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郝田虎
2023-05-17 17:47
  • 郝田虎
  • 郝田虎 - 教授 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郝田虎,北京大学英语系学士、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现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发表专著《<缪斯的花园>:早期现代英国札记书研究》,系中国学者在英国文学手稿研究和札记书研究领域的首部专著;中英文论文30余篇,包括A&HCI、SSCI论文6篇;译著(合译)7部,包括《莎士比亚与书》和《司徒雷登与中国》(汉译英,两卷,Routledge)等。独立完成教育部项目两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子项目各一项。曾赴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伊拉斯谟学者身份赴希腊进行学术交流。
教学与课程
1998-1999年为北京大学英语系本科生开设听力与泛读课程, 计三学期。
2001-2003年为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开设Logic and Rhetoric(即英语写作)课程, 计两学年。
2006年夏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2009年8月起任副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开设课程包括:英语精读(三)、英语精读(四)、英国文学史(一)、英国散文名篇、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中的爱情、汉译英(以上为本科生专业课程,包括主干基础课四门)、西方文化(大类平台课)、英语文学(二)、弥尔顿研究(以上为硕士生、博士生专业课程,前一门为合开)。
2016.7起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12起任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开设英语目录学与版本研究、弥尔顿研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等课程。
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3篇。
指导北京大学研究生:M.A.学生七名(均已毕业),M.T.I.学生五名(均已毕业),博士研究生七名(其中两名担任第一导师,其余担任第二导师;徐嘉[第二导师]已于2013年夏毕业,王珊珊[第一导师]等三人于2014年夏毕业,叶丽贤[第二导师]于2015年夏毕业,崔梦田[第一导师]、陈西军[第二导师]于2016年夏毕业)。
指导浙江大学研究生:M.A.学生四名(其中一名已毕业),M.T.I.学生两名,博士研究生两名。
“Renaissance Love Poetry.”英语文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研讨课。2013年2月,参加欧盟项目,作为伊拉斯谟学者访问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时开设。
专著:
《<缪斯的花园>:早期现代英国札记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主要译作/译著:
《非此即彼》,克尔凯郭尔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有再版。参译。
《在差异中结合――斯皮瓦克访谈录》,《国外文学》1999年第3期,页12-19。
《后革命氛围》,阿里夫德里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页60-80、83-109、227-272。
Dunhuang Symphony (敦煌交响),沈弘、郝田虎译(中译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翻译的政治》,斯皮瓦克著,许兆麟、郝田虎译,收入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页277-308。
《新文学史I》,王宁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134-160。
《克蕾丝德的遗言》,罗伯特亨利逊著,《世界文学》2002年第2期,页221-248。
《花甲忆记》,丁韪良著,沈弘、恽文捷、郝田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哲学之门――胡适印象记》,《传记文学》(台北),第85卷第2期,2004年8月,页99-108。
《莱昂内尔特里林:在哥大的犹太人》,《世界文学》2007年第4期,页230-247。1.2万字。
《中国十八省府》,威廉埃德加盖洛著,沈弘、郝田虎、姜文涛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页226-390, 413-428。(本人承担8.7万字)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第一卷:构造古希腊1785-1985)》,马丁伯纳尔著,选译,《希腊与东方》,《思想史研究》第六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13-62。3.7万字。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第一卷:构造古希腊1785-1985)》,马丁贝尔纳著,郝田虎、程英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49.8万字。
《莎士比亚与书》,戴维斯科特卡斯顿著,郝田虎、冯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7.8万字。《中华读书报》(2012-8-15,第10版)发表书评一篇,《“莎士比亚”分身记》,作者倪咏娟。《博览群书》(姜文涛)和《戏剧文学》(邵雪萍)也发表了书评。
《我与中国:贝尔纳中国行纪》,马丁贝尔纳著,杨光、郝田虎译,《传记文学》(台北)2012年6月-9月连载,页54-69、101-116、99-112、98-110。6万字。
John Leighton Stuart’s Missionary-Educator’s Career in China, by Hao Ping, trans. Hao Tianhu et al., Abingdon: Routledge, 2017. China Perspectives.
