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第4代天皇
在位期间:1352年9月25日-1371年4月9日(18年196天)
前任:崇光天皇
继任:后圆融天皇
后光严天皇像(日本宫内厅藏《天子摄关御影》)
时代室町时代・南北朝时代
年号观应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首都京都
皇居京都御所
别名光融(法名)、延文圣主
陵墓深草北陵
父亲光严天皇
母亲三条秀子
典侍广桥仲子
皇子绪仁亲王(后圆融天皇)熙永亲王尧仁法亲王尧性法亲王亮仁入道亲王觉增法亲王觉叡法亲王道圆入道亲王明承法亲王行助入道亲王宽守法亲王圣助法亲王宽教入道亲王治子内亲王见子内亲王
签名
后光严天皇(日语:後光厳天皇/ごこうごんてんのう Go-kōgon Tennō;延元3年 / 历应元年3月2日(1338年3月23日) - 文中3年 / 应安7年1月29日(1374年3月12日)),是日本南北朝时代北朝第四代天皇(在位:正平8年 / 文和元年8月17日(1352年9月25日) - 建德2年 / 应安4年3月23日(1371年4月9日)),讳弥仁(日语:弥仁/いやひと Iyahito)。略历
后光严天皇是光严天皇的第二皇子,年幼时由祖母西园寺宁子(广义门院)抚养长大。后来在妙法院出家,法名光融。1351年,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尊氏决定归降南朝,废黜了北朝朝廷,北朝的崇光天皇、光严上皇以及皇太子直仁亲王等人都被幽禁,史称正平一统。翌年南朝的后村上天皇趁足利尊氏出征关东之机攻占了京都。不久足利义诠就率幕府军收复京都。为了断绝北朝一系的皇位,南朝军将北朝方面的崇光天皇、光严上皇、光明上皇和皇太子直仁亲王等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物全部押往了南朝的行宫贺名生(今奈良县五条市)囚禁。
经过这次事件后,足利义诠决定重建北朝朝廷。但当时北朝的重要皇族成员都被掳往贺名生,北朝朝廷的公事被迫停止。足利义诠在同关白二条良基商议之后,决定让弥仁王即位,并邀请西园寺宁子(广义门院)担任治天之君。朝臣们援引古代继体天皇的先例,于阴历8月17日迎弥仁王践祚,是为后光严天皇。
后光严天皇是在没有三神器的情况下即位的,缺乏正统性,北朝的权威被弱化。因此天皇竭力同室町幕府保持良好的关系。
1370年(应安2年)后光严天皇欲让位给自己的第一皇子绪仁亲王,向室町幕府咨询意见。而于1357年被释归京的兄长崇光院则主张把皇位还给自己的儿子荣仁亲王。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在咨询了管领细川赖之的意见之后,决定尊重天皇的意见。翌年后光严天皇让位给了绪仁亲王,是为后圆融天皇。后光严自己则开设院政。
此后兴福寺僧人抬着春日神木进入京都强诉,北朝朝廷处于废朝的状态。后光严上皇下令对强诉者进行镇压,遭到僧众的激烈抵抗,僧众将神木留在了京都,最后迫使上皇下令将主张镇压的公卿处分。此次事件使上皇陷入孤立,1374年病逝。
系谱
后光严天皇是光严天皇的第二皇子。其生母是正亲町三条公秀的女儿,阳禄门院藤原秀子。
- 典侍:藤原(广桥)仲子(崇贤门院)(1339-1427) - 善法寺通清女、广桥兼纲养女
- 第二皇子:绪仁亲王(后圆融天皇)(1359-1393)
- 第五皇子:永助法亲王(熙永亲王)(1362-1437) - 仁和寺御室
- 第六皇子:尧仁法亲王(1363-1430) - 天台座主
- 第十二皇子:尧性法亲王(1371-1388) - 妙法院
- 宫人:藤原氏(右卫门佐局) - 父不详
- 第一皇子:亮仁法亲王(尊贞亲王)(1355-1370) - 妙法院
- 第三皇子:行助法亲王(熙平亲王)(1360-1386) - 圆满院
- 皇子(1361-1369)
- 第七皇子:觉增法亲王(1363-1390) - 圣护院
- 宫人:藤原氏(左京大夫局・伯耆局) - 法印长快女、正亲町三条实继养女
- 第一皇女:治子内亲王(?-1390) - 准三后
- 第四皇子:觉叡法亲王(新仁亲王?)(1361-1377)
- 第八皇子:道圆法亲王(久尊亲王)(1364-1385) - 青莲院・天台座主
- 第十一皇子:圣助法亲王(1371-?) - 本觉院
- 宫人:橘繁子(少纳言内侍) - 橘以繁女
- 第十皇子:明承法亲王(1367-1396) - 梶井门主・天台座主
- 母不详
- 第九皇子:宽守法亲王(1366-1401) - 上乘院
- 第十三皇子:宽教法亲王(道信亲王)(1373-1405) - 大觉寺
- 第二皇女:见子内亲王 - 三时知恩寺开基
- 第十四皇子:皇子 - 龙头菴主
- 秀仁女王 - 景爱寺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