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潘铁君(潘慧娥)
2023-08-11 12:15
  • 潘铁君(潘慧娥)
  • 潘铁君(潘慧娥) - 京剧旦行演员-资料-图片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潘铁君,女,京剧旦角,湖南花鼓戏、湘剧教师。生于天津一个演员家族。艺名潘慧娥。早年被身为剧团武生的三叔收养,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京剧基础。1934年在三叔的推荐下考入了厉家班,班主厉彦芝为其取艺名潘慧娥,从此开始了京剧科班生涯。1944年,十八岁的潘铁君从厉家班毕业,正是这段扎实而严厉的科班生活造就了她一身好功夫,也影响了她以后的教学风格。1959年,为了培养长沙戏剧演员的后备人才,长沙市戏剧学校成立,设置了湘剧科、花鼓科、越剧科、歌剧科。而潘铁君也成为了该校的一名武功教师,几个班的基本功教学都是她一个人包下来:当时一个班最少有二十来个学生,课口述之后动作要一招一式按程序示范出来,然后指导学生一个个地练。她那时三十三岁,像虎跳、翻跟头什么都要身体力行,一个动作下来要做几十上百次之多。在教学中,潘铁君也沿袭了在厉家班的严厉治学风格,虽然她的鞭子比厉家班的鞭子细,力度也要小,但是还是惹得学生们颇有微词。1961年底,潘铁君调到湘剧团,她仍执教演员的基本功。有一次在练习一个叫“过关”——二张桌子上翻下来的动作时,一个女学员站在桌子上吓哭了。“我拿着教鞭指着她说今天你不翻下来,所有的学员都陪着你,不准下课,不准吃饭,其实我心里有底,她的基本功都到位了。”潘铁君说。果不其然,女学员翻了下来而且毫发未伤。之后,潘铁君又先后调到了长沙市越剧团、长沙市花鼓戏剧团、长沙市文工团花鼓队。25年间,她培养了300余名学生,而现在她的学生也在市级各剧团中成为中坚力量,挑起了大梁,如长沙市歌舞剧院的院长徐南丹,长沙市花鼓剧院的院长兼书记张怀新、副院长熊瑾如、副书记毛甲玉,长沙市湘剧院院长曹汝龙,国家一级演员徐米娣和黄满斌等。虽然潘铁君的教学方式颇为严厉,但是换来的却是学生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护:在文革期间,潘铁君没有被一个学生批斗;70岁生日,她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为她祝寿;80岁时潘老躲到了昆明,回来后学生们还是给她补办了81岁生日。1959年,潘铁君在看完长沙戏剧学校的表演后,觉得湘剧和花鼓戏都存在着动作不大气的缺点,生性耿直的她向文化局的领导提议可以把京剧的基本功融入湘剧和花鼓戏,于是她也成了改良湘剧花鼓戏的第一人。湘剧在湖南虽然称之为大戏,但是它的武打功底与京剧相比还是薄弱很多。潘铁君在湘剧团排戏时,为他们编排了许多武打动作,在曾金贵、金国纯主演的《拨火棍》中潘铁君为他们俩的对打戏增添了一些京剧武功的对打招式,“当时是焦赞用两个板斧和拿着一根拨火棍的杨排风对打,最后焦赞的板斧被杨排风用拨火棍抢走了。”《拨火棍》在当年的汇演中一举获奖,之后文池珍演出的《盗草》,梅志芳演出的《穆桂英》等都获得了一致好评。1963年,长沙市成立越剧团,文化局一纸调令,潘铁君又来到越剧团。越剧是上海的一个地方剧种,大部分剧目是才子佳人的文戏。潘铁君来后,为他们编排了《夫人城》、《樊梨花》、现代戏《亮眼哥》等。艺校学员陈君英饰演的樊梨花能文能武,为越剧在长沙舞台的出现也增添了新的色彩。与潘铁君结下最久情缘的是长沙市花鼓戏剧团,她表示:“花鼓戏是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来源于农村基层,没有什么身段,更谈不上武功。”潘铁君先后为他们编排了《苗岭风雷》、《春草闯堂》、《谢谣环》等一批剧目,尤其为她的学生彭兆安、毛甲玉编排的《武松打店》更是面目一新,一举夺得了湖南省戏剧团汇演的一等奖。京剧的身段、武功展现在这个地方戏剧中,使花鼓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

出生:1926年,农历丙寅年

标签: 京剧旦行演员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