John Leighton Stuart’s Political Career in China, by Hao Ping, trans. Hao Tianhu et al., Abingdon: Routledge, 2017. China Perspectives.
科研项目
主持人,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弥尔顿在中国,2008.12-2010,2.5万元。已结项。
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国文学札记书研究:以《缪斯的花园》为中心(08JC752001),2008.12-2013.11,5万元。已结项(证书编号:2013JXZ1823)。
参与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外国文学研究三十年,2009.7-。已结项。
参与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0年外国文学研究:基于分类视角的考察与分析,2009.12-。已结项。
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弥尔顿在中国的跨文化之旅研究(12BWW034),2012.6-,15万元。在研。
子项目负责人,文艺复兴和中世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剑桥文学批评史》(九卷本)翻译与研究(15ZDB091),2015.11-。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柯平研究员。
学术讲座:
《读书先识字》。2006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2011年11月24日,中央民族大学。
“Satan in China.” 2013年2月20日,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
《弥尔顿在中国:从晚清至民国》。2013年5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
《发明莎士比亚》。2014年5月15日,天津师范大学。
《辜鸿铭与吴宓对弥尔顿的接受》。2015年4月8日,中央财经大学。
《谈英国文学与英国文化》。2015年8月1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
《手稿媒介、古文书学与英国文学研究》。2015年10月9日,浙江大学。
《手稿媒介与英国文学研究》。2016年5月20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谈历史剧<托马斯·莫尔爵士>的审查问题》。2017年4月18日,南京大学。
《知识的界限与人工智能的未来:谈<失乐园>、<弗兰肯斯坦>和<机械姬>》。2017年4月19日,南京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忧思录:谈<失乐园>、<弗兰肯斯坦>与<机械姬>》。2017年6月13日,中国矿业大学。
《传奇剧中的诗性地理学:以莎士比亚和海伍德为例》。2017年12月2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

研究领域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
中英比较文学
英美文学手稿研究
英美文学版本目录学和书籍史研究"包括早期现代英国文学、比较文学、英文手稿研究、版本目录学等。"

近期论文


《林则徐和莎士比亚――〈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处错误》,《读书人报》(广州)第56期,1999年5月3日。
《灵心别裁出新曲――介绍亨利逊〈克蕾丝德的遗言〉》,《世界文学》2002年第2期,页249-263。
《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沈弘、郝田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2期,2004年3月,页117-25。
“Ku Hung-Ming, an Early Chinese Reader of Milton.” Milton Quarterly 39.2 (May 2005): 93-100. A&HCI
《论丁韪良的英译中文诗歌》,《国外文学》2007年第1期,页45-51。
《论历史剧<托马斯·莫尔爵士>的审查》,《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页133-14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与<伦敦四学徒>中的地理和意识形态》,《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页94-100。A&HCI
《早期现代英国的札记式写作》,《外国文学》2008年第2期,页35-41。
“Liang Qichao’s Modern Project in The Future of New China.” Tamkang Review 38.2 (June 2008): 63-78.
“The Labor of the Modern: The Premodern, the Modern, and the Postmodern in The Future of New China.” Translating Global Cultures: Toward Interdisciplinary (Re)Constructions (《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建构》). Ed. Wang Ning and Gerald Earl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300-328.
“An Early Modern Male Reader of The Faerie Queene.” Spenser Studies, vol. 23, ed. William A. Oram, Anne Lake Prescott, and Thomas P. Roche, Jr. (New York: AMS Press, 2008), pp. 257-60.Cited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dmund Spenser. Hayley Cotter,“The Might of Magicke Spell: Magic and Witchcraft in Spenser’s The Faerie Queene.”
