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兰,女,豫剧旦角。满族,祖籍北京市。从小生活在西安,自幼喜爱戏曲艺术,表演天赋颇高,在西安上小学的时候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1956年崔兰田到西安演出时很喜爱她,当时就想收她做徒弟。后来因郭惠兰到安阳市豫剧团看望其姐郭惠珍而被剧团挽留,开始加入当时的剧团学生队随团学艺。崔兰田对其也十分钟爱。1958年安阳市委要求崔兰田搞“试验田”,培养重点接班人。于是由崔兰田在学生中选择,经剧团党支部研究决定,确立了她和张宝英二人为重点培养对象,并于翌年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当时参加仪式的有省、市的许多领导和专家。从此,她和张宝英一起正式踏上了继承崔派艺术的大道,开始了她们艺术道路上的攀登和求索(按年龄大小,习惯上把郭惠兰称为崔兰田的二弟子)。此时崔兰田33岁,正是其艺术青春大盛之际,这就使得郭惠兰有了更多观摩老师演出的机会长期的耳濡目染,再加上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使得她很快便得到了老师的真传,领悟到了老师的艺术真谛,吃透了崔派艺术的精髓,这些继承都为她后来发展崔派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崔兰田认为郭惠兰有着一副好嗓子,这是本钱,但是如果不锤炼,便不会唱出好戏。于是1960年,她把自己在1959年新排的《陈三两爬堂》亲授予了郭惠兰,一为让其经受锻炼,二为给其压担子,要让她刻苦学艺,将这个重担挑起来,接好自己的班。同年,14岁的郭惠兰凭此戏参加安阳地区青年演员汇演并获奖。此后她陆续主演《蝴蝶杯》、《白蛇传》、《抬花轿》、《三哭殿》、《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对花枪》、《刘三姐》、《十五贯》、《宝莲灯》、《下河东》、《女太子》等古装戏,并且还主演了《朝阳沟》、《社长的女儿》、《李双双》、《洪湖赤卫队》、《红嫂》、《红灯记》、《山鹰》、《黛诺》、《山乡风云》、《孔繁森》等多个现代戏。这些艺术实践,无疑为丰富她的舞台经验,锻炼和提高她的表演及演唱技巧起到了有益的帮助。1976年任安阳豫剧一团主演。1982年,崔兰田将《三上轿》传授给了郭惠兰,同年,陈素真和马金凤在郑州欣赏完郭惠兰的表演后,激动万分,直夸她嗓子好,唱得有激情、有韵味,并祝贺崔兰田教出了一个好徒弟。1985年,郭惠兰在北京演出《桃花庵》、《卖苗郎》(杨兰春、王基笑改编版,以下简称新版)和《三上轿》时,场场爆满、场场轰动,观众强烈要求剧团多演几场,可见北京观众对其的喜爱程度。中国剧协副主席刘厚生和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也高度评价了她的表演。1993年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银奖。至此,她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全面地展示。她的许多唱段被中央及多个省、市电(视)台录(像)音。她表演的《桃花庵》和《蝴蝶杯》(《游龟山》)被中央电视台录像,并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河南、天津、陕西、山西、内蒙、甘肃、安阳等省市电台录制并播放了她演唱的《红灯记》、《李双双》、《山乡风云》、《沙家浜》、《龙江烦》、《杜鹃山》、《山鹰》、《刘三姐》、《红嫂》、《陈三两爬堂》、《三上轿》、《桃花庵》、《卖苗郎》等唱段;1986年,河南黄河音像出版社发行了她演唱的新版《卖苗郎》盒式磁带专辑以及《桃花庵》选段;2002年,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了她主演的《三上轿》VCD光盘;河南电视台和安阳电视台还分别录制了她表演的《桃花庵》、《卖苗郎》等剧;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应广大戏迷的要求对其进行了专访。她还曾多次晋京为中央领导做专场演出,受到贺龙、华国锋、陶铸、杨得志、关肃霜、樊粹庭、常香玉、曹子道、杨兰春、王基笑等领导和专家、艺术家的赞扬,许多报纸也予以了热情的报道。有专家评价说:“她的演唱不仅保留了崔派艺术的原汁原味,而且还有她个人的特点。而她个人的特点又很完美地和老师的艺术特点结合在了一起,尤其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崔派艺术的表现力和震撼力;”有年老的观众评价说:“听她的唱,比吃肉都香;”更有年轻的观众认为:听她的唱,好比是听徐小凤或蔡琴的歌曲一般百听不厌。郭惠兰被誉为“小崔兰田”、“崔派的奇迹”、“崔派艺术的‘活化石’”、“崔派艺术的完美再现者和诠释者”、“流派艺术继承与革新的典范和样板”。弟子有王楠等。为国家一级演员。
标签: 豫剧旦行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