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森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10月 教育背景: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学士(1979年~1983年)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硕士(1986年~1989年)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1992年~1996年)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7月~1998年6月)任职简历:2001年~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2015年~至今,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3月~2015年3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99年9月-2004年3月,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7月-2001年1月, 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1998年7月~1999/6月,北京大学英语系副系主任1983年7月~1992年8月,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获奖情况:北京大学2016年度唐立新奖教金优秀学者奖,2016年。《20世纪外国文学史》(参编),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国出版政府奖”,2007年。《美国文学选读》(参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北京大学英语系科研奖,1998年。“赵萝蕤英美文学研究奖”,北京大学英语系,1997年。 代表性成果:著作(参编/参著)《新大学英语·阅读教程·2》(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视角下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新大学英语·阅读教程·1》(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新大学英语·写作教程·1》(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美国散文选读》(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0世纪外国文学史》(参著),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出版。《20世纪美国文学选读》(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英汉百科大词典》(副总编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美国文学选读》(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2011年(第三版)。《中国翻译词典》(参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主要科研项目:承担教育部等部委有关大洋洲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课题(2015,2016,2017,2018)。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5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一至第四卷的编写工作,撰写有关杰克·伦敦等六位作家的内容,共计四万余字。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5重大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记事》的编写工作,撰写诗歌综述与评论的内容,约计8000字。 讲授课程:希腊罗马神话、文化研究与翻译批评、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中国与西方的翻译传统近期论文
论文/文章《作为社会历史与文化叙事的经典电影》,载张华编著《澳大利亚历史与文化影视教程》(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第1-4页。《中文典籍外译的本质与意义:基于三部启蒙经典翻译的考察与思考》,载《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四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18页。“China’s Engagement with the South Pacific: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hina and The Pacific: The View from Oceania. Michael Powles, ed. Wellington: Victoria University Press, 2016,pp.53-61.《重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价值与意义》(序言),载《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审美现代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5页。《20世纪末的美国诗歌:1980-2000》,载金莉主编《外国文学纪事:1980-2000》(美国卷: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第918-940页。 《中国的惠特曼研究:历史与现状》,《国外文学》,2014年,第2期,第20-30页。《新西兰毛利小说家及其创作:文化植入与转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22卷第4期,第5-10页。《庞德与惠特曼:缪斯的对话与契约》,《文艺报》第五版,2011年3月2日。《美国何以重视惠特曼在21世纪的地位与使命》,《文艺报》第四版,2007年7月14日。《新华文摘》2007年第19期(总第391期)第152~154页,2007年10月5日转载。《惠特曼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使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1期第118~120页,。《21世纪惠特曼研究管窥》,《国外文学》,2004年第4期。“Gu Cheng and Walt Whitman: In Search of New Poetics”, Whitman East & West: New Contexts for Reading Walt Whitman,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2002.《解读惠特曼:民主诗人与霸权政治》,载《欧美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2月。《马拉默德:《魔桶》与《装配工》》,载《美国全国图书奖获奖小说评论集》, 吴冰、郭栖庆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之英国文学翻译》,《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2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盖·威尔逊·艾伦与20世纪的惠特曼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第75~81页。《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的外国文学翻译》,《翻译季刊》(香港),2000年,第16-17合刊,第1~23页。《威廉·卡伦·布莱恩特》、载《美国作家论》,吴富恒、王誉公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67~384页。《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载《美国作家论》,吴富恒、王誉公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85~400页。《李提摩太与〈回头看记略〉:中译美国小说的起源》,《美国研究》,1999年,第1期,第122~138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汇编·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1999年,第7期。《关于《天路历程》清末民初的若干中译本及其版本问题》,《清末小说通讯》(日本,季刊),1998年9月,总第51期。《傅兰雅求著“时新小说”:起源与终结》,《清末小说研究》(日本,年刊),1998年,总第21期。《内战后〈草叶集〉的版本与惠特曼诗歌创作的嬗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汇编·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1998年,第8期。《误读与误译中的惠特曼》,《中国翻译》,1998年,第6期,第27~30页。《历史语境中的诗人与民族诗歌话语的建构:惠特曼与金斯堡比较研究之一》,《国外文学》,1998年,第2期,第43~50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汇编·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1999年,第1期。《〈天伦诗〉与中译英国诗歌的发轫》,《翻译学报》(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第1期。《杰克·伦敦在中国:世纪末的回声》,载《国外文学》,1997年第2期,第43~46页。《论中国近代外国小说翻译的叙事语态特征》,载《外国语》,1997 年第5期,第55~65页。《〈草叶集〉的前三个版本与惠特曼诗歌创作的嬗变》,载《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7年,第29~40页。《编后记》,载赵萝蕤著《我的读书生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新近发现惠特曼的笔记本及其对研究诗人思想的价值》,《国外文学》,1995年,第3期。《争议与共识:近二百年的济慈研究评述》,《外国文学》,1995年,第3期,第68~77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汇编·外国文学研究》转载,1995年,第12期,第33~42页。《重新解读惠特曼诗歌的深层结构与价值》,《国外文学》,1995年,第1期第36~40页。《赵萝蕤与翻译》,载《中国翻译名家自选集丛书·赵萝蕤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译介到中国来的第一部西方现代派力作》,《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4年,第2期。《一位学者与翻译家半个世纪的足迹》,《中国翻译》,1994年,第1期, 第37-40页。《评〈草叶集〉的六个中译本:纪念惠特曼逝世一百周年》(下),《外国语》,1992年,第3期,第32-37页。《评〈草叶集〉的六个中译本:纪念惠特曼逝世一百周年》(上),《外国语》,1992年,第2期,第40-46,82页。《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中国翻译》,1992年,第2期。《惠特曼研究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述评》,《高校社科情报》,1991年,第2期,第26-29页;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汇编·外国文学研究》转载,1991年,第8期,第153-155页。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1998~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2003 ~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2004 ~ )《中国翻译》编委会委员(2005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评审委员会文学类委员(2007 ~ )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评审组委员(2010 ~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专家评审组委员(2017 ~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2017 ~ )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