7期,96-106页。
108. 莫林恒、陈建立、罗胜强、肖亚、赵志强、周文丽、黄兴:《湖南桂阳县桐木岭矿冶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18年第6期,51-69,128页。
109. 周逸航、陈建立:《基于铅同位素比值的古代矿料混合模型分析法》,《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年第1期,72-77页。
110. 刘思然、陈建立、徐长青,Thilo Rehren:《江西上高蒙山遗址古代银铅冶炼技术研究》,《江汉考古》2018年第1期,101-111页。
111. 种建荣、林永昌、雷兴山、陈建立、赵艺蓬、陈钢:《试论陶器生活遗存所见西汉铁器手工业作坊的性质 ——以邰城铸铁作坊为案例》,《考古与文物》2018年第1期,93-105页。
112. 陈坤龙、王璐、梅建军、王颖琛、陈建立、王辉:《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骟马文化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考古与文物》2018年第1期,110-115。
113. 陈建立:《从铸铜遗址铜锡铅原料的发现看商周青铜铸造业的中原与边疆》,载《アジア鋳造技術史学会 研究発表概要集》2018年第9期。
114. 陈建立:《冶金考古收获来自田野和实验室的密切结合》,《南方文物》2018年第3期,150-152页。
115. 周文丽、罗胜强、莫林恒、陈建立:《从蒸馏罐看湖南桂阳桐木岭遗址炼锌技术》,《南方文物》2018年第3期,165-173页。
116. 张吉、陈建立、徐磊:《河南省桐柏县文物管理所藏商周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南方文物》2018年第3期,180-186页。
117. 张周瑜、陈建立、潜伟:《浅析中国古代生铁冶炼中的磷》,《南方文物》2018年第3期,196-211,186页。
118. 黄全胜、梁婵、李延祥、陈建立、李建西、覃芳:《广西古代生铁高锰渣与中国生铁冶炼技术多样化发展》,《南方文物》2018年第3期,212-218页。
119. 魏强兵、王鑫光、李秀辉、陈建立、张吉、李清丽:《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材质与矿料来源分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年第1期,77-86页。
120. 李延祥、董利军、陈建立、朱延平:《翁牛特旗大营子冶炼遗址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年第1期,1-9页。
121. 李延祥、张天杰、陈建立:《宁夏中卫照壁山炼铜遗址冶炼技术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2期,12-22页。
122. 郁永彬、陈建立、梅建军、陈坤龙、常怀颖、黄凤春:《试析西周早期社会青铜工业生产机制——以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铜器为中心》,《文物》2019年第5期,82-93页。
123. 刘薇、陈建立:《古代青铜器表面高锡锈层研究综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5期,146-160页。
124. 张吉、梁超、王志刚、王先福、常怀颖、陈建立:《襄阳余岗墓地出土青铜容器的金相及成分分析》,《江汉考古》2019年第3期,126-134,102页。
125. 陈建立:《生业社会 本期导读》,《南方文物》2019年第3期,56-58页。
126. 莫林恒、林永昌、陈建立:《湖南桑植官田冶炼遗址发掘简报及冶金分析研究》,《南方文物》2019年第3期,69-92页。
127. 张吉、王丹、贾汉清、陈建立:《钟祥黄土坡墓地出土春秋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南方文物》2019年第3期,104-113页。
128. 林永昌、张强禄、陈建立:《汉代岭南铁器的传播与运输方式:以墓葬随葬铁器的空间分析为视角》,《南方文物》2019年第3期,122-135页。
129. 陈建立:《序·冶金考古VI:湖南桂阳冶金史资料汇编》,载《冶金考古VI:湖南桂阳冶金史资料汇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
130. 陈建立:《豫南鄂北地区商周青铜器技术研究之所思》,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香港承真楼:《商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科学出版社,2019年4月。
131. 陈建立:《中国冶金的起源与发展》,载袁靖主编:《中国科技考古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
132. 陈建立:《早期文明形成与手工业技术交流》,载袁靖主编:《中国科技考古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
133. 刘薇、李玲、卫扬波、陈建立:《湖北叶家山墓地出土青铜器的锈层结构研究》,《江汉考古》2019年第4期,116-126页。
134. 张溯、赵化成、郑同修、杨哲峰、陈建立、王泽冰、张宗国:《济南市章丘区东平陵城遗址铸造区2009年发掘简报》,《考古》2019年第11期,49-66页。
135. 刘海峰、陈建立:《金代利通监铸钱铅料与成本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12期,6-10页。
英文论文:
1. Jianli Chen, Rubin Han, “Study on the Ferrous Artifacts Unearthed from the Princes’ Tombs of Han Dynasty,”i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eginnings of the Use of Metals and Alloys, Gyeongju in Korea (2002): 339-346.
