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张鹏翮
2023-07-14 12:43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 本名:张鹏翮
  • 别名:遂宁相国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四川潼川州遂宁县
  • 出生日期:顺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1649年12月20日)
  • 逝世日期:雍正三年二月十九日(1725年4月1日)
  • 主要作品:《遂宁张文端公全集》等
  • 主要成就:治理黄河、淮河,疏浚运河
  • 字号: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
  • 谥号:文端

  • 张鹏翮介绍

    张鹏翮(1649年12月20日-1725年4月1日),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属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

    张鹏翮于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及第,身仕康熙、雍正二朝。历任刑部主事、苏州知府、兖州知府、河东盐运使、通政司参议、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抚、兵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华殿大学士,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雍正三年(1725年)于任上病逝,谥文端,葬于遂宁县庆元山(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庆元山),享年七十七岁。

    张鹏翮曾随索额图勘定中俄东段边界,为签订《尼布楚条约》作准备。他还曾主持治理黄河十年,治清口,塞六坝,筑归人堤,采用逢弯取直、助黄刷沙的办法整治黄河。张鹏翮工诗善文,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信阳子卓录》《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治河全书》等书。后人为之辑有《遂宁张文端公全集》。

    (概述图来源)

    张鹏翮人物生平

    张鹏翮早年经历

    顺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1649年12月20日),张鹏翮出生于四川潼川州遂宁县。因其父张烺希望他大鹏展翅,翱翔天宇,故取名鹏翮,字运青,号宽宇。

    张鹏翮出生时,恰逢清朝入关之初,各地战乱未熄。根据张烺的自述《烬余录》载:顺治二年(1644年),张氏家族饱受起义战乱之苦,流离转徙于蓬溪、南充等地。张鹏翮幼年时就深知世道的艰辛,发奋读书。三岁时,张鹏翮随父迁居到西充县槐树场(今西充县槐树镇)大堰沟。他还能当场出诵读张烺教他的《大学》。

    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岁时的张鹏翮已经初露才华,跟随川中名儒彭觉山学习。

    张鹏翮科举顺畅

    张鹏翮少年立志,鸡鸣即起,孜孜不倦,读书论学,以古代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康熙三年(1664年),张鹏翮以县州道试第一的成绩入学成庠生。

    康熙八年(1669年),张鹏翮参加四川乡试,中举人,并得到房考官、蓬溪知县潘之彪(诗人)的赏识。

    康熙九年(1670年)二月,张鹏翮参加会试、殿试,中三甲第122名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在翰林院时,同僚都争相互赠文章,期此今后仕途上能够相互照顾,只有张鹏翮在馆里读书,独来独往,不沾轻浮习气,同僚们都很敬佩他。三年的翰林院庶吉士生活,不仅使来自四川中部的张鹏翮大开眼界,也为其涉猎官场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储备。

    张鹏翮偶得圣眷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十五岁的张鹏翮出任刑部福建司主事,随后出任律例馆、会典馆纂修官。京察时,张鹏翮考核为一等,于是他很快改任刑部山西司员外郎。他积极审理案件,肃清冤案疑狱,不避权贵,秉公持正,众人敬畏。

    康熙十四年(1675年),张鹏翮出任顺天府(今北京地区)乡试同考官(副考官)。回朝后,康熙帝在懋勤殿亲自破格召见张鹏翮,享受非常高的待遇。同年,张鹏翮奉旨学习满文。满文的学习,为其官场生涯的发展,拓宽了渠道和领域。之后张鹏翮随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俄罗斯谈判,其重要原因就是精通满文。

