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鸣,男,越剧作曲家。山东沂南人。1947年入伍,先后在部队文工团、渤海文工团,从事专业音乐工作。1950年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先学中音提琴,后学作曲和钢琴。1954年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周信芳、袁雪芬任正副院长)从事戏曲音乐研究。同年接受任务,将周信芳先生的《徐策跑城》、《追韩信》、《别窑》、《逍遥津》、《四进士》、《扫松》等六出戏的重点唱腔的曲谱加以记录、抄正,并进行了专业的、系统的梳理,撰写了《周信芳唱腔曲谱》。11月为华东实验越剧团排演《入窑》(金采风、陈少春主演)进行作曲。1955年任上海越剧院专职作曲。为上海越剧院建院后的第一部大戏《彩楼记》(金采风、陆锦花主演)作曲。同年为《袁樵摆渡》、《借罗衣》、《三家福》、《挑女婿》等戏作曲。1956年为《八姐游春》、《打柴得宝》、《送花楼会》、《窦娥冤》作曲。担任“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一分团越剧团”领队,入朝鲜慰问演出。1957年负责采集整理《尹桂芳唱腔集》、《陆锦花唱腔集》。年底与顾振遐一起承担剧院重点剧目、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作曲任务。为少壮越剧团《封神榜》作曲。1958年为大戏《梅花魂》作曲(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主演),创作全剧的配乐、唱段的伴奏和配器工作。作词作曲开篇《姑娘李兰香》,由傅全香在电台演唱。为现代小戏《师与徒》作曲。为大戏《救风尘》、《关汉卿》(与顾振瑕)作曲。为少壮越剧团《扭转乾坤》作曲。为现代戏《生活的道路》(徐玉兰、丁赛君主演)作曲。同年为谢晋导演、傅全香参演的电影《黄宝妹》创作插曲“如今织女在人间”。为现代戏《东海怒涛》(尹桂芳主演)作曲。1959年1月为《救风尘》作曲。中旬,服从安排随芳华越剧团到福建扎根,任剧团专职作曲。为现代小戏《慰问篮》《抗洪曲》、大戏《秦楼月》、《宝玉与黛玉》、《团圆之后》等戏作曲。1960年为《辛弃疾》、《金山战鼓》、《闽江旭日红》、《海上渔歌》等戏作曲。1961年为《武则天》、《盘妻索妻》、《梅玉佩》等戏作曲。1962年与刘如曾合作为《红楼梦》作曲。1963年,为《杨立贝》作曲。1964年为《社长的女儿》、《东风解冻》、《抢伞》、《春到草原》等戏作曲。1965年为《江姐》、《南风怒火》、《鸭与蛋》等戏作曲。1966年移植《风雨行》并作曲。为现代小戏《新兽医》、《丰收以后》等作曲。1973年底调入福建省文化局音乐工作室,从事音乐创作和民族音乐研究工作。1978年担任《中国民歌》台湾卷采集整理任务,出版《台湾民歌选》单行本。1980年任福建省戏曲演员唱腔会演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同年被推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81年参加全国高腔学术讨论会。1982年参加振兴梆子声腔剧种讨论会。1983年参加梆子声腔学术讨论会。1984年参加皮黄声腔学术讨论会。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主编。1985年参加主持全国戏曲音乐讨论会。1987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高鸣设计的越剧唱腔》为题,作个人创作成就专题介绍。1989年受聘担任“华东六省一市戏曲演员歌曲大赛”评奖委员。1992年受聘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特约审稿员。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审稿。1995年7月至1996年11月、1997年1月至2001年1月,任上海有线戏剧频道《戏曲教唱》编辑。2006年参加纪念中国越剧百年庆典活动。202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的《沪闽耕耘录——高鸣文集》出版。一生为近80个剧目作曲,代表作有越剧《红楼梦》(合作)、《彩楼记》、《梅花魂》、《送花楼会》、《宝玉与黛玉》、《盘妻索妻》、《西厢记》等。其中《红楼梦》于1962年拍摄成电影。在记录、总结、创作戏曲、歌曲和其他民族音乐方面,成就斐然,尤其在记录、提升、系统化越剧尹派和京剧麒派唱腔艺术上,功勋卓著。曾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福建卷》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特约审稿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首任理事长,福建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戏曲音乐委员会主任等职。个人传记与主要成就已辑入《中国越剧大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辞书。1995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撰入《国际名人录》。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2022年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1]参考文献及注释^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UwODM1NA==&mid=2247517976&idx=1&sn=9351519706a8790032680350ca1e69e6 的笃纪念|著名音乐家高鸣逝世 代表作《红楼梦》《盘妻索妻》《送花楼会》
出生:1933年8月,农历癸酉年逝世:2022年12月30日,农历壬寅年腊月初八日
标签: 越剧音乐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