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桥,男,相声演员。原籍北京。满族。李慧桥声音很亮,这是他说相声的先天优势。同比自己大一旬的金文和搭档,表演黄金期的大部分重要作品都是二人联合创作表演的。李慧桥说,自己喜欢没事找茬,看到什么不顺眼的事情就想写成段子说说。“作为一名地方演员,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自己能够创作,这样才能在艺术上获得独立”。1978年获得安徽省曲艺调演一等奖的相声《灭资饭店》比当年姜昆的段子《如此照相》早了半年,比如包袱“红烧鱼”的菜名叫“视死如归”,相声的讽刺重点都是相同的,不过因为自己身在地方,所以红的是姜昆的段子;1981年的《死不让位》再获当年全省曲艺大赛一等奖,段子出来时“60岁退休”的规定还没出台,辛辣的讽刺和巧妙的包袱一举奠定了李慧桥在安徽曲艺界的地位;1986年的《文凭变奏曲》,李慧桥师徒又敏锐地捕捉到当时社会上敏感的字眼“文凭”,独到的眼光再次让这个段子获得省曲艺大奖赛一等奖。虽然李慧桥其后的几个段子都变得温柔了许多,但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当时的社会热点,加上精湛的表演,很多段子也都获得了各种比赛的肯定。李慧桥觉得相声应该是以讽刺为主的,“歌颂型的东西是宣传品而不是艺术品”。于是2003年,李慧桥又创作了反腐倡廉的段子《不可救药》,拿奖对于李慧桥来说已经不是重点了。李慧桥曾和侯宝林一同并肩表演了四年时间。李慧桥在淮南市文工团拉起了一个相声表演队,后来弄起了相声艺术团,1979年开始就向领导申请不要工资,进行责任承包。侯宝林老先生看到李慧桥和淮南市相声艺术团的表演大加赞赏:水平高、路子正、台风新。1985年开始,淮南市相声艺术团有幸邀请到古稀之年的侯宝林随团演出,一连四年。李慧桥从侯宝林身上看到了相声演员的范儿、也看到了大师的严谨和爱心,李慧桥一直记着侯大师的教诲:相声演员最大犯忌是油滑,我们是幽默而不是小丑。李慧桥解释,用行话说就是要讲究,能做到雅俗共赏是最难的。而要说“会好绝化”四个境界,“侯大师是绝对的化境”。有一回在杭州演出,李慧桥抖了一个自以为精彩的包袱,结果不灵,侯宝林只说了两个字“地兴”,就是让李慧桥用普通话以同样的口气抖这个包袱,果然效果马上不同。“跟在侯宝林大师后面四年,就等于自己读了四年相声表演研究生”,那四年让李慧桥觉得受用终生,不仅是表演,也有做人。
标签: 相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