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宋英宗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宋神宗即位后,再加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之后因年迈罢相,带司空兼侍中出镇河阳三城,又判永兴军,最终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曾公亮去世,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概述内图片来源:
曾公亮人物生平
曾公亮仕途迁升
曾公亮泉州塑像
曾公亮为刑部郎中曾会次子,他自少时起就颇有抱负,且器度不凡,为人“方厚庄重,沈深周密”。乾兴元年(1022年),曾公亮受父命奉表晋京祝贺宋仁宗登基,仁宗任命其为大理评事,但他立志从正途登官,不愿以斜封入仕,故未赴调。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以进士甲科及第,被授为越州会稽知县。
天圣六年(1028年),曾公亮治理镜湖,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使湖边民田免受水涝之苦。之后因赠漏父亲在会稽境内买田,曾公亮被贬官监湖州酒。
曾公亮为官有能
数年后,曾公亮入京任国子监直讲,后改任诸王府侍讲。不久,升任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一年后,应当按照旧例考试馆职,曾公亮凭借进献自己所写的文章,就免试被授为集贤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提升天章阁待制,赐予金紫衣。
在此之前,待制不改变服装,仁宗当面赐给曾公亮金紫衣,说:“朕于讲席赏赐你,是由于尊重宠爱儒臣。”曾公亮于是以知制诰官兼任史试蜜估馆修撰,再改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三班院的属吏多而杂,如果不加以贿赂就辞谢不可,贵族子弟大多依靠势力请求拜见。曾公亮选取前后章程,依据情况办事,属吏不能插手。
曾公亮后以端明殿学士职知郑州,他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辖境之内出现“夜不闭户”的现象。曾经有朝廷使者因在郑州境内丢失财物,移书曾公亮,诘查有盗贼一事,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被随从藏匿起来。”使者进行搜查,果如曾公亮所料。
曾公亮老成练达
曾公亮画像
皇祐三年(1051年),曾公亮升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不久后,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副相)。又加礼部侍郎,改拜枢密使。嘉祐六年(1061年),曾公亮升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集贤殿大学士,与另一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
曾公乘民奔亮明练文法,为官多年,熟知朝廷台阁的规章制度,首相韩琦经常向他询访相关规制。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国储,与曾公亮等共腊迁己霉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有人偷取银钱,大理寺判定他们为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展开争论,于是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盗取银子不判死刑。起初,东州人大多因此法被处死刑,从这以后就没有死刑了。
辽国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边境官吏不敢禁止,都说:“与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就不禁止,以后该怎么办呢?知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此事。”于是派人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
宋英宗即位后,曾公亮被加授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英宗体弱多病,因此不能接见辽国使者。曾公亮奉命在馆中设宴款待使者,使者却不肯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君主患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你能安然处之吗?”使者听罢,即刻赴宴。
宋神宗即位后,曾公亮被加官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
熙宁二年(1069年),升授昭文馆大学士,累封爵位为鲁国公。
曾公亮起镇永兴
曾公亮彩像
