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冲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钱端升青年学者,北京市昌平区第四届青联委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入选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青年人才、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全国妇联专家库、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药监总局、北京市教委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北京市法学会课题等其他项目20余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学习时报》、学习强国、人民网等报纸媒体发表10余篇,多次接受新华社、CCTV等媒体采访;出版网络法学研究领域专著4部,译著1部,撰写刑法学教材1部,参编网络法学教材、刑法学教材3部。曾获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民政部部级课题成果二等奖、“中国刑法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等奖励近30项;连续三届获选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 科研项目1.主持20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共同犯罪基本原理及其对传统共犯理论的突破研究”;2. 主持2015年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3. 主持2019年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大数据视阙下犯罪记录使用制度研究”;4. 主持2020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网络数据爬取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5. 主持2016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食品药品安全数据造假行为的刑法制裁体系研究”;6. 主持2016年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研究项目:“兴奋剂违规行为的刑法制裁体系研究”;7. 主持2015年 民政部 “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社会组织利用互联网开展活动相关行为规范研究”;8. 主持2015年 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9. 主持2016年 北京市教工委调研项目:“北京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研究”;10.主持2020年 北京市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共安全的刑法保障研究”;11.主持2013年 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网络结社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认定”;12.2016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党纪国法的衔接机制研究”;13.2017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网络犯罪治理体系研究”;14. 主持2015年 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与预防问题研究”;15. 主持2020年 中国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刑法学总论”;16. 主持2015年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法学实验班专题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17. 主持2017年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网络法学专业跨学科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19. 主持2021年 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体多维”导向下刑法学同步立体教材编写改革与实践;20. 参加2017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 主要著作与教材2014年入职以来的著作和教材,主要有:1.独著:《网络刑法的体系构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3月版;2.独著:《动态数据与动态安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进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年版;3.独著:《立体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4.主编:《域外网络法律译丛·刑事法卷》(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2月版;5.参编:《中国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6.参编:《刑法学基本问题》(法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7.参编:《网络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8.参编:《案例刑法学(修订版)》教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9.参编:《网络刑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主要获奖情况2014年入职以来获得各种奖项30余项,主要有:1.2016年11月,中国法学会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一等奖;2.2015年12月,民政部部级理论课题成果二等奖;3.2016年9月,第五届“中国刑法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4.2014年9月,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2014)”二等奖;5.2016年12月,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6.2016年10月,“全国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三等奖;7.2020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8.2015年9月, 中国政法大学第六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9.2017年9月, 中国政法大学第七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10.2019年9月, 中国政法大学第八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11.2018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班主任;12.2014年11月,中国政法大学2013-2014学年优秀实习指导教师;13.2015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2014-2015学年优秀实习指导教师;14.2016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15.2016年5月,北京市团委首都“先锋杯”优秀团员;16.2017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五四评优“青年之友”。研究领域
""近期论文