2. Jianli Chen, Rubin Han, Mineo Imamura, “Study on Ghosting Structure in the Iron and Steel Artifacts Unearthed from China,”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rchaeometallurgy in Europe, Milan in Italy, (2003): 201-208.
3. Jianli Chen, Rubin Han, Xin Wan, “The Manufacture Technique of Ferrous Artifacts Excavated From Xianbei Gravesite at Lamadong Village of Liaoning Province,”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sia Art: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Forbes Symposium at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edited by Paul Jett with Janet G. Douglas, Blythe McCarthy, and John Winter, 70-78.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03.
4. Haiwang Liu, Jianli Chen, Yangxiang Li, et al., “Preliminary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Miaobeihou Zinc Smelting Ruins at Yangliusi Village, Fengdu County, Chongqing,”in Metals and Mines- Studies in Archaeometallurgy, edited by Susan La Niece, Duncan Hook, and Paul Craddock, 170-7.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Museum, 2007.
5. Wenli Zhou, Jianli Chen, Xinghsan Lei, et al., “Three Western Zhou bronze foundry sites in the Zhouyuan area, Shaanxi province, China,”in Metallurgy and Civilisation: Eurasia and Beyond, edited by Jianjun Mei and Thilo Rehren, 62-72.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09.
6. Jianli Chen, Junchang Yang, Bingjun Sun, et al., “Manufacture technique of bronze-iron bimetallic objects found in M27 of Liangdaicun Site, Hancheng, Shaanxi. Sci China Ser E-Tech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52, no. 10 (2009): 3038—3045.
7. Wenli Zhou, Marcos Martinón-Torres, Jianli Chen, Haiwang Liu, Yanxiang Li, “Distilling zinc for the Ming Dynasty: the technology of large scale zinc production in Fengdu,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9, no. 4 (2012): 908-921
8. Siran Liu, Kai Wang, Quanfa Cai, Jianli Chen, “Microscopic study of Chinese bronze casting moulds from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0 (2013): 2402-2414.
9. Jianli Chen, Rubin Han, “The manufacture techniques and dates of iron objects found at several Chines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recent years,”in The World of Iron, edited by Jane Humphris and Thilo Rehren, 345-354.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13.
10. Rubin Han, Jianli Chen, “Casting iron in Ancient China,” in The World of Iron, edited by Jane Humphris and Thilo Rehren, 168-177.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13.
11. Wenli Zhou, Marcos Martinón-Torres, Jianli Chen, Yanxiang Li, “Not so efficient, but still distilled: the technology of Qing Dynasty zinc production at Dafengmen,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3(2014): 278-288.
12. Haifeng Liu, Jianli Chen, Jianjun Mei, Jinbiao Jia, Lei Shi, “A view of iron and steel making technology in the Yan region during the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Han dynasty: scientific study of iron objects excavated from Dongheishan site, Hebe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47 (2014) : 53-63.
13. Haifeng Liu, Wei Qian, Jianli Chen,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f Furnace Materials from Shuiquangou Iron Smelting Site of Liao and Jin Period in Beijing,” ISIJ International 54, no. 5 (2014): 1159–1166.
14. Siran Liu, Thilo Rehren, Jianli Chen, Changqing Xu, Pira Venunan, David Larreina-Garcia, Marcos Martinon-Torres, “Bullion production in imperial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sulphide ore smelting world-wid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55 (2015) :151-165.
15. Liu H, Qian W, Chen J, et al., “Cast iron-smelting furnace materials in imperial China: Macro-observation and microscopic study,”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86(2017): 50-59.
16. Y. B. Yu , F. C. Huang, J. F. Cui, C. J. Guo, J. L. Ch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Area of Early Western Zhou Proto‐Porcelain Unearthed from Yejiashan Cemetery, Suizhou, China,” Archaeometry 60, 1 (2018): 19-32.
17. Siran Liu, Kunlong Chen, Thilo Rehren, Jianjun Mei, Jianli Chen, Yu Liu, D. Killick. “Did China Import Metals from Africa in the Bronze Age?” Archaeometry 60, 1 (2018):105-117.
18. Wengcheong Lam, Jianli Chen, Jianrong Chong, Xingshan Lei, Wai Lun Tam, “ An iron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system at the center of the Western Han Empire: Scientific study of iron products and manufacturing remains from the Taicheng site complex,”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00 (2018):88-101.
19. Chae Rin Bae, Nam Chul Cho, Young Hoon Jo, Jianli Chen, “Study on the Iron Produc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y‐Products Found at Jiǔdiàn Iron Production Site, China,” Journal of Conservation Science 34, no.4 (2018): 273-281.
20. S. R. Liu, K. L. Chen, Th. Rehren, J. J. Mei, J. L. Chen, Y. Liu, D. Killick “Lead isotope and metal source of Shang bronzes: a response to Sun et al.’s comments,” Archaeometry 60, 5 (2018): 1040-1044.