“Hesperides, or the Muses’ Garden and its Manuscript History.”The Library, 7th series, vol. 10, no. 4 (December 2009): 372-404. A&HCI
《<缪斯的花园>中的早期现代英国文学经典建构》,《国外文学》2010年第2期,页18-24。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页3-8。
《弥尔顿在中国:1837-1888,兼及莎士比亚》,《外国文学》2010年第4期,页66-74。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页73-79。
《手稿媒介与英国文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页78-83。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页53-57。
《英国文学札记书<缪斯的花园>手稿版本研究》,《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2012-3-28),页46-53。CSSCI
“Milton in Late-Qing China (1837-1911) and the Production of Cross-Cultural Knowledge.” Milton Quarterly 46.2 (May 2012): 86-105.A&HCI
《保存历史,指示未来:喜读<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3期,页49-51。学术性书评。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读书》2012年第7期,页158-167。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页62-66。
《鸿飞且复计东西:萨义德与贝尔纳》,《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2期,页87-95。CSSCI
《新世纪国内学者早期英国文学研究述评》,《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页89-93。CSSCI
“‘Pearls of Eloquence’: Hesperides, or the Muses’ Garden as a Herald of Canon Formation.”Tamkang Review 43.2 (June 2013): 83-106.
《文艺复兴时期的札记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页146-157。CSSCI
《纪念贝尔纳先生》,《中华读书报》2013年7月17日第11版,书评周刊·文学。一般性文章。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7/17/nw.D110000zhdsb_20130717_1-11.htm
《简论斯宾塞的诗歌与微型画》,《欧美文学论丛》第八辑,文学与艺术,罗芃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8月,页109-124。
《发明莎士比亚》,《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页82-88。CSSCI
《跨越东西方:辜鸿铭与吴宓对弥尔顿的接受》,《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第1期(2014-2-18),页205-219。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页38-47。
《研究英美文学 手稿不可或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14日第B01版,文学。介绍性文章。http://www.cssn.cn/wx/wx_wtjj/201403/t20140314_1029269.shtml
《传奇剧中的差异地理学:以<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与<伦敦四学徒>为例》,《英国文学评论案例》,张彩霞、王祖友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页397-407。重印论文,有增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莎士比亚及早期英国戏剧研究述评》,《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年5月号(总第041期),页3-7。
《论弥尔顿<咏失明>及其早期中国因缘》,《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2015-2-26),页198-203。CSSCI
《<莎士比亚传>:威尔的成功之路》,《文艺报》2015年3月13日第4版,世界文坛。学术性书评
“Lines per Page, Engravings, and Catchwords in Milton’s 1720 Poetical Works.” Studies in Bibliography 59 (December 2015): 191-195. Ed. David L. Vander Meulen. Charlottesville, VA: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What’s Past Is Prologue:’ Medieval English Studies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1978-2014).” Journal of British & American Studies 35 (December 2015): 183-202.
“Milton’s Global Impact: China.” A New Companion to Milton. Ed. Thomas N. Corns. Chichester, West Sussex: Wiley Blackwell, March 2016. 570-572.
《字句与精意:就钱钟书译例与李慎之商榷》,《东方翻译》2016年第2期(总第40期,2016年4月),页67-68。
《新文化运动中吴宓对弥尔顿的接受》,《上海文化》2016年10月号(总第141期),页84-90。
《论弥尔顿的札记书》,《国外文学》2017年第1期(2017-2-25),第19-26页。CSSCI
“John Milton’s Idea of Kingship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Confucianis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54.1 (2017): 161-176. A&HCI
“The Censorship of Sir Thomas More and the Performability of History.” DramArt: Journal of Theatre Studies 5 (2016): 129-146. Published by West-University of Timisoara, Romania. ISSN 2285-9969.
《创造中国风格的中世纪英语研究》,《社会科学报》(上海)2017年12月28日。
“Scientific Prometheanism and the Boundaries of Knowledge: Wither Goes AI?” European Review 26.2 (May 2018): 330-343. SSCI
《早期英国文学研究(古英语时期至17世纪初)》,载于罗芃主编,《改革开放3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第一卷:文献综述(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
会议论文
“The Labor of the Modern: The Pre-modern, the Modern, and the Postmodern in The Future of New China.” 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2000年7月28日-8月1日,北京。
“Book Wome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第28届PMR国际会议,2003年9月5日-7日,Villanova, PA.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Geil’s Human Geographic Writings of China.” 与沈弘合作。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0月24日-26日,北京。
“Geil’s China: Perspective and Prejudice.” 批评探索:理论的终结?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6月11日-15日,北京。
“Hesperides, or the Muses’ Garden and Early Modern Canon Formation.”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会议,2005年12月2日,Princeton, NJ.
