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人物,欢迎提交收录!
最优雅的名人百科,欢迎向我们提交收录。
叶靖
2023-05-16 17:51
  • 叶靖
  • 叶靖 -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个人资料

近期热点

资料介绍

个人简历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集成电路测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14年在中科院计算所获博士学位,2008年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测试与安全。
作为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执行负责人负责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包括EI论文40余篇,SCI论文10余篇,拥有10项授权发明专利,译著一本。研究成果被美国Mentor公司、中国台湾台积电公司、中国华为公司等使用。曾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IEEE测试技术委员会E. J. McCluskey博士论文奖亚洲区第二名、IEEE SEMICON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最佳青年论文奖。
自2016年起发起并举办了全国硬件安全年度论坛。是2021年IEEE International Test Conference in Asia (ITC-Asia)程序主席、2019年CCF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程序主席,2018年CCF中国测试学术会议组委会主席,2018年IEEE亚洲测试会议(ATS)Tutorial Chair。

教育/工作/任职
2008年: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士学位
2014年:中科院计算所 博士学位 导师:李晓维研究员
2014年:中科院计算所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17年:中科院计算所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硕导
2020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202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2020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CSM) 集成电路测试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2020年:中国科学院 可靠性保障中心 第三分中心 技术负责人

项目
(代表性纵向项目)
2021/01-2024/12: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物理不可克隆安全芯片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2018/01-2020/12: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强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攻防检研究”
2016/01-2020/12:执行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集成电路安全隐患检测的理论与方法”
2014/01-2017/12:核心骨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硅通孔的三维集成电路故障诊断”
2011/01-2013/12:核心骨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多个物理缺陷的纳米尺度极大规模数字电路故障诊断”

获奖
2019: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2017: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4:IEEE测试技术委员会E. J. McCluskey博士论文奖亚洲赛区第二名
2014:中科院院长优秀奖
2013: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专利
叶靖,胡瑜,李晓维,“一种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中国,ZL200910237064.2
黄柯衡,叶靖,胡瑜,李晓维,“一种适用于FPGA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中国,ZL201310594897.0
李晓维,胡瑜,叶靖,“一种高稳定性的强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电路及其设计方法,”中国,ZL201610074180.7
叶靖,胡瑜,李晓维,“一种CPU+FPGA集成芯片的强PUF认证方法及系统,”中国,ZL201610082885.3
叶靖,胡瑜,郭青丽,龚越,李晓维,“模糊输入输出的强物理不可克隆函数,”中国,ZL201610134261.1
叶靖,胡瑜,郭青丽,龚越,李晓维,“抗建模攻击的强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装置及其实现方法,”中国,ZL201610282695.6
Wu-Tung Cheng, Ruifeng Guo, Yu Huang, Liyang Lai, Etienne Racine, Martin Keim, Ronald Press, Jing Ye, Yu Hu, \

研究领域


"集成电路测试与安全
一、EDA
团队长期从事EDA研究与开发,致力于为解决我国EDA卡脖子问题贡献一份力量。主要包括面向集成电路故障的测试与诊断EDA工具、针对集成电路硬件木马或硬件漏洞的检测工具、面向Xilinx FPGA High Level Synthesis的设计空间自动探索优化工具、人工智能软硬件安全评估工具等。团队在测试领域已有十多年的研究积累,相关成果已被美国Mentor公司、中国台湾台积电公司、中国华为公司等使用。
二、安全芯片
信息安全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下一代安全芯片亟需解决至少两个关键问题:(1)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整个网络,如何为每一个设备甚至每个芯片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以保证只有授权的设备能够运行在合法的范围中;(2)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出现,传统非对称加解密算法等已可被破解,如何在后量子时代提供安全加解密芯片。团队率先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芯片与后量子密码芯片等研究。"

近期论文


Jing Ye, Yu Hu, Xiaowei Li, Wu-Tung Cheng, Yu Huang, Huaxing Tang, \

相关热点

扫码添加好友