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洛平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樊洛平,女,祖籍山西,生于洛阳。1982年初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台湾文学、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方向的研究。著作1、《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副主编,参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2、《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合著,第六),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3、《巾帼不让须眉》(独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台北: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3月;4、《光荣的河南》(2人合著),郑州:海燕出版社,1994年11月;5、《中国当代文学名著选读》(参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1月;6、《台湾女作家的大陆冲击波》(独著),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7年3月;7、《台港小小说百家精品》(独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8、《台港澳文学教程》(参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10月;9、《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合著),北京:昆仑出版社,2002年1月;台北:人间出版社,2002年6月;10、《简明台湾文学史》(四人合著,第二),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6月,台北:人间出版社,2003年7月;11、《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独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台北:商务印书馆,2006年4月;12、《世界华文文学概观》(合著,第二),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13、《冰山底下绽放的玫瑰:杨逵和他的文学世界》(独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台北:人间出版社,2008年5月;14、《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参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5、《女性文学教程》(参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16、《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合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12月;17、《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参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18、《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历史流脉与创作比较》(二人合著,第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19、《世界华文文学教程》(三人合著,第二),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20、《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副主编,合著),郑州:海燕出版社,2015年12月;21、《女性文学教程》(参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项目1、《台湾女作家的大陆冲击波》(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94459093);2、《新时期文学现象研究》(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96SJA750.11-44010);3、《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研究》(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96BZW034);4、《当代台湾女性文学史论》(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98BZW021);5、《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11-GH-750);6、《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参与)国务院台办重点项目(2001年度);7、《依归与超越:海外华人文学传统通变研究》(参与,第1名),河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2002DZW005);8、《台湾作家研究丛书<杨逵研究>》(独立承担)国务院台办重点项目(2003年度);9、《西方自然主义对中国20世纪文学影响》(参与)教育部项目(03JD750-11-44008);10、《解读与建构:海峡两岸女性文学比较论》(主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ZD-011);11、《两岸女性小说创作形态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5BZW056);12、《族群文化视域中的台湾客家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4BZW132);13、《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大项目(11ZD11);1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持)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7月)。获奖科研:1、1991年,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展望杯”社科论著奖(《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副主编),1993年,郑州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同上);2、1992年,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云岗杯”优秀论著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合著),1993年11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同上),1995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同上);3、1995年11月,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光荣的河南》,合著),1995年8月,全国第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同上);4、1996年9月,河南省教委科研奖三等奖(《陕军东进现象探析》,独立);5、1999年1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现象研究》,独