21. Siran Liu, Thilo Rehren, Dashu Qin, Jianli Chen, Wenli Zhou, Marcos Martinón-Torres, Xin Huang, Wei Qiana ,“Coal-fuelled crucible lead-silver smelting in 12th-13th century China: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age of deforestation,”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04 (2019): 75-84.
22. Kunlong Chen, Jianjun Mei, Thilo Rehren, Siran Liu, Wei Yang, Marcos Martinón-Torres, Congcang Zhao, Yoshimitsu Hirao, Jianli Chen, Yu Liu, “Hanzhong bronzes and highly radiogenic lead in Shang period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01 (2019): 131-139.
23. Wengcheong Lam, Jianrong Chong, Xingshan Lei, Jianli Chen, “Economic embeddedness and small-scale iron production in the capital region of the Han Empire: the perspective from faunal remains”,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17(2019) :117-132.
24. Haichao Li, Siran Liu, Jianli Chen, Jianfeng Cui, Xingshan Lei, Jianrong Chong, Yuewen Gong, Xingrui Liu, Yuxuan He, “Cold‐worked and annealed bronze objects and relevant motif techniques in the Chinese Bronze Age: Analysis of bronze sheets found at Songjia cemetery in Shaanxi, China,”Archaeometry 62, 1 (2020): 54-67.
日文论文:
1.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 「西ヶ原貝塚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西ケ原貝塚』Ⅳ 東京都北区教育委員会生涯学習課、pp.65-67、2004年
2.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 「森吉町向様田A遺跡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向様田A遺跡 遺物編-森吉山ダム建設事業に係わる埋蔵文化財発掘調査報告書ⅩⅢ―』秋田県文化財調査報告書第370集、秋田県教育委員会、pp.368-371、2004年
3.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 「山梨県御坂町桂野遺跡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桂野遺跡-農道取付道路地区発掘調査報告書-』(財)山梨文化財研究所・山梨県峡東地域振興局農務部・御坂町教育委員会、pp.21-23、2004年
4.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 「山梨県明野村梅之木遺跡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梅之木遺跡Ⅲ・永井原Ⅴ遺跡』明野村教育委員会、pp.57-59、2004年
5.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 「4.井野長割遺跡出土炭化材の14C年代測定」『井野長割遺跡(第5次)』佐倉市教育委員会、pp.17-19、2004年
6.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小林圭一 「山形県高瀬山遺跡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高瀬山遺跡(仮)』山形県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2005年刊行予定)
7.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 「多摩ニュータウン内No.243遺跡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東京都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調査報告第155集』東京都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2004年(印刷中)
8.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斉藤主税 「第Ⅸ章 自然科学分析調査 山形県高瀬山遺跡Ⅰ期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高瀬山遺跡(1期)発掘調査報告書』山形県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調査報告書第121集、山形県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2004年(印刷中)
9.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酒井宗孝 「花巻市上台Ⅰ遺跡出土縄文草創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上台Ⅰ遺跡発掘調査概報』花巻市博物館調査研究報告書第2集、花巻市教育委員会(2005年刊行予定)
10.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渋谷孝雄 「山形県小松崎遺跡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山形県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 研究紀要』第2号、山形県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pp.171-173、2004年
11. 小林謙一・今村峯雄・永嶋正春・西本豊弘・坂本稔・陳建立 「Ⅶ自然科学分析 八戸市是川遺跡・風張遺跡出土試料の14C年代測定」『八戸遺跡調査会埋蔵文化財調査報告書第5集 是川中居遺跡中居地区G・L・M』八戸市埋蔵文化財調査報告書第102集、八戸遺跡調査会、pp.136-147、2004年
12. 小林謙一・坂本稔・陳建立・今村峯雄 「北上市内遺跡出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北上市埋蔵文化財年報(2002年度)』北上市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pp.23-28、2004年
13. 小林謙一・坂本稔・陳建立・今村峯雄・松崎浩之 「高松市東中筋遺跡出土縄文晩期土器付着物の14C年代測定」『高松市埋蔵文化財調査報告書70集都市計画道路東浜港花ノ宮線街路事業に伴う埋蔵文化財発掘調査報告書第二冊 東中筋遺跡-第2次調査-』、高松市教育委員会、pp.49-55、2004年
14. 小林謙一・春成秀爾・坂本稔・陳建立・今村峯雄・松崎浩之・秋山浩三・川瀬貴子 「第8章第6節 大阪府瓜生堂遺跡出土弥生~古墳時代土器の14C年代測定」『瓜生堂遺跡』1(財)大阪府文化財センター調査報告書第106集、考察・分析・写真図版編、(財)大阪府文化財センター、pp.715-726、2004年
15. 今村峯雄・坂本稔・陳建立 「AMS14C年代測定法と鉄」「鉄の歴史-その技術と文化-」フォーラム(2004年2月21日(土)、日本化学会講堂)、日本鉄鋼協会・社会鉄鋼工学部会。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