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适(1903年—1977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高锡璜,后改为二适。中国学者、诗人、书法家。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1965年,高二适因与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就《兰亭集序的真伪而进行的兰亭论辩一举成名。起因是1965年6月,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后《光明日报转载。该文认为从当时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来看,《兰亭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其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因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再者《兰亭序的开头,“岁在癸丑”的“癸丑”两字,也有问题,郭认为是后人加上去的。根据以上情由,郭推断《兰亭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看了,不以为然,于是写了一篇《〈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能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综上所述,高文坚持《兰亭序仍为晋代王羲之手笔,并非后人之伪作,其论点与郭文针锋相对。
只是当时因为郭沫若文章里援引当时中央书记处书记康生的观点为同调,于是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敢刊登高二适的文章。高二适便求救于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后者7月16日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7月18日回函,之后毛关照《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刊登高二适的文章,引发对《兰亭集序真伪问题的一时大辩论。
郭沫若针对高文发表了《驳议的商讨和《〈兰亭序〉与老庄思想两文与之辩论。高二适也再次写了《〈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一文,回敬郭沫若。由于毛泽东的重视和鼓励,中国学术界很快呈现出了一片“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一从中央到地方的报刊均刊登了有关《兰亭序真伪的论文。当时参加争论的学者,除郭、高二位外,有龙潜、启功、于硕(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笔名)、徐森玉、赵万里、史树青、沈尹默、高承祚、严北溟等人。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高二适&oldid=70542153”分类:1903年出生1977年逝世姜堰人高姓20世纪中国诗人中国书法家隐藏分类: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KCA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标签: 书法家
- 彩乃圣罗(彩乃せいら) 07-24
- 心阳希美(心陽のぞ美) 07-24
- 七绪绯美佳(七緒ひみか 07-24
- 阳野爱实(陽野めぐみ) 07-24
- 1818黄金眼郑女士 07-24
- 发际线男孩小吴 07-24
- 乔瓦尼·多梅尼科·马拉迪 07-24
- 夏尔-欧仁·德洛奈 07-23
- 板垣公一 07-23
- 平山清次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