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保真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画家姓名:赫保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4-01-01~1987-07
常住城市:山东青岛
创作方向:花鸟,人物
赫保真(1904.12—1987.7),字聘卿,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潍城区南关人;幼年即喜爱绘画;1921年与郭兰村、傅柳坪组织“益社”,研究国画,并共同参加上海美专的函授学习,同时拜丁东斋、刘秩东为师。1922年经丁东斋倡导,在“益社”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吸取国画爱好者参加,成立“同志画社”。他刻苦学习:博采众长,技艺大进。1924年去青岛,先后在青岛一中、教师进修学院、工艺美术学校任教;擅长花卉,兼画人物、山水,笔墨潇洒,设色艳丽,雅俗共赏,典雅大方。代表作有《和平鸽》、《碧海巧绣海带田》、《神州山川处处春》、《牡丹》等。所创作的《牡丹》充分表现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独特艺术风格,因被誉为“赫牡丹”。作品参加历次省、市美展和全国美展,并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创作《满堂红》、《十里荷香》等巨幅画屏。
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民盟”山东省委顾问。
1984年青岛市政协和“民盟”联合为他举办80寿辰美术作品欣赏茶话会,祝贺他从事美术教育工作60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赫保真画选》。
有青岛国画界三老之誉,已于20多年前驾鹤西去的著名画家赫保真,以画牡丹著称于世,有“赫牡丹”之雅称。他一生中留下无数牡丹画作,教泽遍被,桃李芳菲,他在这方面的执着,无疑为牡丹画作在青岛的盛行有着意味深长的传承。
他生平中最辉煌的传世之作,也是至今为人传诵的佳作,当是于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创作的以牡丹为题的巨幅国画《满堂红》。198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介绍赫保真的专题片《妙笔生花》更是将他的美名用通俗的形式传播得更远。他以数十年艺术实践总结了牡丹的《五结合画法》,即:“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工写结合、彩墨结合、主客观结合的画法”。在美术教学中他曾编写国画讲义数十种,绘制了《牡丹谱》、《菊花谱》、《柘斋石谱》等教学资料,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赫保真1904年出生在潍县一个画艺世家。父赫明儒精于木工艺术,凡大型建筑、家具、细小器作、雕刻、油漆、彩绘等技术均为精通。潍县著名的木牌坊建筑,多为其设计。
赫保真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幼年即酷爱绘画艺术。因时处军阀战乱,仅小学毕业就辍学谋生。初在潍县学生意,在学生营业部做伙计,常常利用工余时间,奋力研习作画。始习西画,继作国画。1919年后,新文化、新思想传播至潍县,时年15岁的赫保真,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与郭兰村、傅柳坪组织“益社”,研究国画,并出刊《益社画刊》两期,有“少年画家”之誉。1921年参加上海美专的函授学习,拜县内著名画家丁东斋、刘秋东诸位为师,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传统绘画。
1924年赫保真来到青岛,初任青岛模范小学美术教师。1926年加入中国画研究团体“少海书画社”。1928年在青岛举办个人画展。当时农村小学教育需要一人多能的教师,赫保真既会美术,又通音乐,于1930年应聘任高密小学教师。在教学之余,坚持作画,当年参加全国著名画家郭味渠等在青岛举办的国画联展。1937年在青岛市立中学任教,担任美术与音乐教师。这时创作的人物画《流民图》长卷,在迎宾馆展出后,令人所称道。
建国初期,赫保真创作的新人物画《星期日的早晨》、《青岛海产博物馆》、《白毛女》,于1954年入选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颇为观众所重。相继作有《崂山新貌》、《泰山游记》、《钱塘江潮》、《飞来石》等,师古而不泥古之画作,先后参加过省市的画展。
能够在画坛留下印记者,大都是有创新精神和独特艺术语汇的画家。在他们笔下,无论文化的汲取、艺术的思考,还是笔墨的锤炼、表达的技巧都有了区别于既往的创造,赫保真亦然。他为了画好牡丹,曾多次到牡丹之乡菏泽写生,他笔下的牡丹以艳而不冶、丽而不俗、千姿百态博得了声誉。李苦禅、王雪涛盛赞:“保真先生所作,功力深厚,构思精巧,布局严谨,画面意境深远,行笔赋色均有精湛而独到之处。”这些赞誉,为他早在1963年就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赫保真先生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83年,亲历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吕寰先生在赫保真80大寿时所赋之诗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八旬寿诞笑声欢,新旧社会话苦甜,安寓清贫风骨硬,敢对磨难志趣坚,丹青含意颂盛世,纸砚有声记华年。既得长虹赠彩笔,当把激情留人间。
在这里要值得将这首诗注解一点的是,赫保真在“气节”上的坚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王文彬,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精于音律的赫保真先生在日寇占领青岛时,曾将古典音乐家亨德饵的曲子改词为《我爱中华》的大合唱。在一年一度的中学生音乐会上。演唱这首令人肃然起敬的雄壮有力的中华民族颂歌时,博得全场观众的共鸣和欢呼。
诚如“画如其人”。赫保真笔下的画卷所流淌出的温婉和煦,同时印证在他做人的温和,就像春风拂面一样,有一种让人不能忘却的温暖。他的高足、著名雕塑家徐立忠,这样回忆老师:“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了,我因离经叛道的“台西画展”,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屈辱。
1978年赫老师在青岛市政协会上,提出为“台西画展”案平凡的提案,有12位画界的政协委员签名。此提案引起当时的宣传部长董海山的重视。董海山在政协提案落实大会上的讲话,为“台西画展”案和我的平反,能迅速落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徐立忠说,赫老师是个性情温和的人,他的温和有时让人感到有些过分,近于温顺了。1978年乍暖还寒,人们心有余悸的时候,他能首先站起来为他的学生仗义慨言,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心里充满了真诚善良,是大勇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