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陆锦娟(陆金娟)
2023-08-11 13:09
  • 陆锦娟(陆金娟)
  • 陆锦娟(陆金娟) - 越剧生行演员-资料-图片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陆锦娟,女,越剧小生。江苏启东人,生于上海。1941年入陶叶剧团学戏,不久因病离开。1947年入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工小生,曾用艺名陆金娟,工小生,拜师裘凤山。出科后,在某次挂牌写名时,被写成陆锦娟,此后一直沿用此名。她刻苦自砺,打下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出科后曾在光明、合众、天明等越剧团(天明越艺社为陆创建,后离开创建飞鸣)演出,被聘请为客师,任头肩,参演《龙虎寨》、《金玉鉴》、《一往情深》、《富贵之家》等戏。因扮相俊秀、台风高雅、唱腔优美而崭露头角。1953年为首组建飞鸣越剧团,任团长和主要演员。1953年8月13日,率飞鸣越剧团在苏州市新艺剧院挂牌公演,打炮戏为《牛郎织女》。1954年至1955年间,晨光、光明越剧团先后解散,部分主要演员加盟“飞鸣”。当时陆锦娟所在飞鸣越剧团中挂牌的主要演员有:小生陆锦娟,花旦李蓉芳,老生沈爱莲、胡凤英,小丑何笑笑,大花脸吕胜奎等。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盛燮、李惠康、肖维璋、陈芎,导演袁浩,作曲潘祖德,舞美设计陈必华,技导叶琴芳、孙江林等。全团在编47人。1953年8月26日,飞鸣越剧团于苏州新艺剧院演出《薛丁山与樊梨花》,陆锦娟领衔主演。1956年1月,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飞鸣越剧团成为了国营剧团,但自负盈亏。1956年起,该剧团男班老艺人陈芎据姚水娟演出本整理改编《啼笑因缘》,将之压缩成单本,由飞鸣越剧团演出。此剧中,李蓉芳饰沈凤喜、陆锦娟饰樊家树。陆锦娟在该剧中表现极为精彩,此剧也因此而轰动一时。1957年4月,于解放剧场亦曾上演此剧。1956年12月至1957年1月,飞鸣越剧团至苏州演出,其中1957年1月1日至5日,上演《凄凉辽宫月》,6日至13日上演《三难新郎》,15日至20日上演《孟姜女》,均由陆锦娟领衔主演。此后,飞鸣越剧团相继上演《天仙配》、《双珠凤》、《红与黑》、《团圆恨》等戏,由陆锦娟领衔主演。1958年1月14日,上海市文化局宣布将现有新国营剧团、民办公助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划归各区文化局(科)领导和管理的决定,陆锦娟所在之飞鸣越剧团被划归为虹口区管理。是年春,全国整风运动开始,至年底,飞鸣成为除上海越剧院外留存下来的11个越剧团之一。该年,飞鸣越剧团演出了《台湾来的女客》。1959年春,飞鸣越剧团编写了古装剧《智审泥神》参加上海市文化局举办的上海市戏剧、戏曲会演,受到好评。该剧由盛燮编剧,郑传鉴导演,胡凤英、沈爱莲、李蓉芳、陆锦娟主演。当年5月,飞鸣越剧团被评为上海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以陆锦娟为首的剧团演员组被评为市三八红旗集体。1960年10月,飞鸣越剧团上演《卧薪尝胆》,陆锦娟饰演勾践。1961年6月,飞鸣越剧团上演《墙头马上》,为七幕十场传统剧,陆锦娟饰裴少俊,轰动一时。后被多次演出,精心打磨,成为陆锦娟演出的主要剧目之一,有昆曲团前去观摩学习,对陆锦娟饰演的裴少俊作出了较高的评价。1961年8月,飞鸣越剧团上演古装戏《灵堂成亲》,陆锦娟饰姜斌,朱依萍饰凤姑。1962年,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领衔,再度演出《啼笑因缘》,由李惠康重新编剧,戏从樊家树方面切入,以沈凤喜的人世遭遇作陪衬,着重描写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及其失落,突出黑暗社会和反动统治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导演袁浩,作曲潘伟异,舞美设计陈必华,陆锦娟饰演樊家树。该剧在上海丽都(后改贵州)、解放、群众、光华等剧场演出,满座4个多月,很受观众欢迎。1963年,越剧界陆续上演现代剧,飞鸣越剧团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陆锦娟在该剧中出演主角路华。