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梦冰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项梦冰,男,汉族,福建连城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无党派宗教。素食主义者(vegan)。 专著与论集:《闽西方言调查研究(第一辑)》,新星出版社, 2004 年,汉城。《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1997 年,北京。 参与编写或编著:《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李小凡、项梦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北京。《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项梦冰、曹晖合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年,北京。后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中国书籍文库)、2015年(汉语语言学研究丛书)两次再版,并由韩国文化社于2017年出版韩文译本。 担任课程:汉语方言学,本科生,北京大学汉语方言语料分析,本科生,北京大学方言调查,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北京大学方言学概论,研究生,北京大学方言研究,研究生,合作,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前沿讲座,研究生,合作,北京大学 科研项目:2009年,区域类型视角下的汉语方言计量性比较研究,项目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991 年,连城(新泉)方言语法研究,项目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获奖2014 年获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2013 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2013 年获北京大学颁发的2012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2008 年获北京大学颁发的“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2001 年获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2001 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集体)2001 年获北京大学颁发的“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1998 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青年语言学家”二等奖近期论文
论文:《凤凰方言的归属》,《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三期,2017年,70-73。《“筷子”的词汇地理学研究》,《中国语言地理》第一辑,2017年,1-33。《北方官话和东南诸方言——词汇语法“基因”的透视》,《现代语言学》第一期,2017年,40-57。《新加坡普宁话音系》(潘秋平、项梦冰、赵彤),《南洋学报》第七十卷,2016年。《铜鼓客家话音系》(杨加玉、曾志明、黄婷婷、杜严、项梦冰),《现代语言学》第四期,2016年,127-160。《汉语方言里的西红柿》(张迎雪、项梦冰),《现代语言学》第三期,2016年,56-80。《古全浊声母今读的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三期,2016年,114-122。《海口方言里的/x h 0/声母》(项梦冰、杜依倩),《现代语言学》,2015年,176-183。《聚类分析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语文研究》,2015年,7-14。《保留入声的汉语方言》,《贺州学院学报》,2015年,25-32。《汉语方言里的“挑”》(陈稚瑶、项梦冰),《现代语言学》第二期,2014年,115-130。《吴语里的“鲎”(虹)》,《长江学术》第三期,2014年,107-116。《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下)》,《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十三辑,2014年,60-91。《“甘藷”及其他》,李小凡、项梦冰主编《承泽堂方言论丛》,语文出版社,2014年,207-230。《番薯的词汇地理学研究》(倪志佳、项梦冰),《现代语言学》第一期,2014年,44-67。《万年(石镇)方言同音字汇》(项梦冰、詹澹),《开篇》第 32 卷,日本好文出版,2014 年,178-200。《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类型的地理分布——分区角度的考察》,《中国语言学》第7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33-166。《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上)》,《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12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80-88。《赣语古全浊声母今读浊音的类型》,《语言学论丛》第47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16-32。《说“冰雹”》,《现代语言学》第1卷第1期,2013年,1-6。《晋陕甘宁部分方言古全浊声母的今读》,《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五期,2012年,41-45。《方言地理、方言分区和谱系分类》,《龙岩学院学报》第四期,2012年,21-30。《汉语词汇地理学的一般程序——以“冰雹”的研究为例》,《地理科学研究》第二期,2012年,7-23。《黎锦熙先生的汉语方言分区方案述评》,《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 年,191-214。《评罗杰瑞教授的〈汉语方言分区方案〉》,余蔼芹、柯蔚南主编《罗杰瑞先生七秩晋三寿庆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2010 年,289-303。《韶山如意方言同音字汇》,《开篇》第 29 卷,日本好文出版,2010 年,176-191。《音变规律与音变过程散论》,《中国语言学》第 三 辑,2009 年,191-204。《连城(罗坊)方言词汇记略》,《开篇》第 28 卷,日本好文出版,2009 年,75-90。《客家话、赣语古浊上字的今读》,《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六辑,商务印书馆,2009 年,204-220。