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徐诚一
2023-12-08
  • 徐诚一
  • 徐诚一 - 江苏无锡画家-资料-作品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画家姓名:徐诚一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9-09~

常住城市:江苏无锡

创作方向:雕塑

主要职务:江南大学公共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1959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87年南京艺术学院毕业,获刘海粟奖学金。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责任教授、硕导,公共艺术与美术学科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持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
2、诚一事记
    1959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
    1976年无锡市第十二中学高中毕业  
    1977年无锡市钢窗厂钢窗车间工人
    1982年在无锡市美术设计公司任美工
    198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工艺雕刻专业
    1987年南京艺术学院毕业,获刘海粟奖学金
    1987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原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任教
    1993年举办《徐诚一木雕艺术展》(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1995年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2000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
    200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2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生导师
    2002年江苏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2年获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
    2002年无锡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3年江苏省第二届雕塑艺术作品展评委
    2004年《徐诚一雕塑作品展》(南京艺术学院)
    2004年《徐诚一雕塑作品展》(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江苏选送作品雕塑评委
    2006年晋升教授。出版《徐诚一文集》。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举办设计素描成果展、雕塑创作专题学术讲座。应邀去德化陶瓷学院做学术专题讲座,为陶瓷专业毕业班作创作辅导。在德化陶瓷产区建立了个人创作工作室,半年多时间创作德化瓷塑100多件。雕塑《拳击》获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评比优秀作品奖。
    2007年担任无锡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成一集》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8年出版《有德乃化》,主编《起点》,策划组织张崇政老师从艺五十年师生画展与专题年讨会。
    2009年出版《徐诚一谈素描》。受邀去安徽艺术学院美术学作《公共艺术何以存在》艺术讲座。担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席。担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家协会陶瓷专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参加江苏省第二届陶瓷作品与论文的评委工作。雕塑《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绞力》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举办2009年度雕塑创作汇报展。
    2010年策划组织举办《塑泥铸魂——无锡首届雕塑展》。编著出版《塑泥铸魂——无锡雕塑》。
    2011年担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艺术委会委员。
3、获奖情况
    1985年《屈原》入选江苏省青年艺术周.大型现代艺术展(江苏省美术馆)
    1989年《李白》入选《香港中国艺术大展》(中国香港)
    1990年《少女》入选《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上海)
    1993年《高敏印象》入选《江苏省第二届体育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3年《相扑为戏》获《江苏省第三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96年《二泉映月》入选《‘96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6年《小辫子》入选《江苏省首届雕塑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
    1997年《乐在其中》入选《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7年《拳击》获《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上海市美术馆)
    1997年《国梦》入选《 97青岛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大展》(山东青岛)
    1998年《红色恋人》入选《江苏省美术节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1999年《希望》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江苏省美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希望》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中国美术馆)
    1999年《城市少女》获《程及美术基金美术创作竞赛》金奖(江苏无锡)
    2000年《阿福》获《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木雕三等奖(福建惠安)
    2001年《我们赢了》获《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广东省美术馆)
    2001年《阿福》入选《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1年《上网》入选《庆祝建党8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1年《其其格》、《阿福》入选《江苏省七彩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02年《裂》获《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石雕二等奖(福建惠安)
    2002年《喂——》入选《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江苏省美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2年《二泉映月》获《首届中国国际艺术作品大赛》三等奖(浙江东阳)
    2002年《裂》入选《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作品展》(浙江龙泉)
    2003年《二泉映月》入选《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3年《阿福》获《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学术贡献奖(江苏省美术馆)
    2004年《我想飞翔》获《庆祝建国55周年江苏省美术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
