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1879年3月14日 德意志帝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今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
逝世:1955年4月18日(1955岁—04—18)(76岁)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死因:腹主动脉瘤
居住地: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美国
公民权: 德意志帝国符腾堡王国(1879–1896)无国籍(1896–1901) 瑞士(1901–1955) 奥匈帝国(1911–1912) 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王国(1914–1918) 魏玛共和国(1918–1933) 美国(1940–1955)
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联邦教师文凭,1900年)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5年)
知名于: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光电效应质能等价爱因斯坦场方程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宇宙学常数经典统一场论EPR佯谬
配偶:米列娃·马利奇(1903年结婚—1919年结束)爱尔莎·洛文塔尔(1919年结婚—1936年结束)
儿女:莉瑟儿·爱因斯坦(英语:Lieserl Einstein)汉斯·爱因斯坦爱德华·爱因斯坦(英语:Eduard Einstein)
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年)马泰乌奇奖章(1921年)科普利奖章(1925年)普朗克奖章(1929年)时代20世纪百大人物(1999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
机构:瑞士伯尔尼专利局(英语: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苏黎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布拉格查理大学柏林大学普鲁士科学院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莱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博士导师:阿尔弗雷德·克莱纳
爱因斯坦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发觉经典力学与电磁场无法相互共存,因而发展出狭义相对论。他又发现,相对论原理可以延伸至重力场的建模。根据研究出来的一些重力理论,他于1915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持续研究统计力学与量子理论,这让他给出了粒子论与对于分子运动的解释。1917年,爱因斯坦应用广义相对论来建立大尺度结构宇宙的模型。
阿道夫·希特勒于1933年开始掌权成为德国总理之时,爱因斯坦正在走访美国。由于爱因斯坦是犹太裔人,所以尽管身为普鲁士科学院教授,他并没有返回德国。1940年,他定居美国,随后成为美国公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在一封写给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里署名,信内提到德国可能发展出一种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弹,因此建议美国也尽早进行相关研究,美国因此开启了曼哈顿计划。爱因斯坦支持增强同盟国的武力,但谴责将当时新发现的核裂变用于武器用途的想法,后来爱因斯坦与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共同签署《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核武器的危险性。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一生总共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和150篇非科学作品,有“现代物理学之父”之誉。他卓越和原创性的科学成就使得“爱因斯坦”一词成为“天才”的同义词。
标签: 物理学家
- 彩乃圣罗(彩乃せいら) 07-24
- 心阳希美(心陽のぞ美) 07-24
- 七绪绯美佳(七緒ひみか 07-24
- 阳野爱实(陽野めぐみ) 07-24
- 1818黄金眼郑女士 07-24
- 发际线男孩小吴 07-24
- 乔瓦尼·多梅尼科·马拉迪 07-24
- 夏尔-欧仁·德洛奈 07-23
- 板垣公一 07-23
- 平山清次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