    康熙十八年(1679年),张鹏翮担任会试提调官、殿试执事官、廷试贡士阅卷官。次年,康熙帝再度召见他。

    张鹏翮治邑有方

    康熙十九年(1680年),张鹏翮出任苏州知府,开启了其主政一方的官场生涯。张鹏翮刚履职地方即委以重任,可见康熙帝对他的信任。他了解到苏州赋税繁重,且连年荒旱,于是上《治苏事宜疏》,向朝廷提出延缓民众交历年所欠钱税、放宽考核办法的申请,官民对他感恩戴德。不过六天,张鹏翮母亲景太夫人逝世,他在家中丁母忧。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张鹏翮担任兖州知府。期间,他作风清正廉洁,审理昔日积压疑难案件,昭雪许多冤案,释放冤民30人;重视农桑,兴办教育,百姓安居乐业,民风大变,离任时官吏百姓拦路哭留。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由于“天下第一廉吏”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病逝,康熙便命令六部保举清廉守节的官员。五月,作为兖州知府的张鹏翮被保举为天下“廉吏”,成为康熙帝树立的“廉能”典范。经过这一次保举,张鹏翮正式进入了康熙的视线。十一月十七日,康熙帝銮驾到达山东曲阜,朝官进孔庙诗礼堂听讲,其余地方官员在门外等候。康熙帝就坐后,称兖州知府张鹏翮作官清正,也可以进殿听讲,便将他传入,列在山东巡抚之后。康熙离开山东曲阜孔府后,即驻跸兖州,足以说明对张鹏翮廉能业绩的充分肯定和个人人品的认可。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张鹏翮因为素有善名而被提拔为浙江巡抚,抵任后即退还室内华丽陈设,生活俭朴,勤理政务,革除陋规恶习,严惩贪官污吏。重视教化以正民风,禁止摊派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保其生活稳定。社会稳定,百姓丰足。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张鹏翮升兵部右侍郎。离开浙江时,对张鹏翮感恩戴德的百姓在路上阻拦他所乘的轿子,对他百般挽留。当地百姓之后把他的画像画在城内的亭庙里,要子孙后代不要忘记他的仁政。同年,张鹏翮升任江南学政,当时科举考试营私舞弊甚重。他铁面无私,公正严明,使一些考生虽持有京城权贵的亲笔推荐信却不敢呈交。他秉公主持科考,所选的人才中不少为贫寒有识之士。江南士子同样深深怀念他的高风亮节,每每提到他的名字都会感激涕零。

    张鹏翮平步青云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月,张鹏翮被召回京师,康熙帝褒奖他“天下第一等人”,提拔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七月二十五日,张鹏翮奉命祭告西岳华山。九月,张鹏翮到成都,顺路探望父母,陪同父亲张烺从成都历金堂回遂宁故里祭祖。同年冬,张鹏翮乘舟由三峡至荆州登陆至北京复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四月,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的“籽粒银”,张鹏翮和刑部尚书傅腊塔奉差往陕西审案。张鹏翮秉公执法,严惩贪污,督抚以下有违法都皆按法律治罪。七月,张鹏翮升为刑部尚书,由于他公直廉明,不避权贵,贪官污吏都畏惧他,凡是有有重大的案件,康熙帝总是派他去处理。他就任刑部尚书不久,江苏总督噶礼诬告苏州知府陈鹏年,说陈鹏年所作《重游虎丘诗》是反诗,康熙帝派张鹏翮查处此事。当时张鹏翮的儿子是噶礼的部下,专横暴戾的噶礼扬言:“张鹏翮若整到我的头上,我就杀了他的儿子!”但刚正不阿的张鹏翮并没有被他的威胁所吓倒,照样作出“直鹏年而曲噶礼”的实事求是的结论。十一月,张鹏翮改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康熙南巡,视察沿河工事,张鹏翮到扬州迎驾,随后便一同入京。六月,康熙帝命张鹏翮前往陕西结案,他直言陈书布喀和吴赫都与这件贪污案有关,并如是颁罪。同年,张鹏翮刻印《御制耕织图》,由康熙题诗,共计46幅图,是中国农业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由陕西回京。康熙帝对此很赏识,对大学士说:“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然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

    张鹏翮治黄十年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正值黄河泛滥,水患连年。上任前康熙帝指示张鹏翮“必须摧毁拦黄坝,清除芒稻河淤塞,开通黄河水道,依次兴修水利工程。”张鹏翮上任后首先撤销了协理徐廷玺的职务和他以“监工”之名随身携带的仆从,并且上书康熙帝:“部臣不应以查验为由,从中阻挠我主持河道工事的实施。”经过进行的一系列职务调整,治理黄河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想利用治理永定河的经验,准备把徐州到清口建筑堤坝的原料用石料代替泥土。张鹏翮上书反对:“用石头建坝必修要求有坚实的地基,但是河水无常,变化没有规律可循,况且沙土松浮,建造石堤的话工序繁琐,而且一旦告成是否稳固也难以预料”。于是康熙帝放弃了这一想法。张鹏翮根据“改石为土”的建议在堤坝上种草,来抵御牵制洪水的到来,得到圣祖的肯定。张鹏翮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作法。并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在张鹏翮的任内康熙帝曾三次南巡指导治河(康熙帝先后南巡六次)。康熙帝十分倚重张鹏翮治河,称他得到了治理黄河的秘笈,对大学士说:“张鹏翮自从出任河道总督监督河工以来,每天都乘马巡视堤岸,不辞劳苦。如果天底下做官的都像张鹏翮一样兢兢业业,那百姓们还有什么非议呢?”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月,山东泰安、沂州等地出现灾荒,康熙帝命令张鹏翮截留途经山东境内的漕粮两万石赈灾,而张鹏翮命令河员开常平仓二十八万石粮食分散赈灾,并上疏请奏补发山东治河官员的工资,此举受到康熙帝的训斥,指责他是置赈灾大局和国家财政困难于不顾收买人心、邀功请赏,并让他和王国昌二人将动用的粮谷“均摊赔补”。张鹏翮上书认错,圣祖不但原谅了他。而且还称赞他认真办事、廉洁奉公并且加太子太保衔。但张鹏翮此时也摊上了一大笔债务。

