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田俊武
2023-05-06 10:15
  • 田俊武
  • 田俊武 -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田俊武,男,1966 年出生,祖籍河南浚县。先后获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2011-2012度被选为中美富布赖特学者,在耶鲁大学英语系从事学术访问。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美富布赖特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其中《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诗学研究》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外国文学动态》、《俄罗斯文艺》等CSSCI刊物以及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Style,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Critical Survey, The Journal of the West,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NQ: A Quarterly Journal of Short Articles, Notes and Reviews, The Explicator等A&HCI或其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2018年被评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拔尖人才。

研究领域


英美文学""

近期论文


“浅论约翰·斯坦贝克的“‘剧本小说’”,《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CSSCI \r
\r
“剧本小说―――种跨文本写作的范式”,《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CSSCI \r
\r
“Nie Zhenzhao And The Genesis Of Chines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Vol.56, Issue 2, 2019,A&HCI.\r
\r
“Criticism and Evaluation of Nie Zhenzhao's Studies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Style, Vol. 55, No. 4, 2021, first author, A&HCI. \r
\r
“The Mixed Chinese Images as the Oriental Otherand the Occidental Saviour in John Steinbeck’s Novels”,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Vol. 55, No. 4. 2019, A&HCI.\r
\r
“Parody of Vladimir Nabokov’s Lolita in Umberto Eco’s ‘Granita’,” Journal of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67, Issue 1,2020, corresponding author, A&HCI\r
\r
“‘Failed Feminism’: Anne Tyler’s Vinegar Girl in the Chinese Market,” Critical Survey, Vol. 34, No. 3, 2022, corresponding author, A&HCI.\r
\r
“John Steinbeck’s The Red Pony and the Convergenc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Western American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West, Vol.61, No.3 2022, first author, A&HCI.\r
\r
“Genealogical Traces of the Misogynic Murder Motif in Eugene O’Neill’s Autobiographical Tragedues”, Critical Survey, 2023, forthcom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A&HCI.\r
\r
“Brain Text and Traumatic Post-memory in Jonathan Safran Foer’s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ly Close,” Krika Kultura, Vol.39,2022, coresponding author, A&HCI.\r
\r
“Ethical Concerns of Jeanette Winterson as Shown in The Gap of Time, a Rewriting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The Winter’s Tal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Vol.4, No.1, 2020, coresponding authr, A&HCI.\r
\r
“Henry James’ Novels in the Contexts of Travel Ethics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Vol. 2; No 3, 2018, A&HCI.\r
\r
“An Outcast in an Alien Land: The Metaphor of Dogs in Cormac McCarthy’s The Crossing,” The Explicator, Vol.79, Issue 1-2,2021, corresponding authour, A&HCI.\r
\r
“Postcolonial Metaphor of Name Change in Yann Martel’s Life of Pi”, ANQ:A Quarterly Journal of Short Articles, Notes and Reviews, Vol. 31, Issue 1, 2018, A&HCI\r
\r
“Symbols and functions of two kinds of ghosts in August Wilson’s The Piano Lesson”, ANQ:A Quarterly Journal of Short Articles, Notes and Reviews, Vol. 3 Issue 4, 2018, first author, A&HCI\r
\r
“The Metaphor of House and Post-Colonial Identity Formation in Yann Martel’s Life of Pi,” ANQ:A Quarterly Journal of Short Articles, Notes and Reviews, Vol. 35, Issue 2, 2022, A&HCI.\r
\r
“Metaphor of Child Journey and America Growth in Walt Whitman’s ‘There Was a Child Went Forth’ ”,ANQ: A Quarterly Journal of Short Articles, Notes and Reviews,Vol. 32,Issue 4., 2019, A&HCI.\r
\r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the Ear Metaphor in Hamlet,” ANQ:A Quarterly Journal of Short Articles, Notes and Reviews, 2022, doi.org/10.1080/0895769X.2022.2114413\r
\r
“The Deliberate Drama in Three Steinbeck Novellas,” Steinbeck Review, Vol.9, Issue 1, 2012 , ESCI. \r
\r
“Shakespeare: Study, Controversy and Re-evalu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A&HCI \r
\r
“文学伦理学在中国”,《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A&HCI. \r
\r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弑兄叙事与圣经隐喻”,《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A&HCI. \r
