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男,1961年11月生,安徽舒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安徽省地质学会理事,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安徽省煤炭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9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3年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五’优秀人才首批计划”。教育情况博士学位(2003-2007),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7-1990),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 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学士学位(1981-1985),淮南矿业学院地质系 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获奖情况1、基于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研究的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实践,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201-R022、基于采动效应分析的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效果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3-213-R023、淮北宿县、临涣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及其对瓦斯赋存特征的控制,2008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3-R24、断层带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层煤柱留设的影响研究,2007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3-R15、煤层底板岩体阻水能力试验研究与评价,2003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3-R16、煤层抗张强度综合测试与评价,2001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1-3-R17、《皖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研究》——2003年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8、《煤层抗拉强度原位测试研究》——2003年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排名第一9、《煤层底板岩体阻水能力原位测试研究》——2006年获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排名第一主要荣誉奖1、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五’优秀人才3、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带头人
研究领域
1、煤矿工程地质与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2、地质灾害预测评价与防治理论与技术3、岩土力学性质测试与评价4、地质工程信息技术5、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近期论文
1、煤层底板注浆加固效果波速探查与评价,物探与化探,2014.122、龙东煤矿F张断层带水文与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导含水性评价,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3、Stability Analysis on Fault Zone Based on Mining Experiment Reducing of Coal pillar[C]. The 12th International Mine Water Association Congress(IMWA 2014),Xuzho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4、我国矿井地质工作发展阶段,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5、Study on Controlled by Beds Combination Structure to Deep of Mining Failure of Coal Seam Floor,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EEAE2011),published by IEEE (Included in CECNet2011 Volume 3),2011.4(Ei收录)6、任楼煤矿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巷道变形的影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107、断层带岩体采动效应的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12(Ei收录)8、煤岩抗拉强度的波速测定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9(Ei收录)9、煤岩抗拉强度两种室内测定方法比较与成果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5(Ei收录)10、杨庄煤矿六煤底板采动效应研究,岩土力学,2003.811、煤层底板岩体阻水能力原位测试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3.212、煤块抗拉强度的套筒致裂法实验室测定,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2(Ei收录)13、断层带岩体阻水能力原位测试研究与评价,岩土力学(增刊)全球华从中青年学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论坛专辑(中国科学院主办), 2003.1014、皖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研究,地层学杂志,2002.115、煤 层抗拉强度原位测试研究,力学与实践,2001.816、淮南市地面变形特征及机理研究,工程地质学报(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专辑,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主办),2000.917、任楼煤矿基岩风化带工程地质特征,中国煤田地质,2000.1218、煤层穿刺构造成因模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9.819、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versity coal mass structure and lithotype of coal in multi-coal seam mine.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ina) ,1999.620、煤层后生夹矸成因模式,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9(E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