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Amalie Emmy Noether(1882-03-23)1882年3月23日 德意志帝国巴伐利亚王国埃朗根
逝世:1935年4月14日(1935岁—04—14)(53岁)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尔莫尔
国籍:德国
母校:埃朗根-纽伦堡大学
知名于:抽象代数理论物理学纳脱定理
奖项:阿克曼-托伊布纳纪念奖(英语:Ackermann–Teubner Memorial Award)(1932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数学、物理学
机构:哥廷根大学布尔莫尔学院
论文:Über die Bildung des Formensystems der ternären biquadratischen Form(论三元双二次型不变量的完整系统)(1907年)
博士导师:保罗·哥尔丹
博士生:马克斯·多伊林(英语:Max Deuring)汉斯·菲廷格雷特·赫尔曼(英语:Grete Hermann)曾炯雅各布·列维茨基(英语:Jacob Levitzki)奥托·席林(英语:Otto Schilling)恩斯特·维特(英语:Ernst Witt)
阿马莉·埃米·纳脱(德语:Amalie Emmy Noether,德语:[ˈnøːtɐ],1882年3月23日—1935年4月14日),德国数学家,是抽象代数和理论物理学上声名显赫的人物。帕维尔·亚历山德罗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让·迪厄多内、赫尔曼·外尔和诺伯特·维纳等学者都把纳脱誉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数学家。她所开发的数学领域包括环、域和域上的代数;在物理方面,她所证明的纳脱定理揭示了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之间的紧密关系。纳脱出生于德国弗兰肯地区埃尔朗根镇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数学家马克斯·纳脱(英语:Max Noether)。纳脱高分通过法语和英语考核,原先准备做法语和英语老师,但最终选择了到父亲任教的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学习数学。她在保罗·哥尔丹的指导下,于1907年完成博士论文,然后在埃尔朗根数学研究所无薪工作了七年。女性在当时一般不允许担任教职。1915年,大卫·希尔伯特和费利克斯·克莱因邀请她到世界领先的哥廷根大学数学系任职,但受到了哲学系教授的反对。纳脱因此藉希尔伯特的名义教授了四年。1919年,纳脱终于获得特许任教资格和讲师的头衔。
纳脱在哥廷根大学数学系举足轻重。1924年,荷兰数学家巴尔特·伦德特·范德瓦尔登(英语:Bartel Leendert van der Waerden)加入了纳脱的研究团队,她的研究成果成为了范德瓦尔登1931年教科书《现代代数第二卷的基础,影响深远。1932年,纳脱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致辞,以她在代数上的造诣名扬四海。次年,德国纳粹政府下令禁止犹太人担任大学教职。纳脱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布尔莫尔学院担任教授。1935年,她因卵巢囊肿接受手术,四天后不治,享年53岁。
纳脱的数学研究生涯可分为三个时期。在1908至1919年的第一段时期内,她对代数不变量和域的领域做了重大的贡献。在变分法中的微分不变量方面,她所证明的纳脱定理成为了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的数学定理之一。在1920至1926年的第二段时期内,她所开展的工作将彻底改变抽象代数。她在1921年发表《环的理想理论论文中,将交换环理想理论发展成应用广泛的工具。她巧妙地运用升链条件,所以满足此条件的数学对象都附有纳脱的名字,如纳脱环等等。在1927至1935年的第三段时期内,纳脱在非交换代数(英语:noncommutative algebra)和超复数方面屡有建树,并将群的表示论与模和理想理论整合为一。除了自己发表论文以外,她还深深影响了其他的数学家,在代数拓扑等相去甚远的数学领域也有她的踪迹。
标签: 物理学家
- 彩乃圣罗(彩乃せいら) 07-24
- 心阳希美(心陽のぞ美) 07-24
- 七绪绯美佳(七緒ひみか 07-24
- 阳野爱实(陽野めぐみ) 07-24
- 1818黄金眼郑女士 07-24
- 发际线男孩小吴 07-24
- 乔瓦尼·多梅尼科·马拉迪 07-24
- 夏尔-欧仁·德洛奈 07-23
- 板垣公一 07-23
- 平山清次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