同年飞鸣越剧团上演《恨海》,陆锦娟饰男主角陈伯和,因其成功塑造男主角而被认为削弱了对封建主义揭发批判,故而被批评。1964年,飞鸣越剧团排演了现代剧《千万不要忘记》,陆锦娟领衔主演。2月,在市文化局统一安排下,上海戏剧界组织文化工作队送戏下乡。飞鸣越剧团组成了“青浦队”,去金山、嘉定、宝山、青浦县的农村,作为期3个月的巡回演出。7月1日,上海越剧院邀集区县越剧团,座谈一年来演出现代剧的情况,准备向市委陈丕显书记汇报。会议由袁雪芬院长主持,合作、少壮、飞鸣、青山、出新等越剧团的负责人出席座谈。1964年8月,飞鸣越剧团开始演出《南海长城》,陆锦娟饰演区英才。之后10月1日,国庆期间,本市各越剧团均演出现代剧,并在《新民晚报》刊登联合广告。1965年2月,春节期间,上海上演的越剧剧目均为现代剧: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领衔主演《八一风暴》。期间,飞鸣越剧团还上演了《琼花》、《拦轿闹婚》、《摩雅傣》、《蝶林遇仙记》、《三请樊梨花》、《王十朋》、《何文秀》,由陆锦娟领衔主演,其中《王十朋》与《何文秀》,均采用了与芳华越剧团不同的剧本,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1969年1月,各越剧团体在工、军宣队领导下,搞斗、批、改。上海越剧院和学馆,被集中到交大分部学习。合作、少壮、春泥、青山、出新、东风、飞鸣等区属越剧团,相继下放到崇明县各区五七干校。1979年,虹口越剧团重组,陆锦娟回归越剧舞台,为该剧团的主要演员,由原“飞鸣”、“东风”越剧团部分人员组成。同年10月,定名为虹口越剧团,李明任团长。陆锦娟为该剧团的主要演员,在群众影剧院演出大型神话剧《山河恋》。1980年2月16日,虹口越剧团在徐汇剧场演出《山河恋》,陆锦娟领衔主演,很受观众欢迎。尤其是其送信一折,陆设计之动作别具一格,风流而又雅致,极为动人心魄。1980年5月,虹口越剧团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盘妻索妻》,陆锦娟饰梁玉书,演出场场暴满,连演两个月上座率不衰,出现通宵排队购票、每人限购张数的热潮。据芳华版本做了不同的处理,并不以尹派艺术规范为标准,而是独辟蹊径另有韵味,无论是唱腔中陆锦娟独有特色,还是其稳重硬朗的演绎风格,均是别具一格,如其洞房时几次三番的欲走还留,赏月“猜心事”时别有特色的运筹帷幄,以及对娘子的无比宠溺和越剧中少见的亲昵动作,塑造了一位独具相府公子特色的冷面柔情梁玉书形象。但因其动作设计,较为当时某些保守人士所反对,并遭到严厉批评,后因观众欢迎及个别同行之支持而不了了之。同年,陆锦娟因故而被禁演。在戏迷和某些热心同事支持下,陆锦娟向《文汇报》求助。《文汇报》于1980年12月5日头版刊登《虹口区文化科个别负责人无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强行剥夺越剧演员陆锦娟演戏权利》一文。此后至1983年,未能找到陆锦娟之任何演出信息。1983年,被闲置在家的陆锦娟受邀至舟山越剧团重演《盘妻索妻》一剧。现有该剧之VCD,似为其唯一留存于世的戏曲影像资料。同年,李惠康又对《啼笑因缘》一剧进行加工,更名为《樊家树与沈凤喜》,由浙江舟山地区越剧团特邀陆锦娟饰樊家树,再度演出,在杭、嘉、湖等地巡演,盛况依旧。此后至1986年,未能找到陆锦娟之任何演出资料。“1986年6月,陆锦娟在共舞台演出《盘妻索妻》,观众踊跃,座无虚席,献花观众络绎不绝。音乐声中大幕启动,陆锦娟在幕后一声‘来福,带路!’引来满堂红彩。著名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观看演出后,到后台热烈祝贺:‘你们剧团实力很强,大有希望。’”(《民俗上海虹口卷》)有老戏迷称,当时场面轰动,演出极受欢迎,曾出现在场观众们情绪激动而使演出不得不稍作停顿之事。上海文化艺术报亦存有《风雅小生陆锦娟》一文。然而,此文中所称将要重排之《啼笑因缘》,因种种缘故终究未能上演。之后,陆锦娟退出了越剧舞台。其唱腔艺术吐字清晰、运腔婉转、韵味醇厚、自成一格,富有感染力。在3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了近200个剧目,较有影响的有《啼笑因缘》、《三请樊梨花》、《王十朋》、《何文秀》、《八一风暴》、《琼花》、《墙头马上》等。在《啼笑因缘》中扮演的樊家树很受观众欢迎,在1956年和1961年两度在沪演出,每次连演连满四个月之久。2015年于上海病逝,享年82岁。

出生:1932年7月22日,农历壬申年六月十九日逝世:2015年2月7日,农历甲午年腊月十九日,9时

标签: 越剧生行演员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