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中亮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画家姓名:潘中亮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8-10~2001-08
常住城市:贵州贵阳
创作方向:版画
主要职务:贵州省国画院副院长
潘中亮先生(1928.10—2001.8) 别名柳屯,山东齐河人。擅长版画。1948年起在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创作,曾任解放军贵州军区文化处副处长。贵州省国画院副院长。作品有《大破天险窗子洞》、《石林》、《安错湖湖滨》。1949年9—10月,我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风驰电掣进军大西南,于10月15日解放了贵州。年底,贵州各县先后建立起人民政权。
上世纪50年代初,贵州驻军对潜伏各地兴风作浪的土匪,进行了“铁壁合围”、“梳篦战术”,一举剿灭了12股残匪。后来,贵州军区出版了散文特写集《剿匪一年》,真实地反映了贵州部队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英勇艰苦的剿匪事迹。其中一幅令人难忘的木刻《大破天险窗子洞》,久久地留存于人们的心中。
这幅木刻是二野五兵团文工团画家潘中亮的代表作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他用洗炼的刀法,刻画了人民战士英勇无畏的高尚品质和不怕牺牲的革命情操:剿匪战士用绳索吊着身子,从悬岩上凌空而下,扑向深藏于半山岩一处洞穴中的顽匪,怀抱机枪猛烈开火。山下的战士高搭云梯攀缘而上,或掷手榴弹,或持枪射击。有的战士从悬岩垂到山洞旁,用话筒作政治攻势,让匪徒缴枪投降。一时间,弹光烈火,硝烟弥漫,仿佛杀声震天,山摇地动。战士们奋不顾身的英武之姿展现在画面上。
据考证:当年作战的实际情景,系现在郎岱边缘一处叫月亮洞的山崖。那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残匪据此险要,存粮蓄水,顽抗月余之久。
1954年,五兵团文工团团长、部队作家汪德荣与战友史超,共同创作了电影剧本《云雾山中》,将贵州剿匪中的英雄事迹,经过加工提炼,写成电影作品,展现于银幕上。其中,就有大破天险窗子洞的英勇场面。尔后汪德荣将所得稿费,全部捐赠给贵州各族人民,传为佳话。
潘中亮同志系山东齐河县人。1948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随军渡江作战后参加淮海战役,以后进军大西南。一路上行军作战,作宣传鼓动工作,还给报刊撰文绘画,极为辛苦。解放贵州后,一直在军区从事文艺和宣传工作,以绘画为专业,为部队服务为兵服务。几十年来勤勤恳恳,深入连队深入生活。近半个世纪,他创作的作品多达600多幅。许多幅版画参加全军画展和全国画展,有的还被选送到国外展出。
1980年,潘中亮转业到地方负责筹组“贵州国画院”,担任副院长兼秘书长。他为人厚道,善于团结各方面的画家,做了许多工作,因此贵州的国画也很有起色。改革开放后,画作进入市场。按他的功底和在社会上的声誉,尤其是他对贵州山水之研究,以及对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之熟悉,他的画作也可进入市场卖个好价。然而他无意于此,却将200多幅倾心之作,捐赠给他的家乡山东,以显赤子真情。他依然过着穿一身旧军衣踏一双旧胶鞋的俭朴生活。这不能不使战友们由衷地钦佩。
离休后,他仍然关心贵州的国画工作,关心文艺界的情况,许多反映部队生活和战友们回忆战斗生涯书籍的封面设计,都出自中亮之手。
2001年8月,他因积劳成疾而逝世,战友们在天南地北闻讯后十分悲痛。如今追忆起这位很有才气、胸怀坦荡、一生辛勤于版画创作而大有成就的战友,怎不让人唏嘘和惋惜万分哩!
标签: 贵州贵阳画家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