立),1997年12月,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二等奖(同上);6、1998年7月,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台湾女作家的大陆冲击波》,独立);7、1999年9月,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趋势》,独立);8、1999年9月,河南省建国5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二等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产业》,独立);9、2001年9月,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缪斯的飞翔与歌唱:海峡两岸女性主义诗歌创作比较》,独立)10、2002年7月,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历史岂容虚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的历史真相》,独立)11、2002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人道主义:工业题材创作不容回避的文学主题》(独立)12、2004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台湾女作家欧阳子小说解读》,独立)13、2004年8月,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吉铮留学生文学的女性视角》,独立)14、2006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世界华文文学概观》,合著)15、2006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台湾新世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态势》,独立)16、2006年6月,200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当代台湾女性文学史论》,独立),2009年10月,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同上)17、《冰山底下绽放的玫瑰:杨逵及其文学世界》,2006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7)18、《性文学领域的大胆叛逆:论台湾女作家李昂的小说创作》,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2007.9)19、《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2007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9),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2008.9),2007年度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5)20、《客家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族群文化认同:以台湾客家小说为研究场域》,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2009.9);21、《女性文学教程》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9.11),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工程书目名单(中国新闻报2008.10.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优秀成果奖(2008.11);22、《不打旗帜的女性主义书写:大陆迁台女作家的家庭性别小说考察》,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2014.4);23、《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历史流脉与创作比较》(专著,二人合著,第一);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15.6,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评奖);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6)。其他:1、1992-1993、1993-1994年度,郑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郑州大学);2、2002年,年度郑州大学文学院教学优秀一等奖(郑州大学文学院);3、2001年8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教育厅);4、2005年9月,郑州大学师德标兵(郑州大学);5、2006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郑州大学);6、2006年5月,河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7、2008年7月,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9、2009年12月,首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郑州大学)。讲授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小说研究》《台湾文学研究》《两岸女性文学研究》《当代话剧文学研究》。研究领域
""近期论文
1、《洋溢着诗意美的篇章——读巴乌斯托夫斯基〈盲厨师〉》,《文学知识》,1981年第3期;2、《他在绿色的世界里寻觅——读青勃诗集〈绿色的声音〉》,《梁园》,1982年第6期;3、《与君高歌正气曲——读何平〈土老炊大闹洋婚宴〉》,《奔流》,1983年第10期;4、《李佩甫小说漫谈》,《奔流》,1984年第10期;5、《北岛和他的诗歌》(二人合著),《湖北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6、《让艺术之光照彻他们的心灵》,《中外诗坛报》,1985年第2期;7、《家家鸡黍拜曹公》,《人物》,1985年第5期;8、《纪实小说:刘心武的新开拓》,《文学知识》,1986年第3期;9、《顾城:一种唯灵的浪漫主义》(二人合著),《湖北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10、《丘沧海评传》(二人合著),《南都学刊》,1991年第2期;11、《失落与保持:女性原始美质漫谈》,《美与时代》,1992年第11期;12、《台港小小说创作现象研究》,《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中文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转载;13、《角度.力度.