    2005年《孤独》入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江苏省雕塑家优秀作品邀请展》(江苏南京)
    2005年《破浪》获《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佳作奖(南京艺术学院)
    2005年《2004城市百态系列》入选《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6年《拳击》获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评比优秀作品奖(中国北京)
    2009年《绞力》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4、出版书籍:
    2005年出版《成一集》,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诚一集——造型艺术理论与方法研究》以素描研究为基础,中外雕塑渊源为支撑,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为核心,以较为广阔的视野,着力探讨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新路向,观点富有新意,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法和理论的研究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是我作为一个热爱雕塑和从事艺术与设计教学工作者在文字、作品方面的一次结集汇报。(图aa)
    2007年出版《徐诚一文集》,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是我继《成一集》之后第二次对艺术创作、设计与艺术教学实践中思考体会的一次结集总结。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空间的凝聚——感悟雕塑;遥远的回响——传统文化之迹;城市的名片——论公共艺术;基点的启蒙——教学随想、;人文的信仰——感言艺术。(图bb)
    2008年出版《有德乃化》(上下卷),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2006年,我应邀去福建德化陶瓷学院做学术专题讲座,为陶瓷专业毕业班作创作辅导。因此有机会与德化瓷产区的民间艺术家探讨交流,学习取经而受益匪浅,在雕塑创作思路与认知上启发触动较大,我把心得体会结集成册。本书重点介绍了德化瓷塑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延展以及我在德化陶瓷产区建立了个人创作工作室后半年多时间创作德化瓷塑100多件的作品展示。(图cc)
    2009年出版《徐诚一谈素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是我研习素描近三十年的心得积淀,又是充分结合中国发展中的设计学科对适宜生源选拔和日常素描教学改革的最新探究。(图dd)
    2010年编著出版《塑泥铸魂——无锡雕塑》(上下卷),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共计640页,全面梳理回顾无锡雕塑历史,为60名雕塑家撰写有关雕塑艺术创作成果评论文章。(图ee)
    2011年出版《诚一雕塑——雕塑艺术创作与研究》,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包括了承欣茂、陶文沂、何晓佑等数十位学者、教授、艺术家对于我的评价;我的获奖作品及其他雕塑作品的展示;对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等内容。(图ff)
5、作品展示
(1)获奖作品:
    a、1993年《相扑为戏》获《江苏省第三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参加全国性重要美展,成为我雕塑创作与参展的重要转折点和起始点。(见图片相扑为戏)
    b、1997年《拳击》获江苏省第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上海市美术馆)。2006年《拳击》获北京奥运景观雕塑评比优秀作品奖(中国北京)。(见图片拳击)
    c、1997年《乐在其中》入选《江苏省第四届体育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见图乐在其中)
    d、1999年《希望》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江苏省美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中国美术馆、金奖空缺)。《希望》以洪水、女童、书包为叙事元素,表现抗洪救灾斗争中的感人场景。滔滔洪水中奋力呼喊的农村女童,倔强的她右手紧扣头顶怕被浸湿的书包,左手紧抱着漂浮在水面的树木,求生的希望和求学的希望交织在一起汇聚成强烈的艺术视觉力量。作品中我想表达一种真实而非现实的生活题材内容。这件作品的创作得益于我那段生活经历的真实情感体验。这种创作是真挚的、纯粹的、人文的、体悟的,是心灵的撞击。作品《希望》的名字,还是在作品送省里评审之前张崇政老师帮助取得。《希望》获奖后,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的《美术星空》节目中做过专门介绍与点评。
    e、2000年《阿福》获《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木雕三等奖(福建惠安)(见图片阿福2)
    f、2001年《上网》入选《庆祝建党8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见图片上网)
    g、2001年《其其格》入选《江苏省七彩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见图片其其格)
    h、2001年《我们赢了》获《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馆),同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广东省美术馆)。(见图我们赢了)
    i、2002年《裂》获《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艺术大赛》石雕二等奖(福建惠安)。(见图片裂)雕塑材质本性是自然之本,也是文明之本。雕塑创作的价值意义是在于表现生命对于自然材质的无限依赖。所以雕塑对材料的选择和探究、对艺术语言的锤炼、对人物形象和情态的塑造,都是围绕表达人的生命本性和人类文明本质展开的,体现雕塑家对“天道”与“人道”之关系的深刻探寻,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重返生命本源和直达无为之自然境界。这件作品表现出花岗岩石撕裂的语言元素,具有一定的视觉感染力与震撼力。这是我第一次动手尝试动用大型气动电动工具来辅助完成这么大体量的石雕,作品获奖得益于对石材材质元素的创作性表现形式。
    j、2002年《二泉映月之一》(木雕)获《首届中国国际艺术作品大赛》三等奖(浙江东阳)。(见图片二泉映月木雕)
    k、2003年《二泉映月之二》入选《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见图片二泉印月)雕塑《二泉映月》的创作过程,其实是我心灵得以不断净化的情感体验过程。是一种被内心的力量所驱使进行的创作,这种创作是内心的,是心灵的撞击,因为我一直被这位音乐大师阿炳深深感动着。这些年里我前后做了好几件雕塑《二泉映月》的创作,阿炳的独特身世与经历,身心的磨难与悲苦,我们是无法去体验与感悟的。阿炳用他的全部身心,为过去一百年的中国谱了这首曲子。二胡曲如流水般在人们的心间轻轻拂过,悲伤者听到劝勉,抑郁者听到抚慰,烦躁者听到宁静,贫困者听到叹息。
    l、2003年《阿福》获《江苏省第二届雕塑作品展》学术贡献奖(江苏省美术馆)(图片阿福)
    m、2005年《破浪》获《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佳作奖(南京艺术学院)(见图片破浪)
    n、2005年《2004城市百态系列》入选《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见图人间百态)
    o、2009年《绞力》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见图绞力)
    p、2009年,雕塑《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见图片)这件《远去的琴声——阿炳印象》,是我努力用自己的塑造语言创作来真实表现我内心印象中的阿炳。为阿炳造像,是我这二十多年里雕塑创作最重要的题材内容,这件不锈钢锻造的阿炳塑像是我用无数的汗水与泪水、用无数的敲打锻造与火焰烧烤、用我所能付出的艰辛劳作、用我对阿炳的无限敬重与情感祈求去完成的。我想正因为是塑造阿炳,我以创作过程的艰辛来体会阿炳音乐生涯的苦难,以期在精神层面上与阿炳重逢相知。
 
