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积家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1975-1978 山东省蓬莱市小门家公社通讯报导员。\r1978-1980 原烟台师专物理学系学习。\r1980-1985 原烟台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心理学教师。1980年和1983年分别去曲阜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进修。\r1985-1988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r1988-1992 任原烟台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r1992-1994 在波兰华沙大学心理学系作访问学者。\r1994-1995 任原烟台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1994年被评为副教授。\r1995-1997 任原烟台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95年被破格评为教授。\r1997-1999 任原烟台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基础心理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r2000-2005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200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A级岗位教授,基础心理学方向学科带头人。\r2005-201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一级岗位教授。\r2013-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研究领域
"""""其研究领域比较广阔,横跨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语言方向、特殊教育方向、民族心理与认知方向等。张积家老师为人和蔼又严谨治学,知识渊博又不失风趣幽默,经常站在理论高度为学生指导研究方向和创新点。"近期论文
1. 张积家,杨春晓,孙新兰. 论“认知”与“认识”的分野.《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r\r《心理学报》70篇\r\r2. 张积家,张厚粲,彭聃龄. 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Ⅰ).《心理学报》1990年第4期。\r\r3. 张积家,彭聃龄,张厚粲. 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Ⅱ).《心理学报》1991年第2期。4. 张积家,彭聃龄. 汉字词特征语义提取的研究.《心理学报》1993年第2期。\r\r5. 张积家,王惠萍. 学以致用是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心理学报》1993年第1期。\r\r6. 张积家,王惠萍. 正字法深度与阅读时间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报》1996年第4期。\r\r7. 张积家. 康有为人性论思想研究.《心理学报》1996年第1期。\r\r8. 王惠萍,张积家. 中学生创造力态度发展的研究.《心理学报》1998年第1期。\r\r9. 张积家,盛红岩.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汉字知觉分离影响的研究.《心理学报》1999年第4期。\r\r10. 张萌,张积家,张全信. 呈现方式、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对FOK判断影响的研究.《心理学报》2000年第4期。\r\r11. 张积家,王惠萍. 声旁与整字的音段、声调关系对形声字命名时间影响的研究.《心理学报》2001年第3期。\r\r12. 张积家,王惠萍,张萌,张厚粲. 笔画复杂性和笔画重复性对笔画和汉字认知的影响.《心理学报》2002年第5期。\r\r13. 陈俊,张积家. 中小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的研究.《心理学报》2003年第1期。\r\r14. 王惠萍,张积家.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心理学报》2003年第1期。\r\r15. 张积家,和秀梅. 纳西族大学生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心理学报》2004年第6期。\r\r16. 张积家,刘丽虹,曾丹. 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心理学报》2005年第3期。\r\r17. 张积家,陈新葵.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5年第4期。\r\r18. 刘丽虹,张积家.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心理学报》2005年第4期。\r\r19. 张积家,陈栩茜. 句子背景下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的音、义激活过程(I).《心理学报》2005年5期。\r\r20. 陈栩茜, 张积家. 句子背景下缺失音素的中文听觉词的音、义激活过程(II).《心理学报》2005年5期。\r\r21. 张积家,张萌. 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心理学报》2005年第6期\r\r22. 张积家,方燕红,陈新葵. 义符在中文词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6年第2期。\r\r23. 张萌,张积家. 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6年第2期。\r\r24. 张积家,董昌锋. 范畴变量对虚假记忆的影响.《心理学报》2006年第3期。\r\r25. 张积家,张倩秋. 普通话和粤语记忆中的语言依赖效应.《心理学报》2006年第5期。\r\r26. 张启睿,张积家,和秀梅. 彝族、白族和纳西族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心理学报》2007年第1期。\r\r27. 闰秀梅,莫雷,伍丽梅,张积家. 文本阅读中空间距离的心理表征.《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r\r28. 张倩秋,张积家. 加工水平对普通话和粤语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年第5期。\r\r29. 张积家,和秀梅. 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心理学报》2007年第5期。\r\r30. 张积家,陆爱桃. 语音回路和视空间画板对音位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年第6期。\r\r31. 陆爱桃,张积家. 注意控制和短时存储对音位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年第1期。\r\r32. 陈新葵,张积家. 义符熟悉性对高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年第2期。\r\r33. 张积家,崔占玲. 汉-藏-英双语者字词识别中的语码切换及其代价.《心理学报》2008年第2期。\r\r34. 张积家,肖二平. 汉语口吃者在不出声言语中的语音编码.《心理学报》2008年第3期。\r\r35. 张积家,党玉晓,章玉祉,王惠萍,罗观怀. 盲童的颜色概念及其组织.《心理学报》2008年第4期。\r\r36. 张积家,谢书书,和秀梅. 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年第7期。\r\r37. 谢书书,张积家,和秀梅,林娜,肖二平.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心理学报》2008年第8期。\r\r38. 张积家,姜敏敏. 形旁家族、声旁家族和高频同声旁字对形声字识别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年第9期。\r\r39. 张积家,李德高,吴雪云. 青少年聋生的分类学联系.