《试论丁韪良的英译中文诗歌》。“当中国与西方相遇”海外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2006年10月13-16日,杭州。
“‘The Felony of Wit:’ Imitation, Originality, and Plagiarism.” 理论与阐释:新世纪外国文学研讨会,2007年11月8-11日,上海。
《<缪斯的花园>中的早期现代英国文学经典建构》。全国英语文学学会第一届年会,2008年12月19-22日,深圳。
《手稿媒介与英国文学研究》。主题发言之一。“媒介转换中的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2010年5月14-17日,重庆。
“Commonplace Reading in Hesperides, or the Muses’ Garden.”2010年淡江大学-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论坛,2010年5月21-22日,台湾。
“Milton in Late-Qing China (1837-1911) and the Production of Cross-Cultural Knowledge.”亚洲情境中的英语研究国际会议,2010年10月1日,韩国首尔(应首尔国立大学邀请)。
“‘What’s Past Is Prologue:’ Medieval English Studies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1978-2010).”第46届国际中世纪研究大会,2011年5月12-15日,Kalamazoo,MI.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此会议。
“‘[T]ruth Ill Towld:’Spenser’s Shadowing in the Hilliardesque Context.”世界文学的兴起:世界文学协会首届大会,2011年6月30日-7月3日,北京。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二届年会,2011年10月29-30日,北京。
“Milton in China,1837-1911.”第十届国际弥尔顿大会,2012年8月20-24日,日本东京。唯一中国代表。
“The Reception of Milton in Late-Qing China: Translation or Transwriting?”. 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国际高端论坛,2012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应邀)。
《弥尔顿在中国的跨文化之旅:晚清至民国》。“知识与权力的互渗:晚清民国中外文化交往”学术研讨会,2012年11月11-13日,北京(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邀请)。
《跨越东西方:辜鸿铭与吴宓对弥尔顿的接受》。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讨会,2013年7月12-14日,北京大学。小组会议主持人。
《自由派传教士与中国现代化:以丁韪良和司徒雷登为例》。“殖民史学的知识谱系”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26-27日,北京(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邀请)。
《发明莎士比亚:兼评卡斯顿<莎士比亚与书>》。大会发言之一。第3届武汉大学莎士比亚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11月16-17日,武汉。
《辜鸿铭与吴宓对弥尔顿的接受》。跨文化语境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2013年11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应邀)。
《传奇剧中的差异地理学:以<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与<伦敦四学徒>为例》。2014汤显祖、莎士比亚暨中英戏剧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4月11-14日,遂昌-杭州(浙江大学,应邀)。
“方法与路径: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学术研讨会暨《文史哲》英文版首发式,2014年6月24-26日,青岛(应《文史哲》编辑部之邀)。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际影响力评估研讨会,2014年7月8日,北京(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调研处之邀)。
“A Scepter…better miss’t:”John Milton’s Idea of Kingship,”第八届台湾西洋古典、中世纪暨文艺复兴国际研讨会,2014年10月24-25日,高雄(应国立中山大学之邀)。
《自我形塑与角色模型:为何贝尔纳钟情于萨义德?》,第二十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回忆录忏悔录谈话录研究,2014年11月19-22日,北京。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Images in Ovid’s Amatory Poems and Chaucer’s Troilus and Criseyde,”语言、文本和解读:北京大学古典学和中世纪学2014年会,2014年12月26-28日,北京(应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研究中心之邀)。
《新文化运动中的异见者:以辜鸿铭和吴宓对弥尔顿的接受为例》,“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系列学术会议首场会议:文学与社会,2014年12月28-29日,合肥(应安徽大学之邀)。发言人、评议人兼工作坊主持人。
《弥尔顿的王权观念及其与儒家思想比较研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四届年会,2015年6月12-14日,北京。小组会议主持人。
《新文化运动中的异见者:以吴宓对弥尔顿的接受为例》,Traveling Text/Image/Media: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ference,2015年6月18-20日,复旦大学。小组会议主持人。
“What Is the Kingly State: John Milton’s Idea of Kingship,”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Milton Symposium, July 20-24, 2015, Exeter, England.中国分会场组织者。
