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翠玲,女,晋剧旦角。祖籍山西朔县,生于北京。自幼随母亲金玉玺学戏,10岁登台演出,展现出极高的戏曲天赋,她演出辗转于山西、河北等地,民国时期就已经名噪一时。1947年,康翠玲随母亲来到归绥落脚,以唱戏谋生。1949年后,康翠玲担任归绥市新绥剧社副社长,常在归绥市旧城小东街大观园剧院演出,擅长花旦、刀马旦等行当,深受戏迷的追捧和好评,在山西和归绥的戏迷中曾流传一句话“砸锅卖铁也要看看康翠玲”。康翠玲在呼和浩特晋剧界的十大演员中排行首位,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影响力,是内蒙古戏曲界乃至全国晋剧界的旗帜性人物,经她移植的河北梆子和京剧剧目众多,代表性剧目有《铁弓缘》、《霸王别姬》、《花木兰》等,其他代表剧目还有《打金枝》、《三滴血》、《六月雪》、《西厢记》、《蝴蝶杯》、《百花台》、《嗄达梅林》、《巴林怒火》、《王昭君》、《春香传》、《江姐》等,其中《江姐》、《打金枝》、《春香传》被灌制成黑胶唱片,在当时广为流传。改革开放后,康翠玲再度走上舞台,在她的推动下,呼和浩特晋剧团恢复上演了多出传统老戏,获得空前好评。康翠玲在艺术生涯中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第七届人大委员、呼和浩特市晋剧团首任团长、呼和浩特市艺术学校校长、内蒙古剧协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康翠玲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尤其是唱腔,不断吸收北路梆子、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在自己原有的婉转、清丽、略带沙哑的艺术风格中,又增添了豪放、粗犷的边塞韵味。她的唱腔圆润,吐字清晰,扮相俊美,表演活泼逼真,在晋剧旦角表演中独树一帜。特别在新编历史剧或现代剧中,注重民族特色,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获得广泛赞誉和好评的同时,也在晋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成为了内蒙古著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更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称为“晋剧界的梅兰芳”。据粗略统计,康翠玲共演出现代戏30多个,传统剧目两百多个。1998年在呼和浩特病逝,享年68岁。[1]参考文献及注释^ 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20/12/17/013037196.shtml “纪念晋剧大师康翠玲先生诞辰90周年”演出——多位康翠玲弟子登台致敬献唱
出生:1930年,农历庚午年逝世:1998年,农历戊寅年
标签: 晋剧旦行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