曾公亮因年迈,屡次请求辞去相位。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被授为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熙宁四年(1071年),曾公亮被朝廷起复,出判永兴军。
此台照婆前,庆州士兵叛乱伏诛,但其余党窜逃,自陕西以西都为之戒备。朝廷检阅义勇,增加边境守兵,移内地租赋,使得人情骚动。曾公亮镇静对待,依次上奏罢免,专门裁抑多余的支出。长安豪强喜欢制造谣言,声称士兵埋怨削减费用,打算在元宵夜勾结其他军队发动叛乱,长安官民十分恐慌。有人劝曾公亮不要出游,曾公亮不为所动,张灯尽情观赏,和宾客佐僚直到傍晚才回来。
在永兴军任职一年后,曾公亮回到京师,旋即以太傅之衔致仕。
曾公亮年迈去世
元丰元年(1078年)闰正月戊戌日(一作己亥日),曾公亮逝世,享年八十岁。神宗民询狼闻讯后,下诏辍朝三日,并亲临其府第吊唁。三月,神宗身着素服,在禁苑中为曾公亮举哀;追赠他为太师、中书令,谥号“宣靖”,并准其配享宋英宗庙廷。到下葬时,神宗亲自篆写曾公亮的碑首名为“两朝顾命赞策勋德之碑”,后下榆洪旋探诏改为“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曾公亮的绘像被张挂于昭勋祟德阁,成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公亮主要影响
曾公亮政治成就
针对北宋吏治混乱的弊端,曾公亮提出废除“磨勘法”,对各级官的任用和升迁采取考课督察的办法,即“三考有善政者,则升其官资,两任有善政者,则升其任使,无成绩者则罢黜。”同时他又提出裁减冗兵的方案,以减轻国家财政支出。
曾公亮作为北宋政坛上的三朝元老,影响力极大。早年即有变革之心的他,不但在王安石变法中大力举荐王安石主持变法大局,而且在变法过程中还给予王安石相当程度地支持,这对变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后因与王安石在变法认识上的分歧,加之其它方面的原因,最终没能成为坚定的变法派。
曾公亮军事思想
天圣年间,西夏叛宋,朝议兴兵讨伐,仁宗和战不定。曾公亮上奏《征怀书》,认为治天下之根本,当采取先怀柔、后征伐的策略,否则,师出无功,敌寇愈加猖狂而劳损官军。仁宗采用怀柔政策,西夏率服。
庆历年间,曾公亮针对时弊提出“择将帅”以加强武备的主张。他认为:择将之道,唯审其才之可用,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诈而疏,不以罪而废。他认为造成将不称职的原因,并非世无将才,而是选之不得其要,或用人不能尽其才。他建议选将必先试其才,所试有效,方给显官厚禄以重其任,然后委其命而勿制约,用其策而无怀疑。
曾公亮与端明殿学士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曾公亮历史评价
赵顼:公亮谨重周密,内外无间,受遗辅政,有始有卒,可方汉张安世。(《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复:老凤池边蹲不去,饿乌台上噤无声。(《石林燕语》引)
贾众:曾鲁公脊骨如龙,王荆公目睛如龙。(《宋人轶事汇编》引)
曾肇:公以儒术吏事见推,一时履和蹈义,笃行不怠。故能奋于小官,不繇党援,周旋侍从。致位宰相,佐佑三世,有劳有能,定策受遗,功施社稷。知止克终,老而弥劭。为一代之宗臣,可谓盛哉。(《曾太师公亮行状》)
王称:公亮勋亚于琦(韩琦),而昧于洁身之义,怀禄不去,君子讥之。(《东都事略》)
李焘:公亮喜荐士,多得人,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持禄固宠,为世所讥。晚年昏病,以歌舞沈日夜。(《续资治通鉴长编》)
王淮:立贤无方,汤之执中也。必曰闽有章子厚、吕惠卿,不有曾公亮、苏颂、蔡襄乎?(《宋史》引)
朱熹:所至举职,皆有能名。(《三朝名臣言行录》)
脱脱:公亮静重镇浮,练达典宪,与韩琦并相,号称老成。升之自为言官,即著直声。然皆挟术任数,公亮疾琦专任,荐王安石以间之,升之阴助安石,阳为异同,以避清议,二人措虑如此,岂诚心谋国者乎?新法之行,何望其能正救也。(《宋史》)
黄仲昭:公亮方厚庄重,深沉周密,辅弼三朝,号称老成。然始荐王安石可用,及安石变法,无所异同,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八闽通志》)
王夫之:曾公亮、王陶之琐琐者,何当荣辱,而引身遽退,虚端揆以待安石之纵横哉?(《宋论》)
佚名:曹玮沈勇有谋,公亮入相称职。(《历代群英歌》)
曾公亮主要作品
曾公亮和《武经总要》曾公亮平生著作很多,除参加编撰《新唐书》250卷外,又私撰《唐兵志》3卷、《唐书直笔新例》1卷。见于记载的还有《英宗实录》30卷、《元日唱和诗》1卷、《勋德集》3卷、《演皇帝所传风后握奇阵图》和《武经总要》。《武经总要》是他和端明殿学士丁度于康定元年至庆历四年(1040年-1044年)承旨主编的一部兵书,共40卷,分前后两集,为中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的百科全书。《东轩笔录》称“其为文章,尤长于四六,虽造次柬牍,亦属对精功。”
曾公亮出版图书
标签: 北宋
- 彩乃圣罗(彩乃せいら) 07-24
- 心阳希美(心陽のぞ美) 07-24
- 七绪绯美佳(七緒ひみか 07-24
- 阳野爱实(陽野めぐみ) 07-24
- 1818黄金眼郑女士 07-24
- 发际线男孩小吴 07-24
- 乔瓦尼·多梅尼科·马拉迪 07-24
- 夏尔-欧仁·德洛奈 07-23
- 板垣公一 07-23
- 平山清次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