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阳(1993年7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女作家。
2021年7月10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薄荷之夏》定档在爱奇艺播出。2022年,担任电视剧《对你不止是喜欢》编剧。
人物经历,求学经历
小学:新乡市牧野区实验小学
初中:新乡一中少儿部
高中:新乡一中高中部
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英语(国际新闻方向)
,演艺经历
2010年5月,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代表参与录制湖南卫视大型公德礼仪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文学少年”专题,该期节目于2010年7月2日晚19:35分湖南卫视首播
2021年7月10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薄荷之夏》定档在爱奇艺播出。
2022年5月9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对你不止是喜欢》杀青。
,主要作品,文学作品
作品名称备注《巷》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唯一参赛作品《致站台》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作品《米莎贝尔的蛋糕男孩》收于《盛开》第十二届一等奖作品集锦A卷《未结局的轨迹》收于《飞扬》第十二届作品集《碰碰车》收于《90后的文字力量》《亡祭》《17留白》《格桑花的秋子之冬》《冒泡的高一艺术》《在结束之前开始》《独白》《蚊子落了》《灰色头像》《回影》《逆光》《一诺的拉布拉多记忆》《联盟之吃》《记忆,关于1929&1904》《大车弹花》《记忆的声音》《关于芒果,以及其他》,电视剧作品
时间剧名职务2022年对你不止是喜欢编剧2021年7月10日薄荷之夏编剧2020年仲夏满天心
注:部分时间为开机时间
,荣誉记录
曾获得“99”杯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家杯”全国第十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作家杯”全国第十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征文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少年作家杯征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青少年作家杯作文大赛金奖、第三届全国语文风采大赛高中阅读组金奖、第七届“中华情”写作大赛银奖、《中国校园文学杂志》评选“90后美女作家十二钗”第八名、“90后实力作家排行榜”第九名。
,轶事典故
原文刊于《大学指南》2011年8期。向大家揭秘一个生活中的辛晓阳。
辛晓阳:追梦女孩 破晓初阳
两度荣膺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大奖,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文学少年”主题嘉宾,两年内获得中国少年作家杯等数十项国家级作文比赛最高奖,发表作品近百万字,长篇处女座《半盏盛夏》即将上市……一个普通单亲家庭的女孩,何以演绎如此美丽动人的青春?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生活,走进她的文学梦想之路。
不甘寂寞的小作家
熟悉她的人都说,辛晓阳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从幼时开始,就和好朋友一起担任市儿童节目的主持人,参加《快乐星球》节目的试镜,养蚕然后平价出售……辛晓阳的母亲说,也许就是凭借这种敢想敢做的本事,她才会最终被推上文学的道路,并且越走越远。
刚上高一时,辛晓阳便厌倦了每天千篇一律的生活,开始想着给自己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她的文笔很好,很小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资。出于这个原因,班主任希望她能够尝试参加被誉为“语文奥林匹克”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她特别欣赏韩寒,因而对这个让其声名鹊起的比赛也有所了解,想也没想就点头答应了。
截稿日期前一个月,一篇四千余字的杂文《巷》带着女孩倔强的梦想飞到了上海,几个月后她便成为所在组进入复赛的河南唯一一位选手。辛晓阳说,当时看到复赛名单就哭了,唯一的一篇参赛稿还是晚自习后回到家一天写一自然段“拼出来的”,没想到居然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
尔后这个只有16岁的小姑娘只身一人拖着行李来到喧嚣的上海滩,当即拿下了座一等奖的水晶杯。在她的参赛组,全国一共只有十座水晶杯,这个第一次参赛就背了一块回去的女孩立即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全国顶尖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若干杂志的约稿采访,校园明星的身份一同将她推到了周围环境的顶端,而她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以后和更远的未来。
“我不能说文字就是我的梦想,但是至少会让我感到开心,并且想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走好每一步。”镜头前,辛晓阳总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高中生,笑谈自己物理不好,努力学习才是真谛。
半年后,辛晓阳因代表新概念获奖选手录制湖南卫视大型公益节目《天天向上》而被更多人所了解和认可。节目播出后,她收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他们让我知道自己更想坚持的方向。”辛晓阳说每一封信她都会回,不仅为了感谢大家对她的鼓励,更多地则是认识了一群天南海北的好朋友。