《常熟方言同音字汇》(项梦冰、欧阳卓英、邱克威、刘洛克、李晶晶),《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13-58。《监利(柘木)方言同音字汇》(项梦冰、李佳、曾南逸、吴君如、谭雨田),《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59-87。《孤例与层次》,《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112-125。《连城(新泉)客家话“葵”字的读音》,《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126-132。《连城(新泉)客家话的一类连读音变》,《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133-137。《于都客家话“五”字的读音》,《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13-139。《客家话“饥”字韵母圆唇成分的来源》,《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140-144。《〈申报地图〉之语言区域图》,《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191-210。《本字考证的音韵论证问题:〈闽客方言与“脖子与下巴之间的部位”意义有关的本字〉读后》,《方言论丛》第 1 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211-224。《汉语方言的分组及官话方言的界定》,《语言学论丛》第 35 辑,155-199,商务印书馆,2007 年,155-199。《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中国国家地理》第 3 期,2007 年,72-74。《客家话古日母字的今读——兼论切韵日母的音值及北方方言日母的音变历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2006 年,83-91。《客家话的界定及客赣方言的分合》,《语言暨语言学》第二期,2006 年,297-338。《连城方言今读阴平的古浊去字》,北京市语言学会编《语言学的理论和运用》,商务印书馆,2004 年,180-187。《客家话古非组字的今读》,《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3 年,214-263。《连城客家话的完成貌句式》,《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134-158。《客家话反复问句中的合音现象》,《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五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152-167。《连城(文亨乡文保村)方言同音字汇》,《开篇》第21卷,日本好文出版,2002年,203-221。《〈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读后》,《语文研究》2002年第 1 期,40-45。《关于东南方言结构助词的比较研究》,《语言研究》2001年第 2 期,1-6。《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01年,70-105。《关于地名审音中的“名从主人”原则》,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六十五期,2000 年,36-42。《〈连城方言古浊上字的调类分化〉读后》,《开篇》第 20 卷,日本好文出版,2000年,141-167。《连城方言的介词“着”》,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介词》,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年,185-204。《清流方言的代词》,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代词》,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201-232。《连城方言的动词重叠》,《语言学论丛》第 21 辑,商务印书馆,1998 年,12-32。《连城方言的话题句》,《语言研究》1998 年第 1 期,67-88。《连城方言语素说略》,《韶关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 年第 1 期,76-83。《连城(新泉)方言的动词谓语句》,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动词谓语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68-194。《“冠豸山”的“豸”字该如何读?》,《语文建设》第六期,1996 年,17-19。《连城(新泉)方言的体》,张双庆主编《动词的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6 年,48-78。《〈红楼梦〉中的状态词》,吴竞存主编《〈红楼梦〉的语言》,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年,180-219。《自指和转指:语言学新术语评介》,余志鸿主编《现代语言学·理论建设的新思考》,语文出版社,1994 年,86-96。《新泉话时间名词的冗余二次叠加现象》,黄伯荣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出版社,1996 年,109 页。[原载武汉《语言学通讯》1989 年 3-4 期合刊。]《是“V/A儿”还是“N儿”》,《语文建设》1994 年第 8 期,2-4,北京。《新泉方言的“时”》,《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 1 期,35-47。《连城(新泉)方言的疑问代词》,《方言》1993 年第 3 期,176-184。《连城(新泉)方言的指示代词》,《方言》1992 年第 4 期,294-299。《大陆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项梦冰、曹晖),《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六期,1992年,73-75。《〈音系学基础〉评介》,《语文建设》1992 年第 5 期,45-46。《连城(新泉)方言的人称代词》,《方言》1992 年第 3 期,172-180。《论“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对汉语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的再认识》,《天津师大学报》第四期,1991 年,75-80。《连城(新泉)话语法三题》,《语言研究》第二期,1991 年,71-78。《连城(新泉)话的反复问句》,《方言》第二期,1990 年,126-134。《连城(新泉)话相当于北京话“的”字的语法成分》,《方言》第一期,1989 年,1-6。《试论汉语方言复合词的异序现象》,《语言研究》第二期,1988 年,81-94。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