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张晓娟
2023-09-24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张晓娟,昌宁珠街人,后嫁到耈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妇女。农民女作家。

人物简介

  张晓娟,昌宁珠街人,后嫁到耈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妇女。她在艰难的环境中,以文字作为抒发热爱故乡的有效“手段”,至今发表作品10多万字……

,

主要事迹

  童年如同大山深处的一道小溪

n

  1969年,张晓娟出生在昌宁县珠街乡羊街村上文昌社的一户彝族家庭中。像所有孩子一样,母亲的宠爱,父亲的呵护让她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晓娟的父亲张知彩是一个老高中毕业生,在当地算得上是个文化人,闲暇之余,他喜爱阅读一些书籍、报刊,幼时的张晓娟经常围在父亲旁,乖巧地玩着,不时凑到父亲面前,好奇地看着那些黑黑的小字。父亲看到女儿的样子,也常教她一些简单的字,把书中的一些故事讲给她听。

n

  幸福的生活总是过得很快。张晓娟六岁半时,一直疼爱她的母亲去世了,留下泪眼婆娑的父子三人:中年丧妻的父亲,一岁半的弟弟刚蹒跚迈步,初谙世事的晓娟也正需要母亲的慈爱和呵护,生活一下子改变了原来的样子,日子在艰难中度过。  家庭的变故让张晓娟过早地成熟起来,更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山里人家一年四季都是忙碌的,田间地头,家里家外,有做不完的活路。当同龄的伙伴还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撒娇时,张晓娟已能在父亲的指导下,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饭,洗衣、找猪草等,如同一株生长在田野间幼小的野草,经受着风雨的冲击……  昌宁县珠街乡虽地处边远贫困山区,但彝族群众对送适龄孩子上学的思想认识比较早,无论多么贫困的家庭,都要努力让孩子接受教育。一晃晓娟七、八岁了,父亲把她送到了设在寨子中的村小。尽管学校条件很艰苦,但老师对这些彝家孩子很关心,他们知道彝族孩子读书不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都给他们很多照顾。父亲发现晓娟的文字运用能力很强,悟性很高,就经常指导她写作文。聪明乖巧的晓娟没有让父亲失望,除了学习出色外,作文成绩很突出,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小学毕业后,她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初中。

n

  少年理想是一株萌芽的幼苗

n

  张晓娟到珠街乡羊街附中读中学了,从家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星期天下午,晓娟和寨里的伙伴一起,瘦弱的肩膀上挑着沉重的伙食担,一头是柴火,另一头是供一个星期食用的粮食蔬菜。山里的孩子总是坚强而快乐,大家有说有笑,坎坷曲折的山路就在一双双稚嫩的小脚丈量下变得短暂,而孩子们无邪的笑声足以驱散所有的疲乏。

n

  是受父亲的影响,还是生命中有着一股灵性?张晓娟上中学后,学习成绩仍然很好。任课老师都很喜欢这个话语不多的小女孩。特别是她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语文老师张国君的夸奖,并多次在课堂中用作范文点评。  张国君老师是一个思想活跃、热爱教育的老师,当时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发现张晓娟是块写作的好苗子,总是在学习中多关心她,鼓励她多写一些对自己生活的感受。一来二去,全校师生都知道了张晓娟的名字,知道了她的作文写得好。走到哪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曾让瘦弱清秀的张晓娟有了很大的幸福感,投身于写作的热情也更高了。除了认真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她经常用记日记的方式,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和思考,写下少女多彩的梦幻和甜蜜,写下学友间纯真的友情,写下学习的艰苦和有趣。  三年过后,晓娟初中毕业了。考完升学试,晓娟的心中又忧又喜。从自己平常的成绩来看,考上应该没有问题,但想到家里的情况,少女的心中充满了忧虑。  晓娟上中学后,父亲一下子失去了帮手,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好心的村里人看他一个人不容易,介绍了一个温良的女子,这女子后来成为了晓娟的后妈。后妈的到来,给晓娟姐弟俩带来了久违的母爱,一家人更团结温馨了。数年后,后妈相继生下了一男一女,家庭成员增加了,父亲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八月,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晓娟如愿考上了高中,是全班考上高中的三位女生之一。欣喜之余,面对正在上小学的弟弟,还有家中年幼的一双小弟妹,面对父亲一年年被生活所累变得有些苍老的面容,张晓娟犹豫了。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晓娟选择了放弃。当稚嫩的双手一次次抚过那个曾经伴随她的少年求学旅途的书包,摸过一本本熟悉的教科书,晓娟的心一次次疼痛。

n

  青年理想如同受伤的蝴蝶

n

  回到家后,晓娟一边帮着父母做着家务,一边顽强地进行着她的文学习作。多年的学习习惯和对写作的爱好,注定了她不可能做一个纯粹的农民。在她的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经历和世事的感悟让她有了更为强烈的创作激情,在农闲之余,她仍然拿起手中的笔,一次次抒发着对未来的向往。父亲对女儿的写作也很支持,在父亲的心里,女儿的辍学成了他一生中无法释怀的结。他总是尽量给女儿一些闲暇时间,梳理自己的思绪,及时整理从头脑中涌起、但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

n

  珠街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直很关注晓娟的生活,在为她的辍学深感惋惜的同时,也在努力想帮助她做点什么。在各方奔走下 ,1986年,珠街中学的郭校长徒步走过数里山路,来到晓娟家,让她到自己寨子——羊街村上文昌社村小任代课老师。从此,晓娟成了中国数十万名代课老师中的一名。  是女人天生的母性,还是幼年失去母爱的伤怀?晓娟非常喜欢孩子,在他们的身上,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过去,她认真细致地教他们文化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不厌其烦的一次次讲述孩子们不懂的问题。学生们对她也很依恋,感情很深,有的学生成年后,遇到晓娟,仍然深情地喊她“张老师”,还有的学生在后来晓娟做生意时给了她很多帮助。回忆到昔日的教书生活,如今已人到中年的晓娟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

标签: 网络作家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