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钦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教育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出版专著《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缘起、发展与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参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等著作的写作。主译《哲学家与雄辩家》、《美国的大学治理》、、《如何做质的研究》、《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剑桥大学章程与条例》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研究成果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 所授课程:(1)大学与知识:科学社会学的视角;(2)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专题研讨;(3)现代大学观念与制度专题研讨;(4)高等教育与知识管理(合开)发表成果:专著:《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起源、发展和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2011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译著:[1] (美) 戈登-哈维.《学会引用》沈文钦、李茵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Reagan, Timothy G.《成为反思型教师》沈文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 (美) J.Amos Hatch.《如何做质的研究》.朱光明、沈文钦、陈汉聪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 Bruce Kimball.《哲学家与雄辩家:博雅教育的观念史》.沈文钦、朱知翔、李春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5] (美) 罗纳德 G. 埃伦伯格主编.《美国的大学治理》沈文钦、张婷姝、杨晓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 (英) Michael Gibbons.《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陈洪捷、沈文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张国有主编.《大学章程第四卷:剑桥大学章程与条例(三卷本)》廖日坤、沈文钦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著作章节:[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2》第四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3》,第四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3]《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4》,第三、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5》,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5] Shen Wenqin& Jiangkai.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 Profile. In kishore joshi. Ed.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Nations.B.R.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4) [6] 陈洪捷.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部分章节[7]Hongjie C, Wenqin S, Leiluo C. Toward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university: The Chinese model[M]//The Global University. Palgrave Macmillan US, 2012: 177-187. 学术交流经历:■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访问学者,2013年3月-2014年3月■ 美国圣母大学,ACTC会议Research University and Liberal Arts College Conference, 2013年6月9-11日■ 美国圣路易斯, ASHE Annual meeting, St. Louis, 2013年11月12日至16日■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ICER第16届会议,会议论文发言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Ph.D. Students since the 1990s and Its Impact on China-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2015年10月14日-17日, ■美国圣路易斯,History of education society (USA) 55th Annual meeting,会议发言Liberal Education Tradi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2015年11月5日-8日■ 加拿大温哥华,CIES年会,会议发言Learning abroad 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SC-sponsored Chinese exchange doctoral students,2016年3月6-10■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第二届UW-PKU Higher education workshop, liberal education in Asia and America: Purposes, Practices and policies, 2016年5月19-20,会议组织者之一■香港岭南大学,The Quest for World-class University: The Rol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Asia,会议发言Chinese tradition, western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General/liberal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fter 1980s,2016年6月27-29日。■英国剑桥大学,CHER Conference. The nature of Chinese doct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logics (with Zheng Gaoming& Cai Yuzhuo).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16年9月4-7日,■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ICER第17届会议,会议发言,Single supervisor or Joint supervision? :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prefer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different supervision models. ICER 2016,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2016年10月12-14日近期论文
论文:■Shen W, Yao, G., Bin, Z., & Jin, J. (2018). Academia or enterprises: gender, research outputs, and employment among PhD graduates in China.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12.■Shen W. Transnational research training: Chinese visiting doctoral students overseas and their host supervisors. Higher Educ Q. 2018;00:1–13. https://doi.org/10.1111/hequ.12168■Zheng, G., Shen, W., & Cai, Y. (2018). Institutional logics of Chinese doctoral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1-18.■Shen, W. Q., Liu, D., & Chen, H. (2017). Chinese Ph. D. students on exchange in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experiences and benefits. Europe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3), 322-335.■Shen W. Liberal Education Tradi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Higher education Forum (Publish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Hiroshima University),2016(13):25-42■Shen W, Wang C, Jin W.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PhD students since the 1990s and its effect on China: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2016, 38(3): 333-353■沈文钦, 高耀, & 赵世奎. (2017). 单一导师制抑或联合指导制——博士生对不同指导方式的偏好及其满意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7), 55-60.■沈文钦. 英国大学法人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当代困境:剑桥大学的案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16,03:90-95.■沈文钦,王传毅,金帷. 博士生跨国学位流动的国际趋势与政策动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16,03:46-55.■高耀,沈文钦. 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2:49-56.■沈文钦. 在哲学家的时代重申雄辩家的教育传统——《雄辩家与哲学家:博雅教育观念史》读后[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03:144-162.■沈文钦,王东芳,赵世奎. 博士就业的多元化趋势及其政策应对——一个跨国比较的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5,02:35-45.■沈文钦,王东芳. 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五大梯队与中国的战略抉择[J]. 高等教育研究,2014,01:1-10.■沈文钦. 域外大学史研究:制度化历程与学术范式变迁[J]. 大学教育科学,2014,03:79-88.■沈文钦. 《大学的理念》中的博雅教育学说——缘起、观点及其影响史[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03:141-159.■Shen Wenqin. “Foreign Influences, Nationalism, and the Founding of Modern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14(77):19-21.■沈文钦. 从博雅到自由——博雅教育概念的历史语义学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1:39-48.■沈文钦. 通识教育的观念与模式在“二战”后的全球扩散[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03:92-104+125-126.■沈文钦. 教育史学科在美国的早期制度化历程——以孟禄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 教育学术月刊,2013,10:40-46.■沈文钦, 刘子瑜. 层级管理与横向交叉: 知识发展对学科目录管理的挑战[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 9(2): 25-37.■沈文钦. 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6): 32-37.■沈文钦.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 概念, 方法与视角[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2): 47-59.■沈文钦. 论 “七艺” 之流变[J]. 复旦教育论坛, 2007, 5(1): 34-39.■沈文钦. 何谓 “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 5(1): 66-80.■沈文钦. 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4(1): 33-45. 科研项目:主持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专项课题:大学史研究在美国:以学术谱系和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考察:1899-1999.(2009-2013)■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国际化与结构化趋势。(2009-2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研究的全球发展:历史、制度与人物”(2015-2018)■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我国博士生的输出、回流及其影响:1980年以来的考察 (2016-2017)参与课题:■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中国博士质量分析(2007-2010)■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高等教育强国课题(2008-2010)分课题“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 ■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进研究”。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项目效益评估.2014-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需求的调控机制研究,2015-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研究.2016-2019.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