    康熙四十四年(1705)初,淮安道王谦弹劾山安同知佟世禄冒领治河工程款耽误了治理黄河的进度。张鹏翮下令将佟世禄撤职并且追讨贪污款项,佟世禄进京告御状。经查明佟世禄贪污一事,子虚乌有。当时圣祖命令徐潮详细调查此事。发现此事是王谦诬陷佟世禄,而张鹏翮听信一面之词处理了佟世禄。这件事使张鹏翮的威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臣纷纷要求惩办张鹏翮,但是康熙帝却宽恕了他。三月,康熙第五次南巡,视察高家堰堤工时,来到清口发现黄水倒灌,便质问张鹏翮,张鹏翮无言以对,并称不曾倒灌。康熙认为张鹏翮有巧饰用词、推卸责任、怠忽玩工之嫌,于是训斥道“此就是你们这些人毫不认错的问题。”并告诫他“眼前的治河工事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一两年后才方见成效,你们还是尽力完善为好。”他希望张鹏翮“虽然河工即将大功告成,但他不能居功自傲,盲目乐观,还应当更到位地预防护理。”

    五月,工部侍郎赵世芳疏议张鹏翮奏销钱粮浮冒13万余两,应交刑部治罪。康熙因对张鹏翮的清廉较为了解,十分宽宥,遂作出谕示:“供应治河人员的钱粮原本是不限数的,洪水凶猛的时候需要的就多,水位稳定的时候所需就少。你说的张鹏翮私吞的事必定不存在,是治河人员仗张鹏翮的势才有这样的说法,张鹏翮用人的能力不比他处理事情的强,他所用的人都担不了大事,所以才导致这样。”康熙虽然相信张鹏翮的清廉,但对王谦、张弼等人的举荐和任用,十分不满,便训斥他:“你之所以被王谦那种小人所欺骗,是因为你用人听事过于刻薄,也流于表面,往往他人一有做错事的口实你就加以追责,因此会像冤枉佟世禄那样冤枉好人。古代的大儒要求自己如同光风霁月一般胸襟开阔,况且你身为大臣是为了国家大局,如果你就单单的追求表面上的廉洁而矫枉过正,对于事情的的处理怎么会有益呢?”康熙帝继续巡视,渡河视察九里冈一带的工事时,发现张鹏翮指挥的工事十分严整,心里原本的不快也稍加舒缓,便赏赐张鹏翮御制的诗书扇。张鹏翮原本心存侥幸,但万没有料到同年七月,河水出现险情,黄、淮并涨,水势汹涌,古沟等多处堤岸漫缺。于是,张鹏翮再次遭遇了麻烦。康熙帝回京后,得到洪泽湖溃决的消息后,令九卿裁决。九卿经过决议得出“今年伏汛水涨都是由河道总督张鹏翮平日包庇手下玩忽职守、固执己见所导致”的结论,接着吏部拟制“河道总督张鹏翮对河工事务并不尽心筹划,导致堤岸冲决,实属失职,应当将其革职。”于是张鹏翮被免去了河道总督职务,然而,康熙帝毕竟深知张鹏翮的才干,并考虑其过去的廉能业绩,稍作思索,还是保留了张鹏翮的爵位,并让他继续留任,戴罪立功。

