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712-06-28)1712年6月28日 日内瓦共和国日内瓦
逝世:1778年7月2日(1778岁-07-02)(66岁) 法兰西王国埃默农维尔
时代:18世纪哲学(近代哲学)
地区:西方哲学
学派:社会契约论浪漫主义启蒙运动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哲学、形而上学、语言学、音乐、教育学、美学、文学、自传
著名思想:公共意志、性本善、公民宗教、人民主权论、积极自由
受影响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普鲁塔克、圣奥古斯丁、蒙田、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笛卡尔、布莱兹·帕斯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格劳秀斯、普芬多夫、马勒伯朗士、孔狄亚克、孟德斯鸠
影响于康德、席勒、费希特、歌德、荷尔德林、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大革命、罗伯斯庇尔、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休谟、亚当·斯密、萨德侯爵、马克思、恩格斯、萨特、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尼采、达尔文、弗洛伊德、普鲁东、柏格森、涂尔干、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沃斯通克拉夫特、德米特里·克兹科斯、托尔斯泰、梭罗、卡尔·施米特、德里达、列奥·施特劳斯、叔本华、恩斯特·卡西尔、斯塔罗宾斯基、杜威、罗尔斯、福柯、哈贝马斯、朱迪丝·N·施克莱、罗伯特·丹屯
核心概念反君主主义自由人民主权共和制公众事物社会契约
流派古典联邦凯末尔纳赛尔新韦尼泽洛斯
共和制的类型自治资本主义基督教企业民主联邦联邦议会伊斯兰议会人民革命姐妹苏维埃
重要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西塞罗詹姆斯·哈灵顿托马斯·杰斐逊约翰·洛克詹姆斯·麦迪逊孟德斯鸠波利比乌斯让-雅克·卢梭阿尔格农·西德尼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历史罗马共和国部落议会古雅典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西属美洲独立战争自由三年法国二月革命1910年10月5日革命辛亥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土耳其独立战争1921年蒙古革命1922年9月11日革命1935年希腊未遂政变西班牙内战1946年意大利宪法公投7月23日革命7月14日革命北也门内战桑给巴尔革命1969年利比亚政变1970年柬埔寨政变政权变革伊朗伊斯兰革命1987年斐济政变尼泊尔内战
各国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爱尔兰牙买加摩洛哥荷兰新西兰挪威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国苏格兰美国日本
相关主题社群主义民主自由主义君主主义
政治主题
查论编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法语发音:[ʒɑ̃ ʒak ʁuso];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启蒙时代的法国与日内瓦哲学家、政治理论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出身于当时还是独立国家的日内瓦。卢梭所著的论文《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改良风俗是否有益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对哲学发展极其重要;其《社会契约论中所论述的人民主权及民主政治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可见于近代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至现代的政治、哲学还有教育思想。他认为不论是传统和现代的公民社会,都一样始于私人财产。
卢梭的小说作品《爱弥儿(Émile)是一篇关于全人公民教育的哲学论文,对康德影响甚大。其言情小说《新爱洛伊斯对前浪漫主义(pre-romanticism)及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发展十分重要。不过,一些知名学者认为卢梭虽然预示了浪漫主义的诞生,但是其“现代文学姿态”其实早已“超越了感伤的浪漫主义”,而其崭新的语言观甚至“一直延续到了超现实主义那里”。
卢梭的的自传体作品《忏悔录是现代自传的开端,而其文章《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也说明了十八世纪的一个“感性时代”(Age of Sensibility)运动,其特征是更加注重主体性及自我反省,对现代写作也有所影响。卢梭对于个体自由、本真自我和主体性存在等问题的强调为现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卢梭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和语言起源等问题的研究不仅开创了“历史社会学”,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并且被认为预言了二十世纪的结构主义原理,甚至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先驱。
卢梭同时亦精通作曲和乐理,他发明了简谱,并作有七部歌剧以及若干其他形式的作品。其风格与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及卡尔·飞利浦·爱马努埃尔·巴哈属于同一时期,融合了后巴洛克及古典时期的特征。其著名作品有单幕歌剧《乡村中的占卜师,其中一首为后来被贝多芬改编为独立曲目的《Non, Colette n'est point trompeuse。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卢梭是雅各宾俱乐部中最受欢迎的哲学家,他在死后十六年(1794年)获以国家英雄身份葬于巴黎先贤祠。
标签: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