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韫佳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介:个人资料:姓名:王韫佳(Wang Yunjia);性别:女;民族:汉;政治面目:群众出生日期:1968年;籍贯/出生地:江苏海安。专业职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教育经历:1984 年考入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今电子工程系);1985年转入中文系;1988年和1990年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3年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3年至2003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任讲师、副教授;2003年7月-2008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008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参与写作的学术专著:《中国语音学史》(林焘主编),语文出版社(北京)。2010年。撰写第十章“现代语音学在中国的兴起”,596-655页。 参与写作的教材:《现代汉语》(《第二章 语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1日。《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王韫佳、王理嘉增订)。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3年。 本科生:1.现代汉语2.汉语语音学基础研究生:1.语音研究2.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 科研项目:1.2016:北京话押韵系统及元音音位的认知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进行中。2.2016:中华诗词新韵研究,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项目组成员。3.2013:汉语声调认知的实验研究——声学变异、范畴感知与连读变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JJD740002,项目负责人,进行中。4.2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2011年,汉语和非汉语母语者加工普通话声调的ERP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1YB047,项目负责人,进行中)。 6.2009:普通话语调的音系描写和语音实现——语调和声调和重音关系的量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YJA40006,主持者,已完成。7.2005:普通话语音声学标准研制(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项目编号BZ2005-01,项目负责人,进行中);8.2004:语音语料库中焦点重音的标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9.2003:面向教学的汉语韵律研究(国家汉办“十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HBK01-05/013。,项目负责人,已完成);10.2002: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序号81092,项目负责人,已完成);11.2001:日本、韩国学生汉语语音习得过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1JC740007,项目负责人,已完成);教学获奖:2010: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2006:北京大学正大优秀教师奖; 科研获奖:2016: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3:参与撰写的《中国语音学史》(林焘主编)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科研获奖:2010: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近期论文
刊物和论文集论文:1.《声调的范畴感知及其神经机制》(吴倩、王韫佳,通讯作者),《心理科学进展》,2018年第1期,62-71页。2.《芳华:每个人的记忆都带着滤镜》,《戏剧与影视评论》,2018年第3期,55-62页。3.《北京话连去变调的成因及其与词重音的关系》(东孝拓、王韫佳,通讯作者),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8(3), 2017, 430-451。4.《从范畴感知看重庆话阴平和阳平的调型——兼论重庆话阴平和上声演变的动因》(王韫佳、刘思维、卿维),《中国语音学报》第7辑,18-2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5.《焦点和句末音高的恒定、变异及其相关问题》(王韫佳、东孝拓、丁多永),《语言学论丛》,2016年第53辑。6.《轻声规范和教学琐议》,《汉语国际教学》,2016年第2期。26-35页。7.《不同语调条件下的声调音高实现》(王韫佳、丁多永、东孝拓),《声学学报》,2015年40卷6期,902-913页。8.《国话<红岩魂>,魂归何处?》,《戏剧影视评论》,2015年第8期,44-57页。 9.《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区分及辨认》(王韫佳、覃夕航),《语言科学》,2015年Vol. 14 (4),337-352页。10.《普通话阴声韵中/o/和/e/音值的实验研究》(刘思维、王韫佳、覃夕航、卿玮),《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11.《韩语母语者对普通话阳平和上声的知觉》(王韫佳、李美京),《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总147期),2011年,17-25页。12.《现代语音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载于《中国语音学史》(林焘主编),语文出版社,2010年10月。13.《〈林焘文选〉导读(前言)》,载于《林焘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14.《林焘先生学术生平》,载于《林焘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15.《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王韫佳、李美京),《心理学报》, Vol. 42, No.9, 2010年,899−908页。16.《CAH、PAM和SLM述评——兼论跨语言语音对比与L2语音习得》,Fant,G.,Fujisaki,H. 和沈家煊(主编),《现代语音学前沿文集》。商务印书馆,2009 年,73-84页;17.《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相似元音”和“陌生元音”的习得》(王韫佳、邓丹),《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第2期,2009年。18.《试论普通话疑问语气的声学关联物》,《语言学论丛》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19.《关于普通话词重音的若干问题》(王韫佳、初敏),《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2008年。20.《林焘先生学术成就简述》,《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五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21. The influence of reading styles on the assignment in Mandarin.(Bao, M., Chu M., and Wang, Y.)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Vol.12,200722.Rhythmic organization of mandarin utterances — a two-stage process(Chu M. and Wang Y.,).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 138-148,2006 23.