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翼青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975年7月3日生于江苏无锡。1993年毕业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中,同年考入南京大学新闻系,1998年留校任教。2002年起师从周晓虹攻读社会学博士,2006年12月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2010年6月,师从黄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分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传播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媒介社会学。曾有过业界工作(曾在《香港文汇报》工作过一年,并在《中华工商时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实习,发表过近20万字的各种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课教学研究的经历。人才称号: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大学登峰B计划目前主要承担课程:1、全校公选课:媒介环境学名著导读、传播政治经济学名著导读、媒介与文化经典文献导读2、博士研究生课程: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3、硕士研究生课程:传播理论前沿4、本科平台课程:媒介通论5、本科专业课:深度报道、社会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课题“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环境的对策研究”。2、主持省级课题“新形势下网络媒体先进典型宣传的效果研究”。代表性专著与工具书:1、《美国传播思想史》(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2、《西文传播学术史手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美国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独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了骆正林等学者的书评,该书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奖三等奖。4、《中国传播学30年:1978-2008》(第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5、《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独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等杂志发表了王怡红、吴飞等学者的书评。该书获得南京大学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6、《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独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该书出版后,《中国图书评论》、《学海》、人民网、中华传媒网等多家媒体发表了陈力丹等学者的书评,对该书以较高的评价。主持国家课题1、主持国家课题一般项目“美国传播理论史研究”(2017),在研2、主持国家课题青年项目“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环境的对策研究”(2009),已结项曾获主要奖励:首届南京大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019)南京大学魅力导师(2018)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3/5)“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2015)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14)推动中国读书十大人物(2013)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201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4/5)研究领域
""近期论文
A.《新闻与传播研究》刊发论文:1、词语演变中的“大众传播”:从神话的建构到解构,2015年第11期2、建构与消解:“批判学派”概念的变迁,2015年第8期3、凯瑞的“仪式观”:美国文化研究本土化的困局,2015年第3期4、“奇观”之于“景观”:论凯尔纳对德波的跨文化解读,2013年第6期。5、论文化向度与社会向度的传播研究,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传播实证研究:从中层理论到货币哲学, 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流言背后的结构性因素,2008年第3期。8、论传播研究范式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兼论中国传播学30年来的得失,200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9、传播技术与文明变迁:传播学的永恒母题——基于传播学科的思考, 2007年第1期。10、试论21世纪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4期。B.《国际新闻界》刊发论文:1、大众传播学抑或大众心理学:对美国传播学主导范式的再书写,2019年第8期。2、显现的实体抑或意义的空间:反思传播学的媒介观,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中国传播学40年:基于学科化进程的反思,2018年第1期。4、历史的想象力:处于因果陷阱中的《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2015年第4期。5、“理解麦克卢汉:写于麦克卢汉的百年诞辰”,2011年第7期。6、“知识分子抑或专家:传播学二元对立框架的背后”,2010年第4期。7、“对魔弹论的再思考”,2009年第8期。8、“双重学术标准的形成:对批判学派‘夭折’的反思”,2008年第7期。9、“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神话的背后”,2007年第4期。10、“试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技术主义范式的建构”,2006年第8期。C.《新闻大学》刊发论文1、碎片化的新闻专业主义:一种纯粹概念分析的视角,2018年第6期。2、媒介化社会理论的缘起:传播学视野中的“第二个芝加哥学派”,2017年第6期。3、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再论使用满足理论,2016年第1期。4、“范式的重塑:社会化媒体的时代对功能主义路径的反思”,2012年第2期5、“论广告创意的神话”,2011年第2期D.《现代传播》刊发论文1、媒介理论范式的兴起:基于不同学派的比较分析,2018年第4期2、为媒介技术决定论正名:兼论传播思想史的新视角,2017年第1期3、重塑传播研究范式: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2016年第1期4、新闻专业主义批判: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2013年第10期5、超越功能主义意识形态:再论传播社会功能研究,2012年第7期6、传播研究本土化路径的迷失——对“西方理论、中国经验”二元框架的历史反思,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交流抑或控制:对传播内涵的再思考”,2008年第1期。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发起人,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兼职研究员南京市青年社科联副主席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千奈美(ちなみん) 06-25
- 皆川琉衣(皆川るい) 06-25
- 凪光(凪ひかる) 06-25
- 织本濑里乃(織本せりの 06-25
- 冈本莉里 岡本莉里 (おか 06-25
- 凯蒂·佩里(水果姐) 06-25
- 吉高宁宁(吉高寧々 Nene 06-25
- 水咲优美(水咲優美) 06-25
- 三月光(三月ひかる) 06-21
- 澪川遥(澪川はるか)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