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胜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982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语学报》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南修辞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汉语语法, 也研究汉语修辞和语言教育问题。先后承担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9项(其中国家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 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出版《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语言教育论》(主编)等著作4部,合著和参编著作20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 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项目01.大冶方言语法研究(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0)02.鄂东南方言语法研究(教育部“八五”社科规划项目,1993)03.大冶方言句法研究(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6)04.湖北方言语法的“三角”研究(湖北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1997)05.湖北东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1998)06.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和语言教育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地重大项目,2000)07.我国百部方言专著语法语料的梳理分类与择点比较(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1)08.高校《大学语文》教材语言教育问题之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5)09.湖北东北片语言问题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9)参与项目10.现代汉语句法语义“普-方”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1)11.20世纪汉语词汇学和汉语语用学的总结与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4)12.湖北东南片语言问题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8)13.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10)14.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1)15.汉语方言的比较范畴和否定范畴(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2)主要著作(含教材)《聋儿语言康复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应用汉语教程》(参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汉语辞格大全》(第一作者),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中学汉语》(第四册,对外汉语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参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标点正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理论语言学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公关语言》(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文化语言学》(参著,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艺术语言辞典》(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现代汉语》(第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语言教育论》(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第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大学语文》(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大学语文〉教师手册》(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汉语重叠问题》(第一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汉语听与说——入门篇》(第一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现代汉语》(第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科研获奖01.《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02.《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03.《语言教育论》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04.“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05.“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与语言教育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06.“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与语言教育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研究领域
现代汉语语法""近期论文
01.《说“每每”》,《中国语文天地》1988.102.《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合作),《中国语文》1990.103.《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504.《大冶金湖话的“的”“个”和“的个”》,《中国语文》1991.305.《言语交际中的主体表达与客体反应》(笔名旺盛),《修辞学习》1992.306.《大冶话的程度副词“闷”》,《方言》1992.207.《大冶话的“倒”字及其相关句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508.《湖北大冶方言的语缀》,《方言》1993.309.《毛泽东著作中比喻的结构类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510.《大冶话的物量词》,《语言研究》1993.211.《“既然”句的前提及推论形式》,《荆州师专学报》1994.112.《大冶方言语法札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213.《修辞教学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修辞观》,《云梦学刊》1994.214.《大冶话里的状态形容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215.《湖北大冶方言的语气词》,《方言》1995.216.《词的音节与同义词选择》(笔名旺盛),《修辞学习》1995.617.《大冶话的情意变调》,《中国语文》1996.518.《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广阔天地》(合作),《语言文字应用》1996.419.《大冶话做补语的“倒”和后附成分“倒”》,《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20.《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合作),《语文建设》1997.1221.《可能式“得”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现象》,《语言研究》1998.122.《仿拟新例》(笔名旺盛),《语文建设》1998.1023.《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方言》1999.224.《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325.《大冶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字句》,《立说传薪风雨人——庆祝詹伯慧教授从教45周年》,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26.《饰语的分说及其效果》,《汉语学报》2000.127.《湖北大冶方言的双宾句》,《语言研究》2000.328.《湖北大冶方言的比较句》,《方言》2000.329.《大冶方言的“把”字句》,《中国语言学报》(第10期)200130.《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131.《修辞效果评价问题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532.《从语法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方言》2003.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2)33.《湖北大冶方言人称代词的变调》,《中国语文》2003.634.《新世纪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之走势》,《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35.《关于多重复句的分析》(合作),《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36.《2005年的汉语方言研究》(合作),《汉语学报》2006.437.《中学修辞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合作),《湖北社会科学》2007.838.《汉语方言的语法变调》,《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9.《汉藏语研究大有作为》,《汉藏语学报》创刊号(2007)40.《汉语学科的现状与发展》,《长江学术》2008.441.《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思考》,《汉语学报》2008.442.《新时期的汉语修辞研究》(合作),《湖北大学学报》2009.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0.1)43.《读〈语法问题献疑集〉》,《光明日报》2009年12月7日44.《修辞教学的目标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245.《湖北大冶方言两种特殊的问句》,《方言》2011.146.《从轻动词角度看现代汉语离合词》(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1.6)47.《江汉平原方言语音的几个特点》(合作),《方言》2011.34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相关问题的反思》,《湖北大学学报》2011.449.《大冶方言的有定成分“a”》,《语言研究》2012.250.《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构想》(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标签: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千奈美(ちなみん) 06-25
- 皆川琉衣(皆川るい) 06-25
- 凪光(凪ひかる) 06-25
- 织本濑里乃(織本せりの 06-25
- 冈本莉里 岡本莉里 (おか 06-25
- 凯蒂·佩里(水果姐) 06-25
- 吉高宁宁(吉高寧々 Nene 06-25
- 水咲优美(水咲優美) 06-25
- 三月光(三月ひかる) 06-21
- 澪川遥(澪川はるか)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