《汉语焦点重音和语义重音分布的初步实验研究》(王韫佳、初敏、贺琳),《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24.《普通话疑问句语调的实验研究》(王韫佳、阮吕娜),《声学技术》第24卷增刊,2005年。25.The effect of pitch and duration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neutral tone in standard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Vol. 24,2005年26.《普通话节律组织中的局部句法约束和长度约束》(初敏、王韫佳、包明真),《语言学论丛》第30辑,2004年。27.《普通话语句重音在双音节韵律词中的分布》(王韫佳、初敏、贺琳),《语言科学》3卷5期,2004年。28.《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不送气/送气辅音的加工》(王韫佳、上官雪娜),《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3期。29.《音高和时长在普通话轻声知觉中的作用》,《声学学报》29卷5期,2004年。30.《汉语语句重音的分类和分布》(王韫佳、初敏、贺琳),《心理学报》35卷6期,2003年。31.《连续话语中双音节韵律词的重音感知》(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声学学报》28卷6期,2003年。32.Stress perception of Chinese disyllabic words in utterance(Wang Y., Chu M., He L., and Feng Y.), Journal of Chinese Acoustics, Vol.22, 2003 33.《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汉语学习》2003年第2期。34.《日本学生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韵母的实验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汉语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接口中的若干问题》,《对外汉语论集》(第二辑),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2年。35.《韩国、日本学生感知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 36.《建立汉语中介语语音语料库的基本设想》(王韫佳、李吉梅),《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1期。37.《海安话多音节名词末字音节的一种变调形式》,《语言研究》增刊,2001年。38.《韩国话与普通话塞音的语音学和音系学对比》,《韩国研究论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39.《汉城话辅音的松紧对后接元音的影响》,《韩国研究论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海安话轻声与非轻声关系初探》,《方言》1998年第3期。40.《阳平的协同发音与外国人学习阳平》,《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4期。41.《轻声音高琐议》,《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3期。42.《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3期。43.《轻声对非轻声音节调域的调节》,《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2期。44.《王禹偁、杨亿诗用韵考》,《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3期。会议论文:1.《从重音和韵律的作用看普通话变调上声与阳平的差异》(王韫佳、于梦晓、吴倩),第十二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内蒙通辽。2016年7月。2.《晚清以来北京歌谣出韵现象初探》(崔叶子、 王韫佳(通讯作者)),第十二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内蒙通辽。2016年7月。3.《北京话人辰辙和中东辙的押韵意识》( 王璐、王韫佳(通讯作者)),第十二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内蒙通辽。2016年7月。4.《再论普通话阳平与上声的感知》(王韫佳,覃夕航),第10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上海,2012年。5.《浅析中元音在普通话复韵母中的音值》(刘思维、王韫佳、于梦晓、卿伟),第10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上海,2012年。6.The Effect of intonation on tone 2 and the register of tone 2 in Mandarin: A Preliminary study (Wang, Y., Jeong, D., and Feng, J.),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nal Aspects of Languages (Nanjing),20127.《普通话高、低调域刍议》,第9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天津,2010年。8.《轻声词规范问题琐议》,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北京,2008年。9.《普通话疑问语气表达的复杂性》,第8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北京,2008年。10.《跨语言语音对比与L2语音习得》,第8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北京,2008年。11.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ssignment of focus accent in mandarin(Wang, Y. and Chu, M.,). In The Proceedings of Speech Prosody Conference 2006 (Dresden) ,200612.《略论北京话韵母üan的音值》(魏红华,王韫佳),第7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会议,北京,2006年。13.Tone Pattern and Word stress in mandarin, in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nal Aspects of Language, Beijing, 207-210,2004 14.Labeling stress in continuous Mandarin speechperceptually(Chu, M., Wang, Y., and He L.),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CPhS, Barcelona, 2095-2098,2003 15.Location of sentence stresses within disyllabic words in Mandarin(Wang, Y., Chu, M., and He L.),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CPhS, Barcelona, 1827-1830,2003 16.《普通话节律组织中的局部句法约束和长度约束》(初敏、王韫佳、包明真),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天津,2003年。17.《汉语语义重音分布的初步研究》(王韫佳、初敏、贺琳),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天津,2003年。18.《语句中双音节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66-170页。其他职务: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委员会汉语语音与拼音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委员;《中国语音学报》常务编委。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