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克劳德·维维尔
2023-05-04 21:30
  • 克劳德·维维尔
  • 克劳德·维维尔 - 个人资料-作品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克劳德·维维尔:

原文名:Claude Vivier

出生:(1948-04-14)1948年4月14日 加拿大蒙特利尔(内或附近)

逝世:1983年3月7日(1983岁-03-07)(34岁) 法国巴黎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诗人民族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教师

知名作品:《悉达多(英语:Siddhartha (Vivier))》(1976年)《设拉子(英语:Shiraz (Vivier))》(1977年)《哥白尼(英语:Kopernikus (Vivier))》(1979年)《猎户座(英语:Orion (Vivier))》(1979年)《孤独的孩子(英语:Lonely Child (Vivier))》(1980年)《日本国》(1980年)《一位马可·波罗之梦》(1981–83年;未完成)

伴侣:克里斯托弗·科(英语:Christopher Coe)

师从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签名:


克劳德·维维尔(法语:Claude Vivier,法语发音:[klod 'vivje];洗名克劳德·罗歇(法语:Claude Roger);1948年4月14日-1983年3月7日),加拿大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诗人和魁北克民族音乐学家。在科隆跟随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学习后,维维尔成为“德国反馈”(英语:German Feedback)音乐运动的创新成员,现在被认为是频谱音乐(英语:Spectral music)的一种。他也是欧美第一批将巴厘岛音乐(英语:Music of Bali)和甘美兰元素融入作品的作曲家,与卢·哈里森、约翰·凯奇和同样来自魁北克的科林·麦克菲(英语:Colin McPhee)一起。

尽管维维尔作曲节奏缓慢,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但他的音乐语言是巨大而多样的。他在作品中创新地操纵泛音列,并加入微分音来复制这些频率,这确立了他在欧洲频谱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他后来将这种作曲技术称为色彩游戏(法语:jeux de couleurs)。他还将序列主义、十二音技法、具象音乐、延伸技巧(英语:Extended technique)、超现实主义、魁北克传统民歌等元素融合。维维尔作品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自传式的——常围绕着孤独和被排斥,寻找爱和伴侣,以及于异国他乡的航行。他利用自己的个人经历来推进一种前卫的风格,用法语、德语和他的自创语言(法语:langue inventées)创作声乐。他被认为是加拿大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利盖蒂·捷尔吉将维维尔推崇为“他那一代最重要、最具原创性的作曲家”。

维维尔是已出柜的男同性恋者。他在法国巴黎被残忍地谋杀,年仅34岁。他的死亡在欧洲和北美都成为热议话题,他也是当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恐同暴力受害者之一。许多人认为他是LGBT群体历史斗争的殉道者,但部分评论家和维维尔的密友认为他是在严重的抑郁和焦虑之后故意安排自己的死亡。

标签: 音乐家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