\r
“论宗教伦理学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卡夫卡小说”,《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A&HCI.\r
\r
“《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国人》:时空穿越、历史架构与资本主义民主科技批判,”《国外文学》,2020年第3期,CSSCI.\r
\r
“西方文论关键词:旅行写作”,《外国文学》,2021年第4期,CSSCI。\r
\r
“乔纳森·萨弗兰·福厄小说《特别响,非常近》中的后记忆建构,”《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第2期,通讯作者,CSSCI\r
\r
“约翰·霍尔姆斯的《行走》——引领垮掉派文学及其旅行叙事的开山之作,”《当代外国文学》,2020年第1期,通讯作者,CSSCI.\r
\r
“奥吉·马奇历险记》中的旅行叙事与双重文化隐喻”,《当代外国文学》,2019年第1期,通讯作者,CSSCI.\r
\r
“试论索尔·贝娄《塞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中国形象”,《当代外国文学》,2018年第1期,通讯作者,CSSCI \r
\r
“时空旅行”、解构“时空旅行”与创伤叙事的互文性建构——论库尔特·冯尼格特的《5号屠场》,《国外文学》,2017年第1期,CSSCI.\r
\r
“回归之路——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旅行叙事,《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4期,第一作者,CSSCI.\r
\r
“论行旅作为美国文学的本体叙事范式”,《外国文学》,2016年第5期,CSSCI.\r
\r
“旅行叙事与美国19世纪文学的叙事本体”,《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CSSCI,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收录,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r
\r
“美国南方文学中的旅行载体及其现代性隐喻,”《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1期。\r
\r
“简论纳撒尼尔·霍桑作品中的‘夜行’叙事”,《国外文学》,2012年第4期,CSSCI. \r
\r
“从变形耶稣到血性意识----劳伦斯的宗教发展历程”,《国外文学》,2010年第2期,CSSCI.\r
\r
“斯坦贝克研究的动态变化”,《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第4期,CSSCI.\r
\r
“简论约翰·斯坦贝克小说的诗性语言”,《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CSSCI\r
\r
“略论英美愚人文学的源流”,《国外文学》2003年第3期,CSSCI\r
\r
“霍桑<红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CSSCI\r
\r
“略论美国遁世文学的理论建构”,《国外文学》,1999年第3期 ,CSSCI \r
\r
“文学伦理学和数字人文视域下鲍勃·迪伦歌曲中的爱情伦理,” 《外语教学》,2021年第2期,通讯作者,CSSCI.\r
\r
“论惠特曼诗歌中的‘大路旅行’意象”,《外语教学》2017年第3期,CSSCI \r
\r
“旅行小说的理论建构”,《外语教学》,2013年第1期,CSSCI\r
\r
“迷茫时代的道德歌手-----斯坦贝克的伦理叙事”,《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CSSCI\r
\r
“福克纳的四位一体生态思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CSSCI \r
\r
“表现他者-----作为西方‘ “黄祸论’化身的傅满洲博士”,《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3期,通讯作者,CSSCI\r
\r
“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的动物意象”,《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4期,CSSCI\r
\r
“斯坦贝克的宗教意识”,《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CSSCI\r
\r
“弃神与死亡----戈尔丁的宗教人性观”,《烟台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r
\r
“斯坦贝克的生态维度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CSSCI\r
\r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旅欧叙事与‘国际主题’实质”,《烟台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CSSCI \r
\r
“世纪以来东西方法律与文学共舞的态势研究”,《兰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CSSCI\r
\r
“五彩斑斓的迷宫: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的叙事狂欢,” 《外语研究》,2020年第6期,通讯作者,CSSCI 扩展\r
\r
“论珍妮特·温特森在《时间之间》中对威廉·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误读与改写,” 《外语研究》,2020年第1期,第一作者,CSSCI 扩展\r
\r
“《夏洛克是我的名字》中的身份焦虑与伦理混乱,”《外语研究》,2022年第2期,通讯作者,CSSCI 扩展版。\r
\r
“论奥古斯特·威尔逊《钢琴课》中的鬼魂形象与黑人精神生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通讯作者,CSSCI 扩展版\r
\r
“《悠熬信件》所见13世纪欧洲文献中的蒙古形象,”《国际汉学》,2022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扩展版, \r
\r
“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与《洛丽塔》中的旅行叙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CSSCI扩展 \r
\r
“从背叛天主到遁入东方道教----奥尼尔的宗教嬗变历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第2期,CSSCI来源集刊 \r
\r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旅行书写”,《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第1期,CSSCI来源集刊 \r
\r
“欧洲人视野中的现当代中国文学”,《当代文坛》2009年第3期,CSSCI扩展\r
\r
“每个人、圣经和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北大中文核心 \r
\r
“讽智还是讽愚――简论愚人文学的主题”,《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北大中文核心 \r
\r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10期,北大中文核心\r
\r
“论滥觞期中西诗学的异质同理”,《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 \r
\r
“电影的越界和现当代美国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 \r
\r
“国内斯坦贝克研究70年历程概观”,《外国语文》2014年第6期,第一作者,北大中文核心 \r
\r
“东方乌托邦——欧洲中世纪旅行文学中的北京形象”,《外国语文》2018年第1期,北大核心,第一作者 \r
\r
“目的论与非目的论――斯坦贝克的哲学观和创作”,《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r
\r
“愚昧与死亡――美国愚人文学的主题”,《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目前主要学术兼职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国际斯坦贝克研究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国际文学伦理学学会理事等。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