深度》,《文艺报》,1994年9月10日第5版;14、《喧嚣过后的沉思——陕军东进现象探析》,《许昌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4期转载;15、《台湾抗日文学论》,《党史博览》(学术版),1995年;16、《台湾文坛的姐妹花》,《美与时代》,1996年第3期;17、《黑土地上盛开的抗日之花——<松花江的浪>与<生死场>之比较》,《中国文化研究》(中文核刊,C刊),1996年春之卷;18、《台湾新抗战文学的一枝奇葩》,收入《赵淑敏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心出版社,1996年8月;19、《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中文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6期摘录;20、《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史的著作》,《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季刊》(台湾),1996年3期;21、《当代工业文学创作现象研究》,《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中文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11期转载;22、《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趋势》,《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中文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转载;23、《工业文学在文化浩劫中的畸形变异》,《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中文核刊,C刊);24、《女性心灵的阐释:席慕蓉的创作心态与情感方式》,《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25、《黄春明乡土小说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4期;26、《十七年工业文学形态论》,《中州学刊》(中文核刊,C刊),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9期转载;27、《廖辉英:女性问题的文学诠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中文核刊,C刊);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产业》,《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5期(中文核刊,C刊);29、《为两岸文化交流略尽绵薄,死无憾矣》,《文艺报》,1999年9月14日第2版;30、《永远的青鸟---台湾著名女作家蓉子访谈》,《文艺报》,1999年10月19日第2版;31、《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信阳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32、《从广告人到女作家》,《世界著名华文女作家传.台湾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33、《新时期工业文学创作之流变》,《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报》,1999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0年2月;34、《人道主义:工业题材创作不容忽视的文学主题》,《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中文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0年8月;35、《台湾新文学重建的历史见证》,《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第4期;36、《为黑土地和石油人而歌唱:试论杨利民的戏剧世界》,《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37、《缪斯的飞翔与歌唱——海峡两岸女性主义诗歌创作》,《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权威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9期转载;38、《遮蔽与发现:关于40年代后期台湾文学问题的讨论》,收入《期望超越》,花城出版社2000年11月;39、《台湾作家与商品社会的文学生存》,《文艺报》,2001年2月27日第3版;40、《我要做一个播火者:一个乡土之子的情怀》,《文艺报》,2001年4月3日第4版;41、《老人与社会:黄春明小说的关怀视点》,《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2期;42、《历史岂容虚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的历史真相》,《文艺报》,2002年7月31日第4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9期转载,收入《文艺报·文萃》作家出版社2001年12月版,收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作家出版社2002年5月版;43、《回眸来时路:我与世界华文文学》,收入《我与世界华文文学》,香港昆仑制作公司2002年3月;44、《性别觉醒与女性成长:试论大陆去台女作家60年代的创作》,收入《新视野新开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45、《陈映真的文学再出发》,《文艺报》,2002年1月17日第4版;46、《在人心的原始森林里探索:台湾女作家欧阳子小说解读》,《郑州大学学学报》(中文核刊,C刊),2003年第4期;47、《海那边飘泊的一朵孤云:吉铮留学生文学的女性视角》,《华文文学》,2003年第6期;48、《谢霜天:拥抱乡土的客家情怀》,《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4期;49、《女性写作视野中的人文关怀--试论台湾女作家孟瑶的小说世界》,《焦作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50、《季季:台湾社会生活的独特透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51、《曾心仪:台湾女性书写的新型路线》,《许昌师院学报》,2004年第6期;52、《台湾客家文学的族群文化底蕴》,《客家》,2004年第5期,收入《多元文化境遇中的华文文学》,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53、《谈当代文学史的著述》,《文艺报》,2004年11月25日第7版;54、《冰山下覆盖的民族魂:试论杨逵的文学抗议姿态》,收入《杨逵:压不扁的玫瑰花》,台海出版社2004年9月;55、《男权话语遮蔽下的婚姻真相揭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56、《社会人生的拆解与颠覆:台湾新世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态势》,《郑州大学学报》(中文核刊,C刊),2005年第3期;57、《女性情感境遇的大胆碰撞与冷静审视:台湾女作家郭良蕙小说解读》,《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8、《台湾怀乡文学的女性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核刊),2005年3期;59、《台湾文学研究的新气象》(台北),《文讯》,2005年12月号;60、《生命与岁月的怀想之歌:走进罗兰的小说世界>》,《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1、《性文学领域的大胆叛逆:论台湾女作家李昂的小说创作》,《中国文学研究》(中文核刊,C刊),2006年第3期;62、《杨逵与大陆文坛:“鲁迅情结”“胡风缘”》,台北,《人间·思想与创作丛刊》,2007年夏;63、《复归左翼文学传统的乡土文学思潮》,《文学台独批判》,台海出版社2007年8月;64、《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文化根基: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核刊),2007年第5期;65、《台湾客家文学中的“移垦社会“生存形态与中原文化根基》,收入《中原论剑: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文集》,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66、《客家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族群文化认同:以台湾客家小说为研究场域》,《台湾研究集刊》(人文核刊),2008年第1期;67、《从台湾客家小说看“大地之母”形象塑造》,《创新》,2008年第1期;68、《悲悯情怀下的现实触痛与人性观照》,《名作欣赏