    康熙四十四年(1706年)十月,黄、淮河水大涨,治河工程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帝命令张鹏翮严加修治,堵塞决口,于是张鹏翮和漕运总督阿山决定疏浚河道,开鲍家营引河闸出张福口,这样可以减轻洪泽湖水突然猛涨对于高家堰的压力,使下游河道流速平稳,也就是“溜淮套”工事。工程修好后,张鹏翮和阿山、桑额奏请圣祖南巡视察。圣祖以“今即去仍然不能亲莅其地,则亦何事复往。”批复他们。康熙帝对此时的秋汛和没有亲自视察过的下游工程十分担忧,便指示张鹏翮“加早预防秋汛,之后如果有河工急务上奏。”这样更加激发了张鹏翮等人的干劲。鲍家营河闸工程客观上减轻了黄河水患,但这个工程带有一定的争宠献媚的味道,由于行事仓促,给工程地区的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张鹏翮等人的恳请之下,康熙帝最后一次南巡视察。这次南巡康熙帝对张鹏翮(1705—1707年)治河成绩十分不满,”在视察张鹏翮提出的“溜淮套工程”时,康熙帝询问张鹏翮对开凿“溜淮套”的看法,而此时的张鹏翮,却已被免职,更何况“溜淮套”是两江总督阿山提议兴建,而他与阿山之间的矛盾又形同水火。因而,张鹏翮言不由衷地回答道:“圣上爱民如子,臣下应当不惜用百万帑金来拯救众生。”康熙帝当即指责他说道:“你说的都是没有用的闲话,我所问的乃是关于河道事务的进程,与平时的官样文章不同。如果光是写点文字引用典故,当然可以敷衍成篇。要是说政事这样做可以,但是像治河这样的实务不是空话能够掩饰的。你应当将这河道应不应该开通一一明奏,为什么要用大话空话来糊弄我呢?”张鹏翮辩解道:“原是要我来奉皇上旨意阅视的,但觉得事关重大,所以由我和阿山、桑额一起陈奏,恭请皇上您亲自视察来定夺。”康熙帝便指责张鹏翮:“你身为河道总督,对于河工事务漫不经心,现在又用溜淮套可以建造的理由河请我亲自视察,实际上是为了推卸责任,属实欺下瞒上。”康熙帝还发现为了疏浚下河,张鹏翮等人不惜让百姓大规模迁移,导致多处地区和田产、坟冢被毁。康熙帝大怒,于是他把治理黄河的官员都叫到行宫外责骂,并训斥张鹏翮:“今天我一路上检查工事,看见地上标竿错杂,问你却什么都不知道,治理河道都是你独占尊位,怎么可以不留心这些地方呢?还有,张鹏翮你身为总河,已经到了要掘人骸骨的地步,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却干下如此残忍之事,读圣贤书又是为了什么?”于是已经被削官的张鹏翮再度被削爵(太子太保)。但是康熙帝出于治河大局的需要和张鹏翮治河确实有功考虑,此事没有深究,张鹏翮还是得以留任,继续治河。从此张鹏翮更加行事谨慎,不敢半分懈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黄、淮终于出现大治局面,漕运通达,黄河下游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张鹏翮得以官复原职,并免去他之前应该偿还的十万石粮食,不久他调任户部。

    张鹏翮吏治清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张鹏翮任吏部尚书近10年。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均归吏部负责。为了对付有人来说情、请托,张鹏翮在府邸的厅堂上,树了一尊关圣帝君塑像,周仓持刀威严旁立。每逢亲朋好友有私事请托时,他便指着塑像说:“关帝君在上,我怎么敢营私舞弊呢?”有些交谊甚笃的人,硬要求得一好的差使,张鹏翮微微一笑,诙谐地说:“周将军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很锋利,你不惧怕吗﹖” 打消登门请托者的邪念妄想。

    张鹏翮位极人臣

    雍正三年(1725年),七十七岁的张鹏翮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二月十九日(1725年4月1日),张鹏翮病逝于京邸,享年七十七岁,加少保,赐全葬,谥文端。

    张鹏翮主要影响

    张鹏翮政治

    治理盐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上任之初,他立即着手修复盐池和疏浚姚暹渠。“每遇山洪暴发,盐湖积满雨水,池中的盐类物质经过长期的蒸发,结成了盐板,定期生长出食盐。”盐池既需要有一定量的泉源溪流注入以免干涸,又要对注入的水量有所限制以免影响盐花的生成。所以盐池周围有护池墙,傍墙有护池堰。张鹏翮则力主修复塌陷的护池墙和护池堰。而姚暹渠可以在山洪爆发时将分流泄水。因此,疏浚姚渠,天旱可以注水入池,水多可以通泄无碍。经过张鹏翮修复盐池并疏浚姚暹渠,河东盐池的生产大为便利。

    在修复盐池和疏浚姚暹渠的同时,张鹏翮针对河东池盐的销售情况,采取了“核实盐引通盐”、“力请豁免加课”等措施。“在清代,盐都由官督商运,盐商领有官家的盐引,进行专卖”,因为河东有盐池,所以河东盐运司承担着生产和销售盐的任务。而盐商往往成为贪官盘剥的重点对象,如有的盐商领了盐引,官府却以种种名义“加课”。而盐商也有办法,要么不向官府交钱领取盐引,而是私自贩卖。要么通过贿赂取得好处。于是张鹏翮对上奏请豁免加课,他对巡盐御史李时谦和郝惟谦说道:“河东与江浙的盐户交纳同样的税是不合理的,江浙盐的产量要多于河东,交通运输条件要优于河东,因此,应免去河东增加的课税。”后经两位御史先后分别上疏奏请“免新加五分”“并免加增七分”,最终取消了“加课”,减轻了盐商的负担。对下凡是听闻手下受贿便厉声叱责,整肃盐政。经过努力,取得了“盐务大举”的实际效果。