《作为文学史家的杨周翰先生》,杨周翰与比较文学的未来学术研讨会,2015年11月6-7日,北京(应清华大学之邀)。
代读沈弘教授纪念文章。杨周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2015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
“Milton in China: Religion, Literature, and Revolution.”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Orient vs. the Occident: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fluences. 2015年11月27-29日,北京(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之邀)。分论坛主持人。
2015年英语文学研究博士生论坛,2015年12月5日,北京(应北京师范大学之邀担任点评专家)。
Shakespeare and the (Re-)Creation of Early Modern Geographies. Seminar co-organizer and co-leader. The Tenth World Shakespeare Congress, July 31-August 6, 2016, Stratford-upon-Avon and London, England.
《论历史剧<托马斯·莫尔爵士>的审查问题》。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莎士比亚与文化变革)2016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akespeare Forum. 2016年9月10-12日,上海,东华大学。分组会议主持人。
浙江省外文学会2016年年会暨外语研究与话语体系创新专题研讨会,2016年10月28-30日,浙江临海,台州学院。
“‘Hart’ and ‘Part’: A Structuration of Book III of The Faerie Queene.”主旨讲座。2016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16年11月3-6日,廊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应邀)。
《论亨利逊<克蕾丝德的遗言>》2016年11月10日,应浙江财经大学之邀做主题发言。
《亨利逊<克蕾丝德的遗言>评介》,大会学术讲演,第二届欧洲古典与中世纪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2016年12月9-11日,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首场大会学术讲演主持评议人。
传播·互鉴·对话:“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研讨会暨文化部重点课题开题会,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高一志的政治学思想(大会发言)2017年6月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应邀)。
“The Episodic Romance Structure of Book III of The Faerie Queen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pic and Romance: Studies in Medieval Literature. 史诗与罗曼司:中世纪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2017年6月16-18日,南京大学(应邀参加)。
“Murray Krieger, Paul de Man, and Keats’s ‘Ode to a Nightingale’”. 大会发言。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rrida and China: Tow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Humanities.” 德里达与中国:走向全球人文的建构国际研讨会。2017年7月14-17日,上海交通大学,应邀。
《弥尔顿的王权观念及其与儒家思想比较研究》,主旨演说,第五届全国文艺复兴思想论坛,2017年8月26-27日,贵阳,贵州大学。
《变革时代中的弥尔顿》(Milton and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Self-Help, and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in Early-20th-Century China),主题发言,转折中的早期英国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udies of Early English Literature in Transition,2017年10月13-15日,浙江大学。组织者、闭幕式主持人。
2017复旦外文博士生论坛,点评专家,2017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应邀)。
第14届华东地区外语论坛暨安徽省外文学会年会,《清末变局中的弥尔顿》(主题发言),2017年11月3-5日,安徽大学(应邀)。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籍史研究工作坊,2018年5月25-27日,浙江大学,组织者、开幕式主持人。
“The Geography of Difference in Pericles and Foure Prentises of London,” invited talk, Workshop on Shakespeare and Space, June 9-10, 2018, 南京大学(应邀)。
Media Wars in Shakespearean Age and Our Time, seminar organizer and leader, The Thirty-Seventh International Shakespeare Conference: Shakespeare and War, July 22-27, 2018, Shakespeare Institute, Stratford-upon-Avon, England.
美国弥尔顿学会、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目录学学会、国际莎士比亚协会、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理事,国际期刊Multicultural Shakespeare书评编委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