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舒昌玉
2023-08-11 12:16
  • 舒昌玉
  • 舒昌玉 - 京剧旦行演员-资料-图片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舒昌玉,男,京剧旦角。生于上海一户药村业世家。祖业舒同寿历经数代,号称“百年老店”。为了让舒昌玉继承祖业,在他刚读完初中二年级时,父亲就让他辍学进店“学生意”。父辈都是生意人,出于社交需要而经常带他到戏馆或出席“堂会”,这就使他大开眼界,接触到了许多京剧名角。而他一听这丝弦悠扬、歌喉嘹亮的皮簧就着了迷。渐渐地看戏多了,还忍不住跟着哼唱,并发展到去票房唱戏。起初老生、花脸都唱,后来票房指导老师刘占虚先生看上了他的扮相,给开蒙旦角戏,于是他便正式入了旦行。刘先生戏路子很规矩,嘴里头十分讲究,吐字收音非常准确,为舒昌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后,因刘先生的指点,又拜朱琴心先生学花旦,随王幼卿先生学青衣,从方传芸、朱传茗二师习昆曲,更有茹富兰先生教习靶子。正是在这几位第一流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学戏练功吊嗓,几乎全身心地浸润于艺海之中。由此他弃置祖传药业转而“下海”成了一名专业演员,由此开始了演艺生涯。他既非梨园子弟,又不是科班出身,居然能够踏上红氍毹,文武京昆都演,在全国各地展演千百场,及至如今耄耋之年,嗓音依然中实醇厚,他着实感激众多名师为其奠定下了殷实的根柢。1951年春,舒昌玉应邀赴常州演出,特请梅兰芳先生的化妆师顾宝森随行。顾师傅用粉彩为他化妆,扮上戏一看,酷肖梅先生。看了他几场戏后,顾师傅说他扮相、嗓音和气度都很适合学梅派戏,愿引荐他投师梅门。虽说舒昌玉父辈与梅家是世交,可他毕竟是个无名小辈,他疑惑梅兰芳是否能收他。没想到就在他们常州演出回沪后不多几天,就传来了梅先生要看看他的喜讯。当时顾师傅陪他去现在思南路上的梅寓。梅先生先跟舒昌玉拉家常,问他家境和师承情况,他一一据实作答。梅先生满意地说:都是好老师。此后不几天,梅先生就答应收他为徒。10月,他随梅师到北京,在护国寺大街甲一号梅府(现梅兰芳纪念馆)正式投帖行拜师礼。而后,他就在梅府开始真正的“入室”学生生活,一住半年。在这半年时间里,梅师除在唱念、身段等方面随时对他进行点拨外,每逢演出时都要带他去观摩,且对所提问题有问必答,详加讲解,使他获益不浅。以后舒昌玉还在演出中休时经常去谒师求教。1959年,梅师为国庆十周年排演了新作《穆桂英挂帅》,舒昌玉专程赴京向梅师讨教此剧。不料此后未到两年,梅师竟猝然谢世。此次赴京是舒昌玉见梅师的最后一面。在随梅师学习的半年里,王瑶卿老校长给舒昌玉亲授全部的《王宝钏》、《李艳妃》和《孙尚香》,这也是他后来经常演出而备受观众欢迎的三出戏。老校长教导他:“要做一个好唱戏的,不要做一个唱好戏的。”其含意为,前者能把不讨好的戏来唱好,而后者则专挑讨好的戏唱,其结果必定唱不好戏。老校长这一至理名言使他受用一生。他生平最感荣幸的是在吉林演出时一位观众在报上撰文赞誉他的一句话:“戏在人演。”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南京初次公演,到20世纪60年代初,历时十余年间共演了有千百场,巡回于全国多个地方,主要有南京、常州、天津、长沙,东北的牡丹江、锦州、沈阳、抚顺、吉林、长春、哈尔滨等。1950年首次在南京公演,演出剧目主要有《起解·会审》、《四郎探母》及《大登殿》等,由魏莲芳、马富禄等名演员配演,观众反响非常热烈。1952年秋季,舒昌玉去东北牡丹江演出,遇到了空前的盛况,两千个座位的大剧场竟售卖了四千张票——其中有两千名观众是足足站了四个小时看他的戏。这个场景给他震撼颇深。在由东北返沪途经天津时,实因盛情难却,又应邀在天津天宝剧场演了一期。天津观众“懂戏”,这是梨园行都有同感的,这即意味着在天津难演戏,没有一点儿真功夫还真是别想在台上蒙事。首期演出大告成功,由此终于打开了津门,而后两三年间舒昌玉五次赴津演出,每次都应观众要求而续了合同。