1.独著:《二元处罚体系下过失危险犯的教义学考察——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为例》,载《法学评论》2020年第6期;CLSCI2.独著:《“二分法”视野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作为的刑事责任划界》,载《当代法学》201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CLSCI3.独著:《行政违法、刑事违法的二元划分与一元认定》,载《政法论坛》201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文摘》转载)CLSCI4.独著:《刑事合规视野下人工智能的刑法评价进路》,载《环球法律评论》2019年第6期;CLSCI5. 独著:《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实行化的规范解读与理论省思》,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CLSCI6. 独著:《有组织犯罪的网络“分割化”及其刑法评价思路转换》,载《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12期;CLSCI7.独著:《网络诽谤行为的实证分析与刑法应对——以10年来100个网络诽谤案例为样本》,载《法学》2013年第7期;CLSCI8.独著:《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类型研究与入罪化思路》,载《政法论坛》2016年第4期;CLSCI9.独著:《药品犯罪的法益分立:监管秩序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剥离与独立化保护》,载《青海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CSSCI10.独著:《网络平台刑事合规的功能、定位与路径》,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6期;CLSCI11. 独著:《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客观要件的反思与重构》,载《法学论坛》2013年第3期;CLSCI12. 独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属性与入罪边界》,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期;CLSCI13.独著:《网络冒用商标行为的刑法思考》,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6期;CLSCI14.独著:《网络诽谤刑法处置模式的体系化思考》,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3期;(《法制日报》观点转摘)CLSCI15.独著:《健全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产权制度》,载《学习时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2020年2月14日第6版;16.独著:《严密罪名体系实现国际奥委会与国内行政立法的“双对接”》,载《中国体育报》2020年12月30日,第(001)版;17.第一作者:《正当防卫的阶层化判断倡导》,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CSSCI18.独著:《数据安全犯罪的迭代异化与刑法规制路径——以刑事合规计划的引入为视角》,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20年第5期;CSSCI19.第一作者:《违法犯罪信息公开的功能定位与模式选择》,载《中州学刊》2020年第7期;CSSCI20.第一作者:《知识产权案件“行刑衔接”机制的构建思路》,载《知识产权》2016年第1期;CSSCI21.独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载《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CSSCI22.独著;《刑事法律人伦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其彰显》,载《中州学刊》2012年第5期;CSSCI23.独著:《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团伙的刑法界分》,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7期;CSSCI24.独著:《网络犯罪司法解释的现状考察与未来路径》,载《刑法论丛》2015年第2卷;CSSCI25.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Legal Procedure Priority in Justifiable Defense [A]. In UrsKindhäuser Michael Pawlik (Hrsg.) (eds.). Notwehr in Deutschland und China WeltanschaulicherHintergrund und dogmatischeGrundfragen [C]. Gedruckt in Deutschland:NomosVerlagsgesellschaft, Baden-Baden 2020.pp.149-175.26.独著:《三网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年第1期;CSSCI27.独著:《网络犯罪罪名体系的立法完善与发展思路——从97年刑法到《刑法修正案(九)》,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CSSCI扩28.独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圈的“收缩”与出罪化路径——基于个人信息多元化属性的思考》,载《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CSSCI29.独著:《网络犯罪罪名体系的扩张思路与犯罪化根据》,载《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30.独著:《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方案设计》,载《中国法学教育》2015年第3期;31.独著:《刑法的理性与功能再定位》,载《学习论坛》2014年第1期;32.第一作者:《从孙杨案看“兴奋剂”为何入刑》,载《人民法治》2020年第3期;33.第一作者:《恶意爬取数据行为的刑法评价思路与边界》,载《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34.独著:《在华外国公司商业贿赂犯罪的实证研究与刑法规制》,载《犯罪研究》2013年第1期;35.独著:《刑事立法中人伦规范的历史溯源及时代回归》,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年第3期;36.独著:《生产销售假药定罪量刑中的司法尴尬及完善》,载《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7.独著:《“网络打手”的刑法规制》,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1年第4期; 38.独著:《海洋环境危害行为的刑事规制体系探究》,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39.独著:《简评美国打击海外商业贿赂犯罪的司法实践》,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第11期;40.独著:《青少年网络帮派犯罪的现状检视及其对策思考》,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41.独著:《流氓软件的刑法评价思路及其入罪化思考》,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年第2期;42.独著:《完善刑事立法 应对海洋环境事故》,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13日,第 A06 版; 43.独著:《网络黑社会倒逼刑事司法策略》,载《法制日报》2012年10月13日,第007版; 44.独著:《食品安全的刑法应对》,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11月30日,第7版; 45.独著:《网络诽谤可建立自诉转公诉衔接机制》,载《法制日报》2011年11月17日,第007版; 46.独著:《法治进步应惠及“最后流氓罪犯”》,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2日,第A06版;47.独著:《新“司法解释”突显国家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载《中国体育报》2019年11月20日,第002版;48.独著:《完善刑事立法应保持积极与谨慎》,载《检察日报》2017年3月23日,第003版;49.独著:《战“疫”有我》,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0年2月4日;50.《法学专家解释兴奋剂入刑条款》,新华社,2020年12月29日,浏览量73.3万。兼任国家反兴奋剂中心听证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求是》网评员。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千奈美(ちなみん) 06-25
- 皆川琉衣(皆川るい) 06-25
- 凪光(凪ひかる) 06-25
- 织本濑里乃(織本せりの 06-25
- 冈本莉里 岡本莉里 (おか 06-25
- 凯蒂·佩里(水果姐) 06-25
- 吉高宁宁(吉高寧々 Nene 06-25
- 水咲优美(水咲優美) 06-25
- 三月光(三月ひかる) 06-21
- 澪川遥(澪川はるか)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