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818-04-08)1818年4月8日 普鲁士王国黑森大公国基森
逝世:1892年5月5日(1892岁—05—05)(74岁) 德意志帝国柏林
母校:基森大学
知名于:霍夫曼降解反应霍夫曼消除反应霍夫曼电量计霍夫曼-洛夫勒反应霍夫曼-马蒂乌斯重排反应球棍模型
配偶:Helene Moldenhauer(1846)Rosamond Wilson(1856)Elise Moldenhauer(1866)Bertha Tiemann(1873)
奖项:皇家奖章(1854)科普利奖章(1875)法拉第讲座奖(英语:Faraday Lectureship Prize)(1875)阿尔伯特奖章(英语:Albert Medal (Royal Society of Arts))(1881)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有机化学
机构:波恩大学皇家化学学院伦敦帝国学院柏林大学
博士导师: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博士生:理查德·阿贝格欧根·班伯格(英语:Eugen Bamberger)拉扎尔·埃德亚努(英语:Lazăr Edeleanu)弗里兹·哈伯鲁道夫·尼采(英语:Rudolf Nietzki)阿道夫·皮纳(英语:Adolf Pinner)费迪南德德·蒂曼(英语:Ferdinand Tiemann)卡尔·冯·奥沃斯
施影响于:威廉·珀金
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德语:August Wilhelm von Hofmann,1818年4月8日—1892年5月5日)是一名德国化学家,对有机化学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他对苯胺的研究帮助奠定了苯胺染料工业的基础,他对煤焦油的研究为他的学生查尔斯·布莱克福德·曼斯菲尔德(英语:Charles Blachford Mansfield)提出提取苯和甲苯并将其转化为硝基化合物和胺的实用方法奠定了基础。霍夫曼的发现包括甲醛、二苯肼、异腈和烯丙醇。他制备了三种乙胺和四乙基铵盐化合物,并确定它们与氨的结构关系。在基森大学师从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之后,霍夫曼于1845年成为皇家化学学院(现在是伦敦帝国学院的一部分)的首任院长。1865年,他回到德国,接受柏林大学的一个职位,担任教师和研究员。回国后,他于1867年联合创立德国化学学会。在伦敦和柏林,霍夫曼重新创造了李比希在基森建立的实验室教学风格,培养一个专注于实验性有机化学及其工业应用的化学学校。
霍夫曼在化学领域获得几个重要奖项,包括皇家奖章(1854年)、科普利奖章(1875年)和阿尔伯特奖章(英语:Albert Medal (Royal Society of Arts))(1881年)。1862年,他被选为美国皇家艺术学会的成员。他在七十岁生日时被授予荣誉称号。他的名字与霍夫曼电量计、霍夫曼降解反应、霍夫曼-马蒂乌斯重排反应、霍夫曼消除反应以及霍夫曼-洛夫勒反应有关。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oldid=76618812”分类:1818年出生1892年逝世皇家奖章获得者科普利奖章获得者德国化学家柏林洪堡大学教师波恩大学教师哥廷根大学校友吉森大学校友黑森人柏林洪堡大学校长隐藏分类:含有hCards的条目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含有德语的条目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N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S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ELIB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19元素的规范控制含有大英百科全书链接的条目标签: 化学家
- 彩乃圣罗(彩乃せいら) 07-24
- 心阳希美(心陽のぞ美) 07-24
- 七绪绯美佳(七緒ひみか 07-24
- 阳野爱实(陽野めぐみ) 07-24
- 1818黄金眼郑女士 07-24
- 发际线男孩小吴 07-24
- 乔瓦尼·多梅尼科·马拉迪 07-24
- 夏尔-欧仁·德洛奈 07-23
- 板垣公一 07-23
- 平山清次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