1953年8月应天津新华大戏院邀请,去天津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并牌联袂公演,两人除各自单独演出剧目外,还合演了《打渔杀家》、《宝莲灯》等。这一期的演出更是轰动津门。1954年起,他率天津市建华京剧团或自组舒昌玉京剧团,巡演于东北三省一带。期间,还应徐州市京剧团之邀,到徐州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典礼演出。当时主持该地区授衔的聂荣臻元帅亲临观看了他的演出,并上台同他握手致贺。时至1958年,舒昌玉结束了流动巡回演出,回到他的出生地上海参加整风学习。而后被分配到贵州省京剧团工作,享受高知待遇,却因不适应西南当地气候,常年患病不愈,终于1962年离开贵州回沪。后亦曾应邀赴西安、天津等地作临时性的短期演出,从1964年起,由于当时特定的政治气候原因,他基本上脱离了自己所熟悉并热爱的舞台生活。所幸十年“文革”结束后,党实行了拨乱反正,舒昌玉所钟爱的艺术生命又渐渐复苏了。1980年春,杭州市京剧团聘请他去为青年演员讲学。9月,他于离开舞台十六年后重返舞台,在杭州东坡剧场作示范演出。原定四场《凤还巢》,后因观众强烈要求,又连加四场,仍是《凤还巢》。一出《凤还巢》居然连演八场,且场场爆满,这在京剧传统戏演出中也真可算得罕见了。上海京剧院琴师沈雁西先生专程赴杭州为他操琴。沈燕西还记得当年梅先生在上海梅寓面试舒昌玉的时候,操琴吊的就是《凤还巢》。此后,舒昌玉屡屡应邀到山东、江苏等地演出。1989年春,他应邀去天津参加赵松樵先生舞台生活82周年纪念演出。时隔三十多年,天津一些老观众还记得他,称他功夫“不减当年”。年末,上海京剧院特邀他在上海中国剧场演出七场戏,演出剧目有《生死恨》、《霸王别姬》、《祭塔》、《武家坡》、《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虽然此时他已年过花甲,而噪音却不逊当年,并且身上功夫也是基本无失。每场演出台下反响热烈,观众无一提前起座。1985年6月,因他从事戏曲工作多年而被时任上海市长的汪道涵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致力于传播祖国的传统艺术,继续为振兴京剧发挥余热。随着年事增高,他主要着手两方面的工作。应上海文艺出版社之约,整理出版了梅派戏《生死恨》、《凤还巢》、《宇宙锋》、《二堂舍子》、《女起解》、《穆桂英挂帅》等演出剧本,弥补了因“文革”动乱而造成的京剧传统戏剧本资料的缺失,为专业剧团及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可资鉴赏的读本。再者,他离开舞台而转向培养青年演员。1983年,为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华东六省市青年专业演员梅派艺术培训班授课。1992年被上海市戏曲学校聘为客座教授,给戏校学生教授梅派戏。之后,舒昌玉应邀到上海昆剧团,针对当时团里旦角演员发声方面存在的问题,讲授京剧发声方法,并教了一出《女起解》为辅例。在这同时,上海京剧院又聘请他为青年梅派演员教授了《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祭塔》等几出经典梅派戏。2003年他还担任了上海振兴京剧促进会理事一职,并再度给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学生授课。在专业授艺之余,对梅派业余爱好者的学习需求,他亦总是尽量予以满足,悉心以授,毫无保留。其中不乏有来自海外的侨胞和台湾同胞,他们专门慕名而来找舒昌玉问艺,他深知这其中意义不凡,总能倾囊传教,使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耄耋之年依然兴致不减,还在继续传授梅艺不止,并经常到沪上几大票房,既传艺,又娱兴,诸益俱备,怡然自得。2010年适逢正式从艺六十周年,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编辑出版了他的舞台实况唱段辑选双CD。

出生:1927年1月,农历丁卯年

标签: 京剧旦行演员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