(2)德化瓷塑系列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德化白瓷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以感官与触觉上的无限享受。我以雕塑创作的角度介入陶瓷材质,尝试借助德化瓷的特有材质语言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意念。
    这批选择德化白瓷作为雕塑材质媒介所创作的瓷塑系列作品,是我贴近民间艺术产区、贴近传统艺术的创作经历。我在德化遇到不少瓷塑高人,他们从不显山显水,朴素低调,只是把瓷塑当做自己谋生的一种生活方法。他们没有职称、没有耀眼的光环,然而他们在瓷泥捏塑中的超凡技能与塑造把握,无不让我感觉到敬佩,对这些深藏不露的民间艺人充满无限敬意与真切情感。
(3)意象紫砂壶系列
(4)其他作品
    a、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代大师,他的京剧表现艺术反映了那个时代所代表的杰出文化艺术成就。这件雕塑的创作,我尝试打破常规的构图形式,着力表现现实生活中神采奕奕的梅兰芳,与梨园舞台上他所扮演的经典戏剧人物艺术形象相呼应。它成为我在主题性雕塑创作中一次新的语言形式突破。艺术贵在创新与发现,艺术中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各异,然而其内在的艺术创作规律是相同、相通、相融的。
    b、泥塑头像
    c、新惠山泥人:生于、长于无锡,立业于无锡的我雕塑创作语言形式的选择终究是受到无锡惠山泥人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可道,非常道”,我的雕塑与江南水土的滋养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这批泥塑是我在无锡惠山泥人厂创作室完成的,惠山泥人这一样式一直是我关注并得以滋养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早年刚开始学画时,就经常喜欢去当时还处于兴盛发展时期的无锡泥人研究所与惠山泥人厂创作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雕塑家柳家铨先生,很大程度上我正是在他作品的影响下选择了雕塑。

相关人物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