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男,戏曲剧作者。学名洪达,号伯骏,号浅哉,字潜斋,曾用笔名庄正平、乐水、肖振声等。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生于官宦世家。他从中国话剧和电影的草创时期开始,就进行了编剧、导演、表演等全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入私塾。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就读。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校期间热心新剧活动。1913年,因“宋教仁事件”,举家避难于青岛。1915年开始创作剧本,《卖梨人》是受崂山梨启发而成就的处女作,此后便长期从事话剧活动。1916年夏,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习陶瓷工程,继续编戏演戏。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戏剧训练班,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在美国哈佛大学习文学与戏剧,并在波士顿声音表现学校学习,又在考柏莱剧院附设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导演、舞台技术、剧场管理等课程,获硕士学位。1920年学习结业后到纽约参加职业剧团演出,翌年与张彭春合写英文剧《木兰从军》。1922年回国,1922年春回国,先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公司材料总管理处任理事,兼任总经理简照南之私人英文秘书。1923年上演第一部剧作《赵阎王》,自饰主角。同年9月加入戏剧协社,任排演主任,先后上演《泼妇》、《终身大事》等,从此开始了建立中国现代话剧的实验活动。他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实行了严格的排练,并实现男女合演,将舞台布景也由原来的平面景改为立体布景,这些做法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使正处于由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中国话剧完成了历史性转化。1928年4月洪深提议用“话剧”一词统一当时戏剧的称谓,同年冬加入南国社,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1926年创办复旦剧社,历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主任,从事教学工作达30年之久。洪深自1922年起还兼搞电影工作,曾于1925年至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并引进了有声电影技术。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英文秘书。8月与田汉等发起成立并以光明剧社名义加入中国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改组为“左翼剧作者联盟”),任总书记。1931年到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34年回到青岛,在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授课之余仍从事戏剧研究和有关活动。他参加了著名京剧票社“和声社”,带领师生演出了话剧《寄生草》,创作了正规的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1935年7月,会同在青岛的王统照、老舍、王余杞、王亚平、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赵少侯、克家、刘西蒙等人,创办文学期刊《避暑录话》,每周一期,随《青岛民报》发行。不久,仍回上海与夏衍等合办《光明》半月刊,任发行人及主编。他曾抵制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的上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立即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任队长,在武汉一带演出。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他任戏剧科科长,和田汉一起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1个孩子剧团及其他团队深入战区宣传抗日同年11月,长沙大火,周恩来派为善后委员会总指挥,负责灾民救济金的发放工作。1939年12月,随第三厅至重庆。1943年任中央青年剧社编导委员。1946年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兼任军委会政治部文化研究班戏剧系教官,创办教导团,自任团长;同年8月,回上海复旦大学任教。1947年5月,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解聘,旋去厦门大学外文系任教。1948年12月,赴东北解放区,翌年2月抵北平,5月赴苏联参加第一届世界和平代表大会。6月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代表;9月出席全国政协代表大会;同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兼文化部对外文化事务联络局副局长。1953年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兼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1955年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著有《洪深文集》、《洪深选集》,洪深一生创作、编译了38部话剧剧本,作品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时代特色鲜明。如《赵阎王》、《五奎桥》、《香稻米》、《包得行》、《鸡鸣早看天》等,还与别人一同创作由他执笔的多部独幕剧如《咸鱼主义》、《走私》等。他还著有大量理论批评著作,介绍西方话剧知识。理论著作有《电影戏剧表演术》、《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等。洪深的主要成就在舞台艺术方面。他30年间先后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李秀成之死》、《法西斯细菌》、《草莽英雄》、《鸡鸣早看天》、《丽人行》等大小剧目约40个。他重视戏剧的社会效果,并能对不同的剧本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他是个深谙表演艺术的导演,善于用多种方法启发诱导演员。导演手法多样,且富于创造性,为中国的话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亦曾参加过京剧的创作与演出,如在抗日其间创编过京剧《岳飞的母亲》、《新天河配》等,并在上海发起过“京剧改革座谈会”。
出生:1894年12月31日,光绪二十年(甲午)腊月初五日逝世:1955年8月29日,农历乙未年七月十二日
标签: 京剧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