    督抚浙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张鹏翮升任浙江巡抚。当时浙江吏治腐败,官府从上而下层层盘剥,税收拖欠,敲诈勒索,贪污风行,潜运与盐政弊端丛生,加上连年灾荒,导致民生贫瘠。

    第一,整顿吏治。清代官员,除去正常的俸禄外,还有许多“合法”的收入。张鹏翮在任巡抚期间,对如此名目繁多的、加重剥削人民的弊病,主张“杜绝各官赠礼,革除一切陋习”。张鹏翮多次提倡清廉、遏制贪污,提出官要以爱民为己任,为官者做事要处以公心。他还希望于此来培养官吏的素质,以使日趋衰败的吏治有所起色。而当时浙省各级官吏“大兴土木,公费私用,勒索富绅,广收门生”。下属则剥削小民以满足上级的要求,上下相蒙,惟利是求。张鹏翮大力整饰吏治,“精密谨严,事无巨细,亲为裁决”,从倡清廉,下谕让各级官员自我反省。张鹏翮还尽量减少刑罚、体恤囚犯,“执法时他大公无私,审案时他态度宽厚,断案时兼顾情理,始终都保持公平如一”。

    第二,治理漕运,核准盐课。浙江漕运的问题在几个沿海省份里最为严重:上至院道府厅下至监兑官、押运官及衙役、内丁无不克扣各项经费,导致运费不支,甚至还出现押运途中盗卖漕粮的情况。米官大多阳奉阴违,大肆勒索平民,使得他们生活日益艰难。州县官在征收漕粮时未能亲自临仓,存在委派给县承、主簿的不良现象,致使舞弊频繁发生。这些陋弊造成官吏贪污腐败成风,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致使农民负担加重。张鹏翮看到如此乱象,决心秉公执法。他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军民的建议,深入了解漕政所存在的弊端,对症下药,颁布了严格的漕政管理条约,约束各级官吏痛改前非,尽职遵行。自从唐宋经济中心南移以来,东南地区就成为历代统治者财赋之地,每年运往京师的漕粟里,来自浙江的就占据十分之三,因此浙江的漕运事关重大,功令较严,运粮船自从杭州出发后,抵通各程都有定例,逾期就要受罚,然而漕政又关系民生,因此,施惠又要周到,如果不加体恤,就会导致运丁穷困,而使得漕政不能按时竣工,如果不能整治贪官污吏,兴利除弊,就会导致农民穷困,以致钱粮不能及时上缴。张鹏翮正是意识到漕运能否通达与吏治败坏和民众穷困密切相关,从这层利害关系出发,张鹏翮陈奏潜运积弊二十四款,盐政陋规四款,请求一概革除。

    第三,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浙江遭遇旱灾。他疏言“夏季下雨时,虽然补种了稻子,但收获的米颗粒并不饱满,难以供应漕粮。恳请朝廷免征今年的粮食。”随后,绍兴和台州二府所属州县大旱过后,又遭遇台风,突发水灾,导致“存粮尽废,即使经过十年也难以恢复”。面对灾情,他一方面奏请朝廷拨款赈济,另一方面,“自己带头集资,动员属下募捐,倡导士绅富民资助,不一会儿就筹集到了几万石米。于是他下令再重新开垦沟壑播种。”他认为,“民田遭遇旱灾和洪涝,都与水有关,只要旱灾时能够疏导水道,洪涝时能够蓄泄积水,今后对于旱涝就没有担忧的顾虑了”。他亲自勘察海塘,因其年久破旧,便特地修筑堤岸用来抵御江潮,并疏通西湖水道,引导支流沟通农田,从而方便灌溉。他又大兴农田水利,责令各地的水利官将境内的山川、湖港、堤岸、堰闸等实际情况一一查明,只要有隐患的,逐一整治。

    张鹏翮水利

    张鹏翮上任河道总督之前就上书圣祖提出治理黄河建议多达19项之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挑浚深通各关键地段的河道和引河,以防淤塞;加高加厚各险要处的石堤和月堤,改土堤为石堤,以求坚固及时补砌岸堤够漏,以防塌陷;减并滚水坝,开挑引河,以杀水势;寻求适当时机宣泄湖水,以防水涨;调拨银两,整顿河官。同时,他还针对之前几位河督未能清除的治河工程积弊,又陈奏九款:坚筑加帮堤工,应将原堤夯实,再加上新土。筑堤时须先将平地夯深,务必使其坚固;运河、中河因顶冲处水势湍急,恐伤土堤,应用木柴排桩镶压;依法修砌湖河堤岸,方能永久;估计详审呈报险工,如有捏造,即以谎报为由参奏;将挑河挖出之土夯作成堤,以资捍御;从弯道处引河水,减小水势;工成之日,发给民工印票,免除徭役。这些条款制定了河工规式、检验标准、河员奖惩办法、节省钱粮工科及杜绝冒销等措施,并创立了给民夫印票作为酬劳的印票制度。康熙帝对此称赞不已,称这些措施“详悉切要,极其周备”,还褒奖他“每事奏请详明,实能宣力”,“从此久任河务,必能有益”。张鹏翮在全面勘察河工情形及条陈河工积弊之后,他的治河计划与施工方案,经允准后,便次第举行:

    (一)疏通黄河下游,大辟海口,使水有去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鹏翮上任伊始就堵塞了决口多年的时家码头,当时云梯关拦黄坝虽然阻挡上游黄河水在汛期向下游的肆虐。但是下游在汛期过后,由于得不到上游给水,导致河道水流干涸出现淤塞。于是张鹏翮上书“黄河水面宽八十三丈,那么拦黄坝也应照丈尺拆挑,这样才能满足宣泄洪水的需要。现在还急需堵住马家港,使水势不至于往一旁漫延,等到黄河大涨的时候,就开放新挖的河道,方可流通顺畅。这样就能清刷淤积的泥沙,到时候黄河入海,自然就能畅达。”张鹏翮在云梯关上下,拆除拦黄坝,使中下游黄河顺利入海,对中下游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张鹏翮将云梯关黄河下游地区的拦黄坝拆除后移至他处,从而使上游黄河水流一泻千里奔腾入海。圣祖非常高兴,将云梯关外的黄河河口,赐名“大通口”。

    (二)治理清口,保证漕运畅通。张鹏翮指出:入海口至清河口相隔太远,当务之急就是疏浚清河与淮河相会的地方。“清口是运河接入黄河的要处。而前代都没有黄河,只有泅水(黄河的前身)从西北来经过角城与淮河一起会入大海,都是清澈的水。而泅水比淮河更清澈,没有泥沙堆积污浊河水,所以唐宋以前从未听闻过清口的隐患,而问题是从有黄河开始的。之所以成为隐患,是从黄河夺淮入海而淮河难以抵挡黄河开始的。”清口是黄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漕运船只北上和南下,由于清口泥土大量淤积,已经达到和地面平行。使经过黄河进入运河的船只无法通行。张鹏翮根据地形地貌,从黄河北岸裴家场引黄河水,使黄河水淹没清口河身,使淤泥沉淀,由于引水地区的泥沙量不大,不会造成泥土的再次淤积,河水的加深必然会使河道通畅、漕船畅行。张鹏翮深谋远虑,在把清口淤泥导致漕船不通的问题解决后,通过开凿引河的办法,将清口堵塞漕运运输的问题彻底解决。

    (三)修治运河。对运河的治理,首先需要把高家堰治理好。高家堰是洪泽湖的东堤,清口是洪泽湖的出口,也就是淮河会黄的出口。它们是潜运畅通的关键,因此它们是当时治理的重点。“治理黄、淮二河的关键在于高堰,如果高堰牢固的话,那么淮河到清口的水势就自然会强于原本黄河夺淮入海的水势,黄淮二河都流向正常,那么运河也会通畅,而百姓也没有掉入河中而被淹死的顾虑了。”高家堰的堤工工程包括堵复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来的决口,修筑大堤石工。先筑小黄庄至周家桥段,然后延长至古沟,接着再由古沟延长至六坝(靳辅出任河督时筑造的六座石滚水坝),并在大堤的临湖面一律用柴草镶补,以上工程依次按顺序兴建,以防大湖波浪冲刷破坏。第二年,又加筑武家墩至运口一带堤工,与高家堰其余堤工一律相平。创筑拦湖坝一道,自新大墩至裴家场,束水御浪,敌黄济运。通过堵闭高家堰,使黄河水无法流入淮河,全部都流入清口,也是为保持洪泽湖的必要水量和水位,使其达到蓄清刷黄的目的,从而避免了高堰六坝东溃,通过白马湖、高邮湖等诸湖流入运河。另外再开三座滚水坝以泄溢槽之水,并在坝下就原有草家河、唐曹河开为引河,引河岸筑顺水堤,往堤内溢水,从而保护堤外民间田地和房屋。为三滚坝施工方便和需要,在原有天然滚坝之处,夯实土坚,溢水出唐曹河入白马湖。为潜船从淮阳里运河北上进入中运河疏通了水路。