辛晓阳已经在《青年文摘》《美文》《中学生百科》等杂志累计发表文字近百万字,长篇小说也出版,在夏天与读者见面。谈到这些,辛晓阳总是微微一笑,“我很开心有人愿意读我的作品,也很乐意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
家庭环境成其天然沃土
然而,谈及为何喜爱文学,辛晓阳倒是有一番与众不同的经历。原来,她的成长之路远比大家想象得坎坷许多。父母早年离异使她自五岁起便失去了与亲生父亲的所有联络,一直由母亲独立抚养。在《天天向上》的舞台上,晓阳道出了心里的隐伤。节目中她谈到,父亲唯一留给她的东西就是一份诗稿,字里行间吐露着男人对梦想的期许和对现实的决绝,为了未来他离开了娇妻幼女,却留给了辛晓阳一笔不朽的精神财富。
“以前总是想做出一番样子给他看看,现在则是为了实现自我。”辛晓阳从不避讳说到这些,她从未因为家庭的破裂感到一丝自卑,相反地,她比很多同龄人更加懂得隐忍和坚强。
而对辛晓阳的文学路影响最深的却是她的母亲——一个普通的国企工人。辛晓阳说,她们家经济状况并不好,很多时候只是勉强维持生活。尽管如此,她的精神世界从不匮乏。“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很多故事书,算是我的启蒙读物。妈妈在买书上从不吝惜钱,那时候幼儿园只有我有整套的《舒克和贝塔》,当时去买的时候只有精装的版本,妈妈也咬咬牙给我买了。”初中时晓阳开始接触英美文学,母亲也每月拿出固定的钱给她买书。“那时候看书很黏,尤其是西方文学,常常一买就五六本,几天就看完了,然后还要反反复复读好多遍。”或许正是因为那些读物的滋养,才给了辛晓阳不竭的题材和动力。
“我很庆幸自己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长大,小时候妈妈对我特别严,长大后就慢慢放手了,但是依旧注重培养我的综合能力,每天中午我们都一起边吃饭边看《中国新闻》,她会和我一起讨论时政和焦点,坚持了几年后再谈到巴西总统卢拉就好像是谈住在我家对门的大叔一样。”辛晓阳说,母亲从来不会干涉她的想法,反而因此培养出了她相对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我和我妈更像是挚友,她不会因为我思想幼稚就不让我发言,毕竟成长需要一个具体的过程。我们也一起聊足球,两个球迷在一起显然更有话说。”
另一方面,宽松的家庭环境带给了辛晓阳更多的成长空间。“他们都习惯了我为自己做主,比如让我自己去上海北京比赛或是去长沙录节目之类的,我知道他们并不放心,但是还是给我足够的信任让我独自去走属于自己的路。而在我们家,从来都没有‘门禁’之类的搞笑规定或是当我和朋友在外面玩时被玩命儿似的催回家。他们知道我懂得分寸,玩得差不多了就会自己回来的。”
兴趣广泛的多面手
生活中的辛晓阳兴趣广泛,不仅写得一手飘逸的好字,还在绘画、书法、填词等方面很有天赋。她成绩出色,是班里的佼佼者,性格外向活泼,谦逊有礼,朋友很多,她总能从朋友身上找到写作素材,朋友给她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最让她骄傲的是她能从头到尾背下来台湾的历届市长。
辛晓阳是个能“折腾”的孩子,她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青春闪烁着许多不一样的风采。据悉,她赴港参加SAT考试(美国高考)。谈到这些,她笑得很坦然,“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决不允许我考虑国外的大学,也没有钱参加费用昂贵的辅导班,我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青春多一点体验,毕竟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嘛!而且我是用自己的稿费承担报名费和路费等一系列费用,也算是用一个梦想圆另一个梦想吧!”辛晓阳说,做这个决定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学英语的动力,而现在每天背单词到深夜的生活倒是让她感觉很充实,即使没有结果也总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另外,辛晓阳还自诩为“超级伪球迷”,而她心中的完美偶像则是前金球先生世界顶级球星之一卡卡。据她母亲讲,她总是不惜只睡三个多小时爬起来看球,大半夜自己开心地为了支持的球队进球而欢呼。辛晓阳笑说,卡卡像是她的“命根子”,前一段时间甚至因为媒体对他的负面报道而一个人流泪。对于这些辛晓阳表示:“他让我知道,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充满无限可能。生活像攀登,但风景很美。”
至于未来,步入高三的辛晓阳坦然希望主修英国文学专业,但并不一定要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她喜欢西方文学简单尖锐的结构,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写出《暮光之城》那样的作品。
相信辛晓阳会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她所期待的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字语录
五月的傍晚,深蓝的天空下暗暗升起一丝焦灼的雾气,在寂静的初夏固执地燃烧,无形的火焰飞出的渺远气息像远迹的罂粟花一样使人迷恋。——《米莎贝尔的蛋糕男孩》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成人世界的边缘,便急于宣告自己的收获,想耀武扬威地告诉世界自己的成长。若干年后再回头看看,飞扬跋扈的那星点时光,那些不同的碰碰车上坐着的不同的角色,冲撞出来的变色的风景,逐渐加深、加长,绵延在整个温暖的初夏。——《碰碰车》
杉在趴在窗口,盯着楼下黑压压的四季青,在无端的阴影里摇晃着的萧条的身影。小道上的路灯像坟头跳跃的磷光一样若隐若现,弥布下一片惨淡的白,在茫茫黑夜里,反而青糙地有些扎眼。——《灰色头像》
可是人生的悲剧就是,两条悲哀的直线一旦走过那个有些沧桑的交点,之后不管如何留恋逝去的风景,只会近乎无言地驶向相反的方向。——《17留白》
最后一个华丽的转身,我不知道要怎样去收场,我却为了这玻璃壁般透明茫然的初恋记下了完全无韵脚的仓促文字,很乱的过程,就像沿途一路纠结挣扎的内心,想找到适合的规居地,很难。——《记忆的声音》
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远掷的征途中奔向漫漫无期的轮回,就像冬季的残夜,在黎明到来之前的微弱星光下留任一场冰冷绚烂的亡祭。——《亡祭》
标签: 网络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