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昌是山西闻喜县人。他长期致力于探索棉花丰产规律,先后创造出“冷床育苗”等十多项棉花栽培新方法和“双秆棉”、“多秆两层”新株型棉,为提高棉花产量、解决棉花脱蕾落桃问题作出重大贡献。1992年12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吴吉昌逝世,享年83岁。
人物简介
吴吉昌(1910.6.24——1992.12.24)
n闻喜县东镇涑阳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涑阳村党支部书记,东镇公社副书记,闻喜县委常委、闻喜县科委主任,科协主席,运城地区科协副主席,山西省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晋中地委棉花顾问,山西省棉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科学大会主席团成员,他的棉花科研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被誉为农民科学家。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获得金质奖章。
,突出贡献
吴吉昌的家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公社涑阳大队。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科学上具有一种顽强的探索精神。人们说,没人去的地方,吴吉昌也要闯三回。他在植棉技术上先后探索创造了“冷床育苗”、“芽苗移栽”等九项科研成果,《人民日报》曾发表过社论,推广他的经验。由于他对祖国的贡献,毛主席和周总理曾多次接见过他。
n他回到家乡,立即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总理交给的任务,并组织群众进行了直播、移栽、套种等各种对比试验。吴吉昌日夜在棉田里观察研究,连吃饭都端着碗蹲地地头。
n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吴吉昌受到了近百次的批斗。在恐吓和辱骂声中,他始终不屈地回答:“我研究棉花,一不图名,二不为利,我是在完成周总理给我的任务!” 林彪反党集团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了。1973年2月,吴吉昌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他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担任了涑阳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n“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吴吉昌获得了彻底解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继“一株双秆”之后,又培育出一种“多秆两层”新株型的棉花。
n1977年的8月,中国农林科学院组织十三个省市的近百名科学家和植棉能手来涑阳参观。他们走进两亩“多秆两层”棉花试验田,都不肯出来了。他们有的数苗,有的数桃,有的掏出皮尺来量果枝节间的距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上万株棉苗,每株上面长多少果枝、结多少桃,每个桃长在什么地方,好象都是经过人们巧装布置一样。
n人们看到,这种株型的棉花,上下两层都能充分利用光照,中间通风,平均每株成桃28.3个,比“一株双秆”棉增加五至六个桃,比单株棉增加十一个桃。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成就。在解决棉花脱蕾落桃这个科学难题上,吴吉昌已经从栽培体系方面闯出了一条道路。大家兴奋地跟吴吉昌握手,热烈祝贺说:“毛主席指示要解决脱蕾落桃问题,你算是把它抓住了。”
n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吴吉昌作为五届人大代表参加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盛会。这个六十九岁的老人听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心情十分激动。他说,现在离周总理交给我完成任务的时间还有八年,我决心提前五年,攻下落铃关,实现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的遗愿。
n吴吉昌已被邀请出席即将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贡献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他对党的感情,是他那种无私无畏,自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庄严使命,在迫害面前,他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他不灰心。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倒下去爬起来,永远是“啥也别想挡住俺”这么一句话。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这个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n吴吉昌1959年以来,先后创造和运用了“冷床育苗”、“一窝双株”、“巧留油条”、“芽苗移栽”、“棉麦套种”、“计划整枝”、“一株双杆”等14项植棉技术,为棉花全苗壮苗,早发稳长,增蕾保桃,减少脱落,稳定高产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吴吉昌的植棉经验,他5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65年2月和1966年1月,周恩来总理两次接见了他,亲自交给他研究棉花少落桃和不落桃的任务。
n他的植棉技术在北方广大棉区获得推广。进入晚年,仍然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坚持研究,坚持试验,坚持植棉,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他的棉花试验田,蕾铃脱落率由1978年的40%下降到1979年的35%以下,亩产皮棉125.9公斤。进入古稀,体弱多病,但他仍然坚持棉花试验,到各地传授植棉经验,深受群众爱戴。人民日报<<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介绍了主要事迹。
,人物评价
吴吉昌是从山西省闻喜县涑水河畔棉花地里走出来的普通棉农,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造出“冷冻育苗”、“芽苗移栽”等十多项植棉新技术。《人民日报》曾为他发表了题为《棉花栽培史上的一场革命》的社论。他的科研成果,使他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被党和国家誉为农民科学家。1979年12月,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并颁发金质奖章。
n1965年2月和1966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曾两次接见吴吉昌,要他研究棉花蕾脱落问题。从此,这个伴随共和国走过贫困、劫难和光荣的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了棉花事业,他用自己的心血,燃烧自己的灵魂,为棉花高产、稳产传递着不屈的意志和不泯的精神。
n吴吉昌不图名、不图利,一心扑在棉花上;吴吉昌在困难面前不弯腰,日日夜夜搞试验;在“四人帮”猖狂时,吴吉昌“棒打不低头,银花遍地开”。是何等力量支持着吴吉昌?是什么精神鼓舞着吴吉昌?经过穆青一次次访问,一回回交谈,一年年往来,穆青终于揭示出其中的奥秘,他以这位神奇的棉花老人的血管里流淌的血液凝成了一串串文字,写出了吴吉昌和他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
n吴吉昌生前曾先后到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江苏、陕西、上海、北京、唐山地震灾区传授植棉新技术,亲自给数以万计的棉农讲解、示范。他已把周恩来总理交给他时的棉花蕾铃脱落率的70%-80%,减少到30%以下。吴吉昌带着对周总理的嘱托圆满地走了。
n如今,为吴吉昌的棉花事业和他不泯的精神的传递添薪的穆青社长也离开我们快满四周年了。穆青和吴吉昌这两位人民的赤子,他们的不朽业绩和可歌可泣的友谊,时刻启迪着和鼓舞着我们,做人要永远“堂堂正正,别无所求”。
n1992年12月24日,吴吉昌因患重感冒突然病情恶化,不幸逝世,享年83岁。1993年1月3日,闻喜县委、县政府在闻喜为他召开追悼会,穆青委派高长富带着他写的两副挽联赶到闻喜。其中的一副挽联上写道:“谋求老百姓的幸福沐雨栉风披星戴月一生艰辛从不谋私逐利;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满腔心血付与棉树银花。”对吴吉昌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n“吴吉昌虽然逝世了,但他那种为了真理、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啥也别想挡住俺’的革命精神,永远教育和鼓舞着我们披荆斩棘。”涑阳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赵奋子说,“涑阳村有680亩耕地,人均耕地仅0.8亩。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种棉花的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劳力都在‘海鑫’打工。吴劳模为我们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为涑阳人谋了福利,是涑阳村的巨大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这宝贵的资源。新农村建设中,村里建起了以吴吉昌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弘扬吴劳模的伟大精神。这是涑阳村搞好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所在。”
标签: 农学家
- 津田仙 09-11
- 陶哲轩 08-22
- 裴鉴 (植物学家) 08-05
- 鲁国镛(天文学家) 07-24
- 罗伯特·克拉夫特Robert K 07-24
- 乔瓦尼·多梅尼科·马拉迪 07-24
- 夏尔-欧仁·德洛奈 07-23
- 板垣公一 07-23
- 平山清次 07-23
- 杰里·尼尔森 07-23
- 钱燕文 07-23
- 乔珀托斯·史汀史翠普 07-23
- 奥斯瓦尔德·黑尔 07-23
- 罗伯特·丹尼·卡迈克尔 07-23
- 维克托·卡茨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