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云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气象协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IPCC-AR5第一工作组主要作者(2010-2013)《大气科学》编委教育背景1996.09-2000.06 芝加哥大学地球科学系 博士1994.01-1996.08 德州农工大学大气科学系 硕士1982.09-1986.07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学士工作经历2010.03-至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系主任2009.11-至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助理2004.07-至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2002.07-2004.07 哥伦比亚大学和哥达德空间研究院(NASA/GISS)研究人员(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2000.07-2002.06 华盛顿大学博士后1991.09-1993.12 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 访问学者1986.08-1991.08 中国民航首都机场气象中心预报员、副台长、预报室主任所获荣誉2009年 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技奖-大气物理2010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现代气候对于现代气候,我们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具体地,我们特别关心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成分变化(温室气体、臭氧层)通过影响大气和海洋环流,进而影响区域气候。古气候我们对地球深时古气候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在地球46亿年历史中,气候系统经历了许多冰室和温室气候,例如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冰雪地球、白垩纪暖期,也经历了长期平稳的气候状态,如18至8亿年前沉寂的10亿年。研究地球深时气候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和重建地球气候的演化历史,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气候变化。行星气候与行星宜居性如果把地球看作太阳系颗星的一员,我们会感到惊奇,为什么地球一直维持宜居气候环境,而金星和火星却是非宜居的。有证据显示,金星和火星在其早期均曾拥有液态水。如果是这样,金星肯定经历了温室逃逸,而火星陷入了冰封。研究行星气候演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历史气候演化。 寻找地外生命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目前,已有40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被发现,其中10-20颗被认为是可能的宜居行星。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对我们传统的太阳形成的概念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确定太阳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如何探测太阳系外行星?这是我们过去10年集中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领域气候动力学气候模拟大气动力学"近期论文
主要论文列表[1] Hu, Y., and K.-K. Tung, 2002: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tions of planetary-wave activity, Northern-Hemisphere annular mode, and stratospheric cooling. J. Climate, 15, 1659-1673.[2] Hu, Y., and K.-K. Tung, 2003: Possible ozone induced long-term change in planetary wave activity in late winter. J. Climate, 16, 3027-3038.[3] Hu, Y., K. Tung, and J. Liu, 2005: A closer comparison of early and late winter atmospheric trends in the Northern-Hemisphere. Accepted by J. Climate.[4] Hu, Y., and R. T. Pierrehumbert, 2001: The advection-diffusion problem for stratospheric flow, Part I: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racer concentration. J. Atmos. Sci., 58, 1493-1510.学术任职2010年-至今 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2010年-至今 IPCC-AR5第一工作组主要作者2009年-至今 《大气科学》编委2009年-至今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Editor2008年-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科学专家评审组专家2006年-至今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气科学分委员会秘书长2006年-至今 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动力气象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至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相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