《心理学报》2008年第11期。\r\r40. 方燕红,张积家. 汉字词和图片命名与分类的比较.《心理学报》 2009年第2期。\r\r41. 崔占玲,张积家. 汉-藏-英三语者语言联系模式探讨.《心理学报》2009年第3期。\r\r42. 陆爱桃,张积家,Michael Harris Bond,张学新,Michael Friedman,Chan Qing. 冲突与支持影响情侣依恋的文化差异.《心理学报》2009年第6期。\r\r43. 张积家,刘红艳. 言语产生和理解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心理学报》2009年第7期。\r\r44. 张积家,石艳彩. 汉语惯用语的产生.《心理学报》2009年第8期。\r\r45. 崔占玲,张积家. 汉英双语者言语理解中语码切换的机制――来自亚词汇水平的证据. 《心理学报》2010年第2期。\r\r46. 张积家,张凤玲. 双语和双言对命名和分类的不对称影响.《心理学报》2010年第4期。\r\r47. 张积家,孙配贞. 汉语言语产生中先行关联词的隐含数倾向对代词选择的影响.《心理学报》2010年第9期。\r\r48. 肖二平,张积家,王娟,林娜. 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比较.《心理学报》2010年第10期。\r\r49. 陈俊,林少惠,张积家. 潮汕话普通话双言者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心理学报》2011年第2期。\r\r50. 张积家,王娟,刘鸣. 汉字词、英文词、早期文字与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心理学报》2011年第4期。\r\r51. 王娟,张积家,谢书书,袁爱玲. 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字形记忆的影响.《心理学报》2011年第5期。\r\r52. 陈栩茜,张积家. 时间隐喻在汉语时间量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11年第8期。\r\r53. 陈穗清,张积家,肖二平. 图词干扰下汉语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心理学报》2011年第9期。\r\r54. 印丛,王娟,张积家. 汉语言语产生中的语音、字形位置效应.《心理学报》2011年第9期。\r\r55. 王娟,沈树华,张积家.大学生的气味词分类――基于语义相似性和知觉相似性的探讨.《心理学报》2011年第10期。\r\r56. 张积家,宋宜琪. 盲人的时间水平方向隐喻的通道特异性.《心理学报》2012年第1期。\r\r57. 张积家,王悦. 熟练汉英双语者语码切换的机制――来自短语水平的证据.《心理学报》2012年第2期。\r\r58. 陈栩茜,何本炫,张积家. 加法预算中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的整合.《心理学报》2012年第6期。\r\r59. 陈新葵,张积家. 义符熟悉性对低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心理学报》2012年第7期。\r\r60. 陈穗清,张积家,吴雪云,高珂娟. 语义类标记在中国手语词词汇识别和语义提取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12年第8期。\r\r61. 张积家,陈穗清,张广岩,戴东红. 聋大学生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心理学报》2012年第11期。\r\r62. 陈栩茜,张积家,李昀恒. 语音反馈对汉字高频同音字词形激活的影响.《心理学报》2013年第1期。\r\r63. 王悦,张积家. 熟练中-英双语者对多义词早期识别中语义和语法的相互作用.《心理学报》2013年第3期。\r\r64. 马利军,张积家,杜凯. 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13年第4期。\r\r65. 方燕红,张积家. 语义相似性与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心理学报》2013年第5期。\r\r66. 张积家,王娟,肖二平. 文化和情境影响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心理学报》2013年第8期。\r\r67. 宋宜琪,张积家,许峥烨. 汉语讲话者的时间隐喻的视觉-运动通道效应.《心理学报》2013年第11期。\r\r68. 宋宜琪,张积家. 空间隐喻和形状变化对物体内隐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心理学报》2014年第2期(in press)。\r\r69. 王娟,张积家. 启动语言对汉-英双语者场景一致性判断的影响.《心理学报》2014年第2期(in press)。\r\r70. 马利军,张积家. 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词切分的证据.《心理学报》2014年第5期(in press)。\r\r《教育研究》8篇\r\r71. 刘国华,张积家. 学校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教育研究》1992年第6期。\r\r72. 张积家. 再论“认知”与“认识”的分野.《教育研究》1997年第11期。\r\r73. 张积家. 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论要.《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r\r74. 张积家. 评现代心理学中的智力概念和智力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r\r75. 张积家,邱炯亮.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契约和影响因素.《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r\r76. 张积家. 注重方法,把握进展――《记忆心理学》评介.《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r\r77. 张积家,陆爱桃. 十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的回顾和展望.《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r\r78. 许思安,张积家. 儒家君子人格结构探析.《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r\r《外语教学与研究》3篇\r\r79. 刘丽虹,张积家. 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汉语母语者时间认知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4期。\r\r80. 王娟,张积家,刘鸣,印丛. 启动语言对熟练汉-英双语这场景知觉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6期。\r\r81. 陈俊,何朝丹,张积家,陈可. 汉-日双语者在日语短语理解中对日语量词的通达.《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2期。\r\r《心理科学》59篇\r\r82. 张积家. 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的研究.《心理科学》1990年第1期。\r\r83. 张积家,张厚粲. 教师口音的社会心理影响.《心理科学》1990年第6期。\r\r84. 张积家,张厚粲. 意识的建构理论述评.《心理科学》1992年第1期。\r\r85. 张积家. 测量语义相似性的方法.《心理科学》1992年第3期。\r\r86. 王惠萍,张积家. 大学生失眠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1996年第2期。\r\r87. 张积家,王惠萍. 青少年法律意识发展的研究.《心理科学》1996年第4期。\r\r88. 张积家. 一部难得的成功之作――评《归因理论及应用》一书.《心理科学》1999年第5期。 相关热点
最新收录
- 吉高宁宁(吉高寧々 Nene 06-25
- 水咲优美(水咲優美) 06-25
- 三月光(三月ひかる) 06-21
- 澪川遥(澪川はるか) 06-21
- 冈本莉里 岡本莉里 (おか 06-21
- 宗像丽奈(宗像れな) 06-21
- 温碧霞 06-21
- 舒淇 06-21
- 叶玉卿 06-21
- 叶子楣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