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长春(朝鲜语名우장춘,日本名须永长春,1898年4月8日-1959年8月10日),韩国农学家、植物学家。1898年生于日本东京,其父亲是韩国人,母亲是日本人,日本名须永长春。禹长春1916年进入东京大学农学系。1919年毕业,进入日本政府农务省工作。1936年,因一篇关于芸苔属植物的染色体分析的论文获重视,提出了著名的“禹氏三角”。1950年回到韩国。他使韩国不用再从日本进口种子,又研制无核西瓜。,有韩国“现代农业之父”之称。釜山有其纪念馆。禹长春的四女朝子,为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妻子。
人物生平
禹长春的父亲禹范善因参与乙未事变而流亡日本,1898年4月,他与日本人酒井仲生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禹长春。1903年,禹范善被韩国人高永根以“为国母报仇”的名义暗杀,刚刚5岁的禹长春就失去了父亲,并在孤儿院度过了三年。后来,他的母亲把他从孤儿院接了回来,为了供他上学,连他父亲的墓地都卖掉了。这样,禹长春在艰苦的环境中维持学业,终于在1916年,借助奖学金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实科学习农学。
当时,由于他的父亲是朝鲜人,这个身份使他在日本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尽管受到了在不平等的对待,但是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1919年,他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日本农林省农业实验场工作,并在那里进行种子培育研究。
,学术研究
禹长春后来发表的题为《通过杂交看遗传》的研究论文,让全世界的生物学界都为之震惊。
当时,生物学界已经提出,通过两个不同物种的结合,能培育出新的品种,然而这样的观点并没有能够被实验所证实。禹长春用白菜科的蔬菜进行实验,证明了油菜是白菜与卷心菜的染色体相结合而出现的。同样,他的实验还证明,雪菜与芸苔属植物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
这样,禹长春提出了物种杂交上的重要理论“禹氏三角”。后来,他又成功用单瓣矮牵牛花培育出复合花。1936年,他在东京帝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渐渐成为世界遗传学的育种名家。他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了补充,并开创了“遗传改良”的学科框架。这个理论被收录进瑞典等许多国家教科书。一举成名的禹长春博士本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进行很轻松的研究,但是,他却选择回到韩国。
当时,韩国正因为农业技术的落后而面临很大的危机。为了重新振兴农业,韩国政府求助于禹博士。1950年3月,回到韩国的禹长春开始进行适合韩国国情的育种研究。禹长春把家人留在日本,独自一人回到韩国。他并没有进入政府担任农林部长官,而是选择担任韩国农业研究所所长,以便进行科学研究。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究出先进的育种技术,并培育出优良的种子。而且,他根据某些植物无法受粉或没有花粉的特性,研创了“杂交第一代种子培育法”,使得韩国比其它国家更早步入了“杂交第一代种子”的时代。
另外,他还改良了土豆的栽培品种,成功解决了土豆因遭受虫害而无法食用的问题,这也使韩国在朝鲜战争以后的国内粮荒得到了缓解。他根据韩国国情,改良了白菜和萝卜的种子,使韩国实现了蔬菜种子的自给。1953年,禹长春根据日本京都大学木原均教授研发的“无籽西瓜理论”,成功培育出无籽西瓜,为韩国科学务农带来了信心。
,人物贡献
1945年,韩国全国人口中,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农业人口。在长达36年的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韩国的蔬菜需要全部从日本进口。因为在韩国本土,连一个能够生产白菜和萝卜种子的企业都没有。因此,尽管国家光复了,但韩国与日本的贸易交流也被中断了,韩国的种子进口,成了很大的难题。这时,韩国政府委托在日本留学过的禹长春博士进行种子培育。
禹长春博士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将韩国落后的农业技术渐渐提升至世界级的水平,就这样,曾经是种子进口国的韩国,摇身一变成为了种子出口国。1959年8月10日,禹长春博士逝世。他用毕生的精力为韩国打造出了优良种子的生产体系。也正是因为有了禹长春博士,韩国的农业才有了发展的基础。就像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所说的:“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禹长春为民族农业所做的贡献获得了整个韩国的尊重,他也被韩国人授以“现代农业之父”的称号。
标签: 农学家
- 津田仙 09-11
- 陶哲轩 08-22
- 裴鉴 (植物学家) 08-05
- 鲁国镛(天文学家) 07-24
- 罗伯特·克拉夫特Robert K 07-24
- 乔瓦尼·多梅尼科·马拉迪 07-24
- 夏尔-欧仁·德洛奈 07-23
- 板垣公一 07-23
- 平山清次 07-23
- 杰里·尼尔森 07-23
- 钱燕文 07-23
- 乔珀托斯·史汀史翠普 07-23
- 奥斯瓦尔德·黑尔 07-23
- 罗伯特·丹尼·卡迈克尔 07-23
- 维克托·卡茨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