    张鹏翮治理黄淮和之前的官吏不一样,其中很大的区别就是他常亲自深入河道湖口去考察,询问当地百姓,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河道资料。同时,他还积极向前人学习治河经验。比如,他采取“逢弯取直”的治河思路就来自李冰治理都江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经验。诸事亲力亲为,使得张鹏翮成为了河道治理的“行家”,这也是“张鹏翮得治河之秘要”的原因所在。

    张鹏翮治河,恢复、巩固和扩大了靳辅治河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10卷,稳定了东南半壁江山社会相对安定的局面;保证了河运畅通,南北交流,为 “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张鹏翮是靳辅之后最杰出的治河专家,对清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水利史》列专章介绍,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故人们将其比作上古治水英雄大禹。

    张鹏翮文学

    《遂宁张文端公全集》卷一

    张鹏翮工诗善文。清诗研究专家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对张鹏翮之诗作了中肯评价。张鹏翮现存诗600余首,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七言律绝,佳句络绎。张鹏翮的诗歌内容极其多样化,诸如民间疾苦、旅思羁愁、离怀别绪、英雄肝胆、儿女柔情、山川景色、乡土民俗、历史人文、异域风光等在其诗中均有呈现。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张鹏翮出使俄罗斯,往返百余日,写下不少纪行诗,表现出张鹏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意志,词精句美,诗意浓郁,气格高亢;俄罗斯异国风光,历历在目,这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

    胡传淮编选《张鹏翮诗选》

    张鹏翮诗歌的风格特征是“清新”、“质朴”。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简约易懂的风格特征才能使读者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对于诗歌语言,张鹏翩推重自然、质朴,这就使得诗歌语言风格洗练准确、洁净清纯,有种精纯自然之美。像《秋后百日红花盛开》诗中“红花独自娇秋色,翻笑西风拂柳条。”全用最习见之词语,最常见之景象,却精炼而准确地绘出了红花在秋后的姿态,其中“娇”和“笑”两字形象而生动,使得全诗富有活力,给人以清新、爽约的美感,难以忘怀。还有像《田家》“禾黍儿儿愿不违,衔泥燕子绕梁飞。闺中少妇条桑去,携得盈筐趁早归。”这首诗描写了禾苗的旺盛,燕子的忙碌,少妇的喜悦,刻画了一幅祥和的家居田园生活,质朴中显深厚,于平淡中透出一段活泼泼的清兴,直率款曲之情溢于言外,真可用清切自然来形容。

    张鹏翮论诗主性情,开清代性灵派先声。张鹏翮比清代性灵诗派主将袁枚早60余年,其诗论主张直接影响到其玄孙性灵派大诗人张问陶。学者吴庚舜说:“张问陶的诗歌理论一般文学史只着眼于袁枚对他的影响,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张鹏翮对他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张鹏翮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是不小的。

    张鹏翮轶事典故

    张鹏翮捍卫主权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5月,张鹏翮奉命为副使,随索额图所率使团到俄商定中俄边界。一行人进入荒漠时,常遇风暴,滴水皆无,有人渴死途中,张鹏翮两腿被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艰难前行。他在家书中写道:“愿效张骞,以身许国,予之志也。”经过克鲁伦河时,恰遇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战事,张鹏翮主张派使者前去说明路过原因,以免误会,但未被采纳。结果遭袭击被俘去先锋。使团众人惊惶欲退,张鹏翮厉声阻止说:“事出危险,正臣子捐躯效命之时,公等皆怯,某独当之!”后按张鹏翮意见派人前往解释原委,方消除误会,额诺德认错谢罪,放了先锋,让出通道。同行者无不叹服张鹏翮的义勇和胆识。这次深入漠北,显示了清王朝捍卫边疆的决心,为次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作出了积极贡献。张鹏翮更是“扬名中外,以清节著”。

    张鹏翮相不拜将

    在《新编云阳县志》记载和民间普遍流传着一个“相不拜将”的传说。康熙年间,张鹏翮回老家四川蓬溪扫墓祭祖,乘船途经云阳张飞庙时,随从提议进庙祭拜名将张飞。以清廉著称的张鹏翮觉得没什么可祈求的,便以“相不拜将”为由拒拜,继续航程30里后夜宿三坝溪。次日晨,船工醒来发现,昨晚泊好的船鬼使神差地倒退30里,停在了下游张飞庙脚下的渡口。张鹏翮认为是夜泊时没系牢船绳而顺流倒退了,启程上行30里后,又夜宿三坝溪,次日早晨,再次停在张飞庙脚下的渡口。张鹏翮还是不信邪,又上行30里停泊,次日天亮时,第三次停在庙脚的渡口,顿时大惊,他连忙登岸向张飞“谢罪”。张鹏翮返船启航时,突然江上清风鼓帆,将船顺风直送30里外的三坝溪。当然此说缺乏依据,张鹏翮在其诗《桓侯庙》中写道“:君侯正气足千秋,江上祠堂剑珮留。武定荆梁推虎将,文成刁斗羡名流。云安故垒烽烟静,天目孤城甲马游。扶汉精灵犹未了,英风凛凛在神州。”对桓侯张飞可谓赞誉有加。不过,他的另一首《桓侯庙》诗,却和民间传说多少有点沾边,诗中写道:“铜罗古渡蜀江东,多谢君侯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镇空舟。”