》,2008年第3期(中文核刊);69、《文讯:台湾文坛构建的多重角色担当》,《文讯》,2008年第7期;70、《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语文知识》,2009年第3期;71、《陈映真对战后台湾历史的反思:以〈归乡〉〈夜雾〉〈忠孝公园〉为研究场域》,《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中文核刊,C刊);72、《写实的、大众的、草根的文学追求:也谈杨逵对文学理论建设的自觉意识》,《语文知识》,2010年第1期;73、《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中文核刊,C刊);74、《开拓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职大学报》,2010年第3期;75、《“乡土文学”与“台湾话文”论争的历史真相》,收入《多元文化共建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1月;76、《中原农村改革进程的当下观照:读宋中锋长篇小说<月亮滩>》,《文艺报》,2011年3月4日第2版;77、《阶级、国族、性别压迫下的女性悲剧言说——日据时期台湾女作家黄宝桃的文学创作》,《华文文学》,2011年第1期;78、《政治话语遮蔽下的不同女性文学境遇比较——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岸文坛谈起》,《暨南学报》,2011年第5期(中文核刊,C刊);79、《谢冕北岛会谈记》(毕光明、樊洛平),《中国诗人》,2011年第4卷;80、《他本身就是一本学术大书》,收入《古远清这个人》,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2011年9月;81、《立足于台湾客家乡土的女性言说——以杜潘芳格、利玉芳的诗歌为对象》,《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中文核刊,C刊);82、《日据时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出发路线:以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女性书写为中心》,《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第3期(中文核刊,C刊);83、《台湾文学研究的新世纪》,《台港文学选刊》,2012年第6期(中文核刊);84、《花木兰镜像的突围——论海峡两岸小说中的女强人形象》(王萌、樊洛平),《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人文核刊);85、《结缘台湾文学钟情女性世界》,谢玉娥主编《智慧的出场:当代人文女学者侧影》,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86、《新世纪12年:大陆学界的台湾女性文学研究寻踪》,《21世纪中国女性文化本土化建构报告集成》,现代出版社,2013年10月;87、《不打旗帜的女性主义书写:大陆迁台女作家的家庭性别小说考察》,《暨南学报》,2013年第9期(中文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3年第12期转载;88、《周啸虹小说的三种阅读:兼及对大陆迁台作家研究的再思考》,《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中文核刊),2014年第2期;89、《浮出历史地表:海峡两岸女性文学的孕育和发生》,《职大学报》,2014年第3期;90、《“女人树”与“含笑花”:客家女性的生命意识和文化认同》(台湾),《艺文论坛》,2014年第9期;91、《文心·乡思·两岸情——来自痖弦、杨稼生〈两岸书〉的感动》,《台港文学选刊》(中文核刊),2014年第9期;92、《台湾文学研究的新世纪——以2000年以来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研究著作为例》,收入《学术史视野中的华文文学》,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93、《留在生命岁月中的记忆花朵——我与〈台港文学选刊〉》,《台港文学选刊》(中文核刊),2014年12期;94、《从蔡素芬〈盐田儿女〉看女性的乡土想象》,收入《海洋视野下的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港文学选刊》2014年增刊;95、《面对殖民现代化的质疑和批判——以日据时代的台湾小说创作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中文核刊,C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转载;96、《不该遗忘的幕后角色》,《新文学史料》(中文核刊),2015年第2期;97、《歌仔戏演变中的女性命运观察——以凌烟<失声画眉>为例》,《职大学报》,2015年第3期;98、《殊途同归的女性歌唱——20世纪80年代两岸新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比较》,《山西大学学报》(中文核刊,C刊),2015年第6期;99、《家族帷幕遮蔽下的女性人生——台湾女作家辜颜碧霞长篇小说〈流〉解读》,《中国女性文化》第19期,现代出版社2016年1月;100、《台湾客家女性形象塑造的族群文化记忆》,收入《语言寻根文化铸魂——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论文集》,花城出版社2016年10月;101、《铭刻在大地与碑石上的心灵散文——王剑冰散文随想》,《中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102、《格子网图案:巨大而神秘的文化象征——对周大新<第二十幕>的一种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中文核刊,C刊);103、《20世纪40年代中原“半拉报”现象解析》,《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中文核刊,C刊);104、《从客家族群记忆溯源河洛文化底蕴——以台湾客家文学为观照对象》,《北方论丛》,2016年第1期(中文核刊,C刊);105、《走向西方世界的中国文艺生态学著作》,《美与时代》,2017年第7期;106、《解读冯骥才《俗世奇人》的三个关键词》,《<俗世奇人>(足本)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2月;107、《文化传统与女性写作》(女性华文文学论坛总结),《中国女性文化》第20期,现代出版社,2017年12月;108、《以丹柯之心照亮时代的先行者:我所知道的陈映真先生》,《台港文学选刊》,2018年第3期(中文核刊);109、《看欧洲的三种角度及文化表情:欧华散文创作断想》,《华文文学》,2018年第3期(中文核刊);110、《陈秀喜与杜潘芳格的台湾女性诗歌书写路向》,《中州学刊》,2018年5期(中文核刊,C刊);111、《杨逵笔下的殖民地台湾人物形象写真》,收入《中华文化与华文文学新视野:“文化传统与汉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春出版社,2018年5月112、《王令娴:来自生活本身的女性言说》,台北:《文讯》,2018年7月号(文讯35周年专题);113、《欧华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语言与文化研究论坛》,2019年第4期;114、《新世纪欧华文学中二战记忆书写》,《中州学刊》,2019年第12期(中文核刊,C刊);115、《欧华文学版图中的女性书写》,《中国女性文化研究》,2020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及女性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千奈美(ちなみん) 06-25
- 皆川琉衣(皆川るい) 06-25
- 凪光(凪ひかる) 06-25
- 织本濑里乃(織本せりの 06-25
- 冈本莉里 岡本莉里 (おか 06-25
- 凯蒂·佩里(水果姐) 06-25
- 吉高宁宁(吉高寧々 Nene 06-25
- 水咲优美(水咲優美) 06-25
- 三月光(三月ひかる) 06-21
- 澪川遥(澪川はるか)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