    张鹏翮题三苏联

    张鹏翮曾为眉州三苏祠撰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清代楹联家梁章钜《楹联丛话》云:“眉州三苏祠中,楹联林立,殊少佳构。惟大门有张鹏翮一联,最为大雅。”可见,张鹏翮一联,是清代三苏祠楹联中写得最好的一联,实为三苏祠楹联之冠军。

    张鹏翮历史评价

    张鹏翮史籍评价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张鹏翮)平生居官,清俭方整,有器局,于河工最著声绩。

    张鹏翮名人评价

    康熙帝:①天下廉吏,无出其右。②从前作清官者,宋文清一人,今日张鹏翮堪与之匹。张鹏翮自任总河以来,克遵朕指示,修筑工程,殚心尽力,动用钱粮,绝无糜费,比年两河安晏,堤岸无虞,深为可嘉。④张鹏翮在河道任总督数年,殚心尽力,不辞艰瘁。又清洁自持,朕甚为嘉悦。⑤不但为今之名臣,亦足重于后世矣!⑥张鹏翩做官极好,朕所素知,今到浙江朕亲自访问,不独百姓人人称好,即满洲营官兵每人人称好,是张某之做官已到至极之处,真可异也。若天下巡抚俱如此做好官,天下之民俱安。朕何忧哉!⑥东南大势在淮黄,绩奏平成出尚方。河定不烦劳再计,民安犹自视如伤。舳舻衔尾连千里,江汉朝宗尽八荒。国计苍生均永赖,乾坤万古壮金汤。(《恭和圣制淮黄告成韵》)

    雍正帝:①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树范岩廊,允矣千秋之茂典。②张鹏翮矢志端方,持身廉洁。早登清秩,洊陟崇班。筹疏濬于河防,克佐澄清之绩;掌铨衡于流品,久彰公正之操。五十余载,精白一心。③张鹏翮志行修洁,风度端凝。通籍词垣,旋效旬宣之绩;分司郎署,益征屏翰之才。十年殚力于河渠,疏凿之功丕懋。③张鹏翮素性恪恭,持躬清介。早登词馆,洊历曹郎。外而绩茂旬宣;内而望高卿尹。(《遂宁张氏族谱》卷三《御书》)

    张百龄:自靳文襄之后,继以张文端,措置之方,虽不外蓄清敌黄束水攻沙二语,而术精意美,于中秘妙,实有不可思议者。嗣起诸贤,如齐苏勒白钟山,谨守其成规;于襄勤稽文敏,善宗其遗意。故百数十年来,安澜顺轨,底绩平成,然考之成业。

    赵慎畛:遂宁张文端公鹏翮官巡抚,有清望,圣祖褒之为天下第一清官,至今流往家堂犹悬此额。累叶外任,皆守清白家风。官开化太守者名顾鉴,船山先生翁(张问陶)也。(《榆巢杂识》卷下)

    彭端淑:上方励精图治,毅然更新。公亦以身任天下事,因能授职,持大纲,去烦细,时议称贤相焉。公自弱冠入仕及为相,凡五十余年,名满天下。主上不疑,同官不忌,考诸史册,往往难之。(《张文端公传》)

    李调元:①文端论诗,以性情为主。②恬退实从肺腑中流出,不愧曲江(唐诗人张九龄)风度。(《蜀雅》)

    孙桐生:文端平生居官以清节重,扬历中外,早著循声。诗亦纯实简质,自是正声。(《国朝全蜀诗钞》)

    徐世昌:文端为治河名臣,行役之作,意境独超。(《晚晴簃诗汇·诗话》)

    胡传淮:张鹏翮历官五十余年,立志远大,以身许国,品行高尚,作风严谨,一生精覃,清操自矢,才干非凡,政绩卓著,名满天下,时称“贤相”、“清官”。

    张鹏翮主要作品

    《遂宁张文端公全集》清刻本,天津图书馆藏

    张鹏翮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治河全书》(10卷)《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兖州府志》《遂宁县志》《忠武书》《家规辑要》《信阳子卓录》等10余部著作,不少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中。光绪八年(1882年)刊刻的《遂宁张文端公全集》,凡七卷,内有诗二卷,收录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一七六册,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持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影印出版。

    